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摄影界,袁毅平,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前辈。《东方红》,1961年拍摄的一幅天安门日出的彩色风景照片,既是袁毅平的传世佳作,也成了他的刻板标签。
实际上,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摄影发展的历程中,袁毅平具有多重身份:摄影师、编辑、摄影理论研究者、摄影批评人、摄影协会领导者、摄影活动组织者。这本书更多地呈现作为摄影家的一面。编者在图片选择上有三个倾向:一是照片体现的是袁毅平在那个时代的视点和想法,二是照片体现了袁毅平所在时代的普遍情感和思维方式,三是挑选生动的,更富有人性的、真切可感的影像。这些其实是不该被遗忘的影像。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呈现了袁毅平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上的个人记忆,其中大多数影像是首次面世。不自觉地以专业的素质与精神,进行非专业目的的拍摄。所谓非专业摄影或者业余的摄影,核心问题是他的大部分照片拍摄不是为了发表,不直接服务于国家意志的传播。他的拍摄动机出自于一种自觉,是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六组近百张核心影像作品包括: 1962年江苏省苏州甪直村,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农村面貌的社会调查;1963年河北涿鹿县“送文艺下乡”影展;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焦河大队“四清运动”面貌;1950年代十三陵水库等水利建设和1960年代工业生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与人的面貌;1969年天津“五七干校”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在中国的视觉档案中是缺失的,是陌生的。
|
| 關於作者: |
|
袁毅平,1926年10月生,常熟人,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届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曾任《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编辑组组长,《中国摄影》编辑组组长、执行编委、副主编、主编,摄影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东方红》于1962年获得中国摄影优秀作品一等奖,198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盟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2006年中国摄协授予“杰出贡献摄影家”称号。2009年中国摄协授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11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发表的重要文章有《摄影意境探索》《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等,主编有《中国艺术百科词典》摄影卷。
|
| 目錄:
|
“中国摄影文丛”序/王瑶
序/传承/王瑶
往事散记/袁毅平
熟悉与陌生: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朱炯
照相馆时期·上海 1939-1949年
《新华日报》时期·重庆1950-1954年
《人民日报》时期·北京1954-1957年
水乡秋收·江苏苏州角直地区1962年
送影展下乡·河北省涿鹿县1963年
“四清运动” ·山东曲阜焦河大队1964-1965年
“五七干校” ·天津静海1969-1972年
工业生产与水利建设20世纪50-60年代
北京面貌20世纪50-70年代
天安门广场1950-1998年
阿尔巴尼亚1966年
开放的中国1980年-21世纪初
向外的目光1980年-21世纪初
袁毅平个人肖像编年史
袁毅平大事记
后记/吴砚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