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人们习惯于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航空运输称作“驼峰空运”,它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持续不断且最为雄心勃勃的空运行动。实施这场军事空运行动,不仅要跨越世界上最为险峻的地貌、遭遇最为恶劣的天气系统的考验,还要不断面对日本战斗机的严重威胁。然而,驼峰空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成功地把将近74万吨物资运到了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援。驼峰空运行动的规模和成效远远超过了盟国通过陆上运输线为中国提供的援助,同时也完全彰显出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华援助的义务。
 
         
      
      
      
      
      
         
          內容簡介:  
         
           
            《驼峰空运》本书是一部研究驼峰空运历史的学术专著,对驼峰空运诞生的历史原因、驼峰航线的自然条件、驼峰空运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缘由、驼峰空运的历史意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叙和分析。作者花费数年时间,查阅、研究了大量中、美、日和台湾地区的档案,采访了部分驼峰空运老兵,并到中国做实地调查。此书资料极为丰富(许多为首次发表),史料翔实、观点客观,是迄今为止有关驼峰空运最为全面的论著,对驼峰空运及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约翰·D.普雷廷(John David Plating),美国空军上校,美国空军学院历史教师,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及美国空军司令部及参谋学院军事作战艺术及科学硕士学位。曾任美国空军空运飞行员。在《空中力量的历史》和《空军后勤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目錄  
         
           
            致中国读者约翰·D.普雷廷
 
         
      
      
      
      
         
          內容試閱  
         
           
            罗斯福之所以不顾丘吉尔对印度独立的担忧,力主将中国作为二战的主战区之一,绝不是空穴来风。他看待中国的眼光既浪漫又务实,而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他的这种倾向曾经多次表现出来。他在入主白宫后的第一年里就曾经说过:“我对中国人始终怀有最深切的同情。”他的这种情感有可能是在其家族多年同中国做生意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是,他还同时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成为亚洲和平的稳定力量,尤其是因为他已经预见到了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即将终结,但是一旦日本人的统治结束之后,苏联人就会填补这一地区的权力真空。如果中国重新成为亚洲强国——并且与美国结盟——就能防止这一可能性变成现实,当时许多美国人都赞同罗斯福的这种观点。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一个月之后,罗斯福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称赞“英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四年半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他的话激起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罗斯福并没有白费口舌,1942年的民调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民众中80%—86%的人相信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是美国可以依靠的盟友;两年后,民调显示几乎2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英国、苏联和美国应该在类似战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中享有最大的影响力。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珀尔??巴克等一批传教士成为中国和美国公众之间名噪一时的文化纽带,不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却并不是一名传教士,而是一名传教士的儿子——亨利??R.卢斯。他的《时代》周刊定期向美国读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报道,1927年至1941年间蒋介石曾经八次成为该刊的封面人物。除此之外,中国游说团体也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并成功地帮助蒋夫人宋美龄成为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第一位亚洲人和第二位女性。虽然美国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私心,但是当1941年12月到来的时候,其偏向中国的态度已经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