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王守仁、陈兵编著的《历史进程与文学嬗变--新世纪英语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库》精选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的学者的文章,用多种理论视角和方法对亚、欧、美、非、澳各洲的英语小说、诗歌、戏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体现了近年来国内英语文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 |  
         
          | 關於作者: |   
          | 王守仁,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已发表论文130多篇,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出版学术专著TheatreoftheMind(《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近年来的著作有《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20世纪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批评史》,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以及《英国文学选读》等教材。 陈兵,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英国吉卜林学会会员、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英国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鲁德亚德·吉卜林研究》等。
 |  
         
          | 目錄: |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 贝克特:戏剧对小说的改写
 索尔·贝娄,托洛茨基与犹太性
 文学、历史和社会:当代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政治诗学
 “如果第一行不能音乐般展开”——希尼诗歌创作思想管窥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英国文学研究
 论现代小说中历史虚构性的历史性——从《格列佛游记》到
 《尤利西斯》再到《洼地》
 “我孤独地漫游”和“水仙”——华兹华斯诗歌两种题目的
 考证与比较
 小说与理论之间的矛盾:评《凯利伯·威廉斯》对于高德汶
 社会与政治哲学的阐释
 卡莱尔的文人英雄与文化偏至
 “高尚的野蛮人”思想与英国历险小说中的土著形象
 《退潮》与南太平洋上的史蒂文森
 归属的迷惘:论英国华人小说《酸甜》的身份错置
 反思人类存在:安吉拉·卡特科幻小说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
 美国文学研究
 爱伦·坡小说及诗歌创作源头考论
 诗人自身的现象性尺度——从《尺度的意义》看克里利的
 诗歌尺度
 战后美国诗歌批判与决裂传统的主题——以金斯堡为例
 “狗女士”与“神”一一论安妮·塞克斯顿信仰的消解与重构
 历史想象与传奇叙事:论《天使在美国》的现代性诗学救赎
 地域·现代·全球:朱厄特《尖枞树之乡》的“双重视野”
 巴塞尔姆兄弟的文字绘画与后现代美国肖像
 自我指涉性书写后的重生——理查德·鲍威尔斯的
 《伽拉蒂2.2》研究
 正义的召唤: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信仰
 约瑟夫·卡罗尔和文学达尔文主义
 观看的伦理号陛别——从苏珊·桑塔格与安妮·莱博维茨
 主体之间的图像艺术对话谈起
 其他英语国家文学研究
 加拿大短篇小说传统观照下的艾丽丝·门罗
 边缘之声——当代澳大利亚土著与移民文学批评
 《翻译》:爱尔兰的无奈
 当代加勒比人殖民记忆与心灵流亡的再书写——《我母亲
 的自传》的解读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
 “亚裔美国感”溯源
 Parody,Rewriting and Survivance~An Interpretation of
 Vizenor’s Hybridized Standpoint as Reflected in Griever
 and Heirs of Columbus
 Wilson’s Black Housewives: From“Black Mammies” to
 “Human Subjects”
 “善意的闹剧”——反讽与谭恩美的《拯救落水之鱼》
 《圆屋》中颠覆性的父亲形象
 颠覆与建构——论《慈悲》的性别空间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