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 編輯推薦: |   
          |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可以说,现代新儒家们整整三代人物都自觉地承担了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并企图在重建儒学的现代形态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反思百年儒学重构历程,有贡献但也有其不足。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吸取现代新儒家的历史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我们相信,儒学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的儒学还能够在中国现代性构建中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 自“五四”之后,儒学的现代化历程已近百年。回眸百年儒学的现代历程,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吸取现代新儒家的历史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真正在世俗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地位,取得自己的现代形态。 |  
         
          | 內容簡介: |   
          | 导语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现代新儒家基于其文化价值认同,将儒学的现代复兴视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儒学的现代复兴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在现代新儒家看来,既是他们学术创造的最高理想,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沈小勇编著的这本《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基于对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创造理想与现实担当意识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不满足于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生平与思想做平面的泛泛叙述,在书中以纵贯叙述方式,侧重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现代转化思想。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可以说,现代新儒家们整整三代人物都自觉地承担了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并企图在重建儒学的现代形态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沈小勇编著的这本《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反思百年儒学重构历程,有贡献但也有其不足。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吸取现代新儒家的历史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我们相信,儒学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的儒学还能够在中国现代性构建中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
 |  
         
          | 關於作者: |   
          | 沈小勇,1978年6月生,江苏兴化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与文化研究。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 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  
         
          | 目錄: |   
          | 引论 第一章  百年反思:儒学与现代性
 一、五四时期的儒学论争
 一儒学危机的转折点
 二启蒙话语下的儒学批判
 二、儒学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一现代新儒家的时代使命
 二儒学创生的“转化”话语
 三、“儒学与现代性”的逻辑展开
 一“儒学与现代性”三层面
 二儒学转化的代际脉络
 第二章  文化比较与儒学意蕴
 一、梁漱溟:文化路向下的儒学复兴
 一意欲持中的理性自觉
 二意欲向前的理智危机
 三儒学路向的次第重现
 二、熊十力:心性本体下的儒学创生
 一仁心本体的性智自识
 二科学主义的一元局限
 三自性大用的儒学新生
 三、张君劢:现代价值下的儒学开显
 一科玄殊异的价值呈现
 二现代世界的矛盾纷乱
 三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
 四、马一浮:六艺圣学下的儒学再生
 一性德具足的六艺之道
 二功利之患的性情迷误
 三统摄一切的六艺学说
 小结
 第三章  价值转承与儒学转化
 一、唐君毅:道德理性下的儒学重建
 一道德自我的仁心主宰
 二自然主义的漩流浮沉
 三返本开新的儒学重生
 二、牟宗三:生命学问下的儒学充拓
 一形上道德的智的直觉
 二对列格局的时代低沉
 三主体良知的自我坎陷
 三、徐复观:历史关照下的儒学转进
 一感通复性的心的文化
 二科学世界的思想失落
 三德治民主的显豁疏导
 小结
 第四章  文明对话与儒学新生
 一、杜维明:全球背景下的儒学开展
 一人文主义的哲学人学
 二启蒙主义的现代困境
 三儒家传统的文明对话
 二、刘述先:终极关怀下的儒学抉发
 一生生之仁的内在超越
 二全球伦理的规约缺失
 三理一分殊的儒学进路
 小结
 第五  章百年儒学创生:贡献与不足
 一、儒学现代调适的“得与失”
 一文化传承与价值阐扬
 二超越境界与孤独游魂
 二、现代性儒者解读的“得与失”
 一启蒙反思与现代批判
 二儒者身份与视界限制
 三、儒学转化方案的“得与失”
 一复兴理想与价值蕲向
 二存在困境与方向迷失
 第六章  儒学的现代图景:反思与超越
 一、传承与延展:“文化自觉”立场
 一从“儒学转化”到“文化再生”
 二从“儒学现代性”到“中国现代性”
 二、“中国现代性”与儒学的当代创生
 一路径之一:普世化改造
 二路径之二:本土化实践
 三路径之三:全球化对话
 结语  世俗化时代与儒学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儒学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
 附录二  当代儒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反思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