| 
 新書推薦: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94.6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118.8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184.8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96.8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327.8
 
 
 | 
         
          | 內容簡介: |   
          |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史华兹著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  
         
          | 關於作者: |   
          |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和赖肖尔合力撰就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专著。费正清是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主张从“历史的深度”来研究中国,著有许多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赖肖尔是美国研究日本历史的著名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曾出任美国驻日本大使,后长期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美】本杰明·史华兹 著
 
 
 史华兹(1916-1999),美国人,犹太移民后裔。生前担任过哈佛大学威廉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讲座教授。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罗曼语系(拉丁系)语言与文学系,后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二战”中参军,因有语言天赋,被美军派去学习日语,参与协调情报部门破译日军密码工作,由是开始将目光转向东亚的历史与文化。战后,回到哈佛大学,投身于美国现代化中国学的奠基人费正清的麾下,在哈佛大学获得了东亚眼界的硕士学位。1950年,又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等。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罗兹曼(Gilbert Roz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其幼年、青年时居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研究。著述甚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为其影响最大。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易劳逸(Lioyd E.Eastman),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享誉国际的中国现代问题专家,尤其对国民党统治中国的历史有独到的研究。其代表作有:《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流产的革命:1927—193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王国斌,出生于美国的新一代华裔汉学家,曾获哈佛大学西欧史硕士学位和中国史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鄂宛分校历史学教授。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主任、历史和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加州大学系统世界史研究组主任。其大部分著作围绕着中国和比较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变革、环境变革及政府的形成等展开研究,但也著有民间宗教史和家庭结构及性别角色史方面的著作
 |  
         
          | 目錄: |   
          |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背景
 第一节 东亚的地域、种族和语言
 第二节 中国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经济与社会
 第二章 早期中国:一个文明的诞生
 第一节 考古记录
 第二节 早期中国的传说
 第三节 汉字
 第四节 商文化
 第五节 周代前期
 第三章 经籍时代的中国: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
 第一节 周代后期
 第二节 哲学家与经籍时代
 第三节 儒家和道家
 
 
 第四节 其他哲学学派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第一章 导论
 何谓现代化
 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现代化的多层面性
 其他研究方法
 现代化的比较领域
 第一部分 历史的遗产:18世纪和19世纪
 第二章 国际环境
 现代化和国际关系
 世界秩序
 世界观
 中国的世界秩序
 西方对中国的侵扰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贸易
 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译者的话
 序言
 地域与居民
 汉族
 非汉族之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与文化
 以从事发达农业为主的定居居民
 草原地带的游牧居民
 喜马拉雅山系及其交接地区的山地居民
 华南与东南亚之混合文化
 定居居民文化与中亚绿洲商人
 欧亚大陆通道
 华夏世界历史演变梗概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译者的话
 献词
 致谢
 上编:预警——达尔文进入中国
 前言:小猎犬号在中国海
 第一章 进步
 一、西方的“证据”
 二、康有为的儒教进步观
 三、《春秋》的进步观
 第二章 达尔文登场
 一、原强?
 二、请教达尔文
 三、当心,但要有信心
 中编:达尔文拥护改革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译者的话
 原序
 第一部分 长城的历史地理
 第一章 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 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中译本序
 原 序
 第一章 地方和中央:云南对重庆
 第二章 农民、赋税与国民政府的统治:战争年代
 第三章 农民、赋税与革命:战后年代
 第四章 国民党的政治内幕:三民主义青年团
 第五章 国民党的政治内幕:革新运动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
 第七章 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军队
 第八章 蒋经国和金圆券改革
 第九章 谁丢失了中国?——蒋介石的自辩
 结论:暴风雨与革命
 Bibliography
 参考书目
 译后记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前言
 序章 近代中国与知识分子
 一位老学者
 士大夫与中国的近代化
 科举的废止与新知识分子的诞生
 士大夫与知识阶层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明与万国公法
 引言
 一 不平等条约
 《万国公法》与不平等条约
 中华文明与不平等条约
 二 《万国公法 的翻译
 总理衙门首脑的反应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导论
 上编 经济变化
 前言: 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 同欧洲的比较
 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三、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四、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与马尔萨斯: 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六、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中文版序言
 引言 欧洲经济发展之比较、联系和叙述
 欧洲中心论的各种变体:人口、生态和积累
 其他欧洲中心论:市场、公司和制度
 与欧洲中心论相关的问题
 建立一个更兼容的历史
 比较、联系和论述结构
 对地理范围的一个说明
 第一部分 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
 一 欧洲领先于亚洲?人口——资本积累和技术对欧洲发展的解释
 农业、运输和牲畜资本
 寿命更长?生活更好?
 出生率
 积累?
 技术又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