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1、星云大师专栏著作,真正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佛法
     《人间万事》是星云大师继《迷悟之间》《星云法语》后,在《人间福报》上的第三个三年执笔撰写的头版专栏,后结集成书。“人间万事”,顾名思义,举凡人世间的林林总总,包括人情、人性、人心的善恶、好坏之探讨,家庭、社会、世间的问题、现象之分析,宇宙、人生、生命的真理、奥妙之穷究……等。
     《人间万事》丛书有理、有事,有知识、有趣闻,有隐喻、有明示,有现象的分析、有问题的探讨,希望藉由不同面向的思考,对各种问题的产生,提供另类的看法与正确的新观念。撰写这些短文时,无非希望能具体而微的刻画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就一些世间的问题,引导大众在谈笑风生之余,今儿神思人生的哲理、探讨人生的问题,继而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
   2、星云大师正式授权版本
     星云大师直接授权,未做任何增减,忠实呈现原著全部风貌。
   3、大陆简体中文版重新梳理解读
     台湾繁体版是12册一套,共一千余篇文字,一经出版广受欢迎。这套简体中文版根据读者日常生活的典型主题,系统化整理成六本书:
     生死苦乐篇:《越不怕死,活得越好》
     修身
           | 
         
       
      
      
      
      
         
          | 內容簡介: | 
         
         
           
            中国人向来是很避讳说“死”的,总怕一语成谶。人们往往被逼到一定程度,才去考虑生死问题。恰恰相反,从死亡的角度重新打量生命,才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星云大师看来,主动提醒自己最终都会死去,培养自己“不怕死”的无畏智慧,生活得更积极、乐观,珍惜每一天。如果心怀这样的智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每个人都会欢喜而勇猛地活着。
   向死而生,是最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人,学习知识比较容易,学习当一个勇者比较困难。有的人平时逞强好胜,但在危难之前,容易为人收买,忘失身负的重任,忘失做人的骨气。所以,真正的勇者,没有多年的修心养性,是不容易成功的。美国的航天员在升上太空以前,都要修习禅定,因为禅定能养成一个人的勇气。当一个人在生死之前,都能无所畏惧,还有什么不能勇敢的呢?
           | 
         
       
      
      
      
         
          | 關於作者: | 
         
         
           
            星云大师,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 48代传人。 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 1949年赴台, 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
 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二千万言,并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于大陆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谭》《往事百语》《金刚经讲话》《人间佛教系列》《迷悟之间》《百年佛缘》等近百种。
           | 
         
       
      
      
      
      
         
          | 目錄: 
           | 
         
         
           
            壹·生命的层次
 生命在哪里?  002
 生命的拥有  003
 活着  004
 为何而活  006
 流传  007
 生命四层次  008
 生命七件事  010
 维生之计  011
 怎样活下去?  013
 活力  014
 希望在哪里?  016
 开始  017
 方向  019
 目标  020
 幸福  022
 爱  023
 播种  024
 跨越  026
 积聚  027
 累积  029
 最好的享受  030
 贰·四季人生
 老人的智慧  034
 老人的梦想  035
 老人自爱  037
 老人爱己  038
 四等防老  040
 老人五要五不要  041
 归谁养  043
 孝顺得失  044
 虐待老人  046
 四种焦虑  047
 老人怕什么?  049
 人生十怕  050
 人生八怕  052
 个人之怕  053
 人间的忌讳  054
 人间事  056
 四季人生  058
 新陈代谢  059
 人生的站  061
 结局  062
 黄昏  064
 匆匆  065
 叁·与病为友
 病的价值  068
 生病  069
 人之病  071
 疗病五层次  072
 吃药  074
 身体衰弱的原因  075
 防患之道  077
 保健  078
 健康八法  080
 养生四法  081
 健身运动  083
 十项全能  084
 病人百态  086
 看护  087
 病患家属  089
 防治感冒五法  090
 痔疮疗法  091
 止痛的方法  093
 健忘  095
 上瘾  096
 免疫  098
 过敏  099
 传染  101
 打鼾怎么办?  103
 有趣的香港脚  104
 忧郁症  106
 畸形  107
 真正的盲聋瘖哑  109
 苦味  110
 肆·向死而生
 寿命  114
 长寿  115
 过客  117
 面对死亡  118
 活不下去  120
 走不下去  122
 关于自杀  124
 自杀前后  125
 死亡  127
 死前交代  128
 婚丧喜庆  130
 死的时候  132
 归宿  133
 轮回  135
 演变  136
 归源  138
 涅槃  139
 传承  141
 悲剧  142
 坟墓  144
 杀手  145
 最大的失去  147
 伍·去留之间
 谜底  150
 无奈  151
 升降  153
 颠倒  154
 迷思  156
 迷失  158
 幻想  159
 妄想  161
 痛惜  162
 依靠  163
 风险  165
 人生死角  166
 角度  168
 生理  170
 脱困  171
 题目  173
 年关  174
 冲击  176
 惩罚  178
 检查  179
 弥补  181
 陆·生命的流动
 流动  184
 六度  186
 与众不同  187
 无形的可贵  189
 内在的财富  191
 物以稀为贵  192
 不能挥霍  194
 三八二十三  195
 不如  197
 宁可  198
 好人不易  200
 选择  202
 判断  203
 评价  205
 位置  206
 地位  208
 荒地  209
 双手万能  210
 怀抱  212
 殿堂  214
 柒·人生的方向
 人生的方向  218
 人生的加油站  220
 人生的“路”  221
 人生的镜子  223
 人生实相  224
 人生之计  226
 人生得意事  227
 人生的危机  228
 人生的劫难  230
 人生七宝  231
 人生八求  233
 人生四不  234
 人生八不可  236
 人生十四转  237
 人生十六问  238
 人生七堂课  240
 人生需要什么?  242
 十全人生  243
 三品人生  245
 美化人生  246
 举重若轻  247
 和而不流  249
 捌·走更远的路
 发现  252
 找到了  254
 整理  255
 勇气  257
 承担  258
 极限  260
 化繁就简  261
 快捷方式  263
 快不得  264
 不可能  266
 不能错  267
 不得已  269
 有误  270
 选  272
 听什么?  273
 毕业  275
 磨  277
 适合  278
 易  279
 时代的退步  281
 舞台  283
 跑道  284
 锦绣  286
           | 
         
       
      
      
      
         
          | 內容試閱: 
           | 
         
         
           
            ★四季人生★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生,春天百花盛开,充满无限生机,就像年少岁月,灿烂美好;夏天艳阳高照,万物欣欣向荣,就如满怀理想的青壮之年,热情奔放;秋天落叶飘零,大地一片萧条,象征老病人生,寂寞悲凉;冬天冰雪覆盖,凄凄岁暮残冬,正如人生之最后,逐渐萎谢而亡。
   人之一生,有生老病死,恰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确实相仿。人间因为四季更迭而变化多彩,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得丰盛。如何才能活出丰富多彩的四季人生呢?
   一、生命要像春天,繁花似锦。人到世间上来,童年时期有父母呵护,生活无忧无虑。及至青春年华,广交朋友,两性相爱,充满了理想。此时体力、精神都无比旺盛,虽不能呼风唤雨,但只要勤劳,世间的衣食总可温饱。然而生命的意义,不能只为三餐温饱,应该让生命活得像春天一样,所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天的生命,前途似锦,应该尽情挥洒,让似水的年华岁月充满了爱,有爱的生命才有希望,才能生生不息。
   二、性格要像夏天,热情助人。人的生命要活得像夏天,充满盎然生机,尤其性格要像如日中天的太阳,热情奔放,为世界奉献,为众生服务。一个性格像太阳一样的人可以光照十方,让万物在阳光普照之下,跟着欣欣向荣。一个有阳光性格的人,自己沐浴在夏天的阳光之下,清晨可以欣赏朝日,黄昏可以观看夕阳,即使是日正当中,也可以在树下乘凉。所以,热情奔放的人生,可进可退,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人生。
   三、行为要像秋天,沉稳内敛。春天、夏日过去了,秋天就会来临。这就如同人生经过了数十年岁月的磨炼,生命到了中年以后,思想、行为都到了成熟的阶段,也如五谷、果实到了秋天,慢慢结穗、成熟。人生经过了岁月的洗练,到了成熟的阶段,就知道如何传承、利世,如何用自己的成就,所谓“果实芬芳”来分享人间。所以,秋天的人生,不要悲伤年华老去。其实人生的精华,人生的意义,就在秋天成熟的岁月,甚至即使年届退休,也有“退而不休”的第二度春天再起。例如,过去是忙自己的事业,忙着照顾家庭,现在退休了,正好可以做社会的义工,可以更广泛地做善事。此时的人生,由于自己的智慧、经验丰富,所以一日的生命,可以胜过他人许多的岁月。
   四、思想要像冬天,成熟稳重。人生到了冬天,思想臻于成熟的阶段,可以环游世界,广增见闻;可以含饴弄孙,增加欢乐;可以著书立说,立功、立德、立言。所以,人生到了冬天,不要以为是老之将至,其实冬日是功果圆满之时,只要留下的功果可为世人所爱,即使花朵枯萎凋谢,但是种子埋藏在土里,还怕没有萌芽、成长的一天,还怕生命不能再起吗?
   无门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只要能随缘自在,四季无不是光风霁月,晴空朗照。
  ★死的时候★
   人生有两个大问题,一是“生”,一是“死”。人都是喜生恶死,其实不生哪里会死?因为有生才会有死。同样地,因为死了才会再生,所以生死是自然的循环。
   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是一般人总是谈“死”色变。一个进步的国家,应该教育人民不要忌讳谈死。只是讲生,不去谈死,一旦面临死亡,才来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为何不在平时就好好面对生死问题呢?能把生死完全了解,其实生也不足喜,死也不足悲!生死就如同早上起床就是生,晚上睡觉就是死,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都要生死一次吗?
   或者早上出门,过了不久又再回来,这不也像是生死来去一次吗?人死如搬家,搬家是乔迁之喜,不应哀伤;人死如换衣服,破旧的衣服换一件新的,也是值得欢喜的事,哪里需要悲伤呢?假如人真能活到百岁,百岁的老人,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看不清,听不到,走不动,难道就是幸福吗?平时家里的沙发旧了,换一套新的,汽车的引擎坏了,也要换个好的,为什么身体不能换呢?所以,人应该以平常心面对死亡。只是对于死时的一些问题,不能不有所了解:
   一、亲友不能留。当一个人世缘已了,要告别世间而去的时候,再好的亲朋好友,既不能代替你死,也不能留你不死。此时只有抱着悲伤的心情,结束这段相聚的因缘。因此人不必等到死后再来怀念,生时就要相互提携、亲爱,免得徒留遗憾。
   二、财物带不走。死亡的悲伤,何止告别亲友,尤其自己一生努力赚取的钱财,丝毫也不能随身带走。但其实也不尽然,生时如果能够立功、立德、立言,即使人死离开间,你的功德还是常留世间,何必一定要带走呢?一个人一生享受前人的给予,死后能留一些财物、功德给后人使用,不也是正常的道理吗?
   三、身体当舍弃。人死的时候,不但身外财物不是自己的,就连身体也不是自己所有,这时只有黄土一抔,或者烈火一堆。但即使火化,也不是化为灰烬,人的生命是烧不了、埋不了,也死不了的。虽然身体带不走,但是无形无状的“心识”,还是会跟随我们于五趣六道中轮回。总之,人死后总有去处,就好像移民,就看是移民到哪个国家而已,也许是天堂、净土,或者人间、恶道,都有可能。
   四、业报跟随去。所谓“心识”,也就是我们生前所做的善恶业,它能随我们投胎转世,所以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就像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每个阶段的生命,就由业识来串联,也由业识来决定去处,或善或恶,或长或短,或苦或乐。所以《三世因果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因为人的所作所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好坏,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创造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多行善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