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 內容簡介: |   
          | 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历史课题。本书关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在完成了总体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后小康社会,如何完成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本书选取以人为本的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研究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研究轨迹和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产业效率、城乡一体化、流动人口市民化、低碳首都等视角研究产业、空间、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北京市现有政策体系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  
         
          | 關於作者: |   
          | 叶裕民,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唐杰,男,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城市社会学、城乡发展与规划。
 杨宝路,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气候经济学、低碳城市与低碳交通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经济分析。
 |  
         
          | 目錄: |   
          | 第一章 前言: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的演进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的演进
 三、中国小康社会基本思想的演进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五、本书的研究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综述: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综述
 三、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面向2000万人的全面小康: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任务
 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二、城市需要担负起为全部常住人口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
 三、首都需要建成“面向2000万人的全面小康”,真正进入“后小康”
 第四章 评价: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二、小康社会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三、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四、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第五章 产业效率:后小康社会首都产业效率持续提升策略
 一、产业效率:后小康时期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持
 二、首都产业效率演变特征与行业分析
 三、首都产业效率的空间分异
 四、后小康社会时期首都产业效率的优化策略
 第六章 城乡一体化:迈向中等发达社会的基石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目标
 二、首都城乡一体化成效与问题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首都城乡一体化战略与路径
 第七章 流动人口市民化:国家战略下的首都责任
 一、首都流动人口市民化进展与目标
 二、首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三、首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要路径
 四、首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成本试算
 第八章 低碳首都:后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一、首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以低碳城市建设为统筹首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三、首都低碳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第九章 回顾与展望:首都后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系统
 一、首都近十年建设小康社会相关政策回顾
 二、对首都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评价
 三、首都后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与重点领域
 |  
         
          | 內容試閱: |   
          | 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达成共识的最高发展目标,是世界为寻求全人类以及人类的子孙后代得以共享地球资源,赢得公平、公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的不懈努力方向。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共同的追求,每个国家都要担负起自己的重任,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努力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责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这个时代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对2020年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高度凝练和科学表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