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 內容簡介: | 
         
         
           
            本丛书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过程的两大主体,突出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探讨教师多途径、全方位专业化发展和成长的模式;二是通过专家对话学习、交流各学科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并立足课堂发现问题,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研修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教学与研修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三是通过同伴互助与讨论突出教师群体的作用,强调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和优势互补。柏拉图认为,教育无他,乃心灵的转向。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书中的大量案例生动鲜活、充满情感,能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学会发现、学会思索、学会改进,促进教师的智慧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既是一套教学指导用书,更是一系列教师心灵成长的精神档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丛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学科教学论的实践研究,都有所涉猎。为便于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丛书各分册的作者将严肃的学科要素转换成诙谐有趣的人文表达,带来了阅读的愉悦和轻松。教与学既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更是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工作。丛书的表达形式让人觉得教学不外乎是人生中的心灵工作,是生命本身的一件乐事,既游离于学科,又与学科关系密切。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联系互动和智慧生成的过程,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最终追求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即使有困惑甚至痛苦但仍然能够坚持;这就是真正的教学勇气,它让我们保持心灵的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不仅是集技术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案例集,更是一部教师心灵发育和精神成长的智慧宝典。
           | 
         
       
      
      
      
      
      
         
          | 目錄: 
           | 
         
         
           
            导读
 1 教学目标
  1.1 如何设计完整清晰的教学目标
  1.2 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模块特色
  2.1 怎样突出各模块知识的特色
  2.2 如何凸显经济生活教学中的专业色彩
  2.3 如何让政治生活教学更加真实可信
  2.4 如何让文化生活教学更具文化韵味
  2.5 怎样看待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思维轮回
 3 教学内容
  3.1 如何重新界定纸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2 怎样通过政治生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3 怎样厘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思路
  3.4 如何看待哲学中的主客观关系
  3.5 高考对教材主干知识有何需求
 4 教学过程
  4.1 如何赏析教材中综合探究之美
  4.2 怎样使教学情境充满理性光芒
  4.3 怎样将教学资源用得恰到好处
  4.4 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4.5 如何实现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5 课堂活动
  5.1 怎样看待学生课堂活动的价值
  5.2 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5.3 怎样看待课堂活动中的情感表达与理性回归
  5.4 如何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5.5 如何评判考试题目的优劣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