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公益性”已被广为接受,增加农村卫生公共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决策已定,并开始实施。随之而来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卫生公共资源的有效性。对此,本书提出了与“政府”、“市场”并行的“村社力量”,是构建有效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模式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书中首先全面回顾了新中国60年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彰显了本书所着力的“村社力量”在前后各30年的两个阶段的兴衰起伏,以及起自新世纪初的新一轮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中“村社力量”的缺失及影响;在扎实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本书着力剖析了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去村社化”改革弊病,从反面凸显了“村社力量”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模式中的关键作用;在上述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基于全国9000余户大样本的实证模型运行结果发现,除了收入与健康相互影响外,“村社力量”确实对基层卫生服务绩效、进而对农民健康福祉作用显著;书中最后指出“村社力量”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及为此必须提供的适宜的外部环境和支持性配套制度。
|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的农村卫生服务治理模式:政府主导,村社约束
第二节 1979年至2002年的农村卫生服务治理模式:市场金钱激励
第三节 2002年至今的农村卫生服务治理模式:呼唤“村社力量”
第二章 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去村社化”改革——基于北京市农村的考察
第一节 政策排斥致村级卫生人员后继无人
第二节 收支两条线对体制内机构和人员的影响
第三节 方便不及村医、技术不及县医院的乡镇卫生院
第四节 疾病模式转型对传统医疗模式的挑战
第五节 亟待干预的不健康行为
第三章 实证模型:村社力量与服务行为、健康福祉
第一节 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第三节 基层卫生服务、健康状况与幸福感
第四节 村社力量
第五节 估计方法及估计结果
第四章 村社力量作用其间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模式
第一节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目标模式
第二节 “村社力量”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治理机制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村社力量”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第四节 “村社力量”发挥作用的现实和潜在障碍
第五节 “村社力量”发挥作用所要求的外部环境和支持性配套制度
第六节 台湾与上海案例:“逼近”理想模式
附录1 1995-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与私人支出比重消长轨迹分析
附录2 乡镇卫生服务人员的不利境地
附录3 基于一般统计数据的分析:村社力量与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紧密相关
附录4 北京家庭健康与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