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115.6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115.6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 內容簡介: |   
          | 视野独特,框架新颖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全书按内容分为“史论”“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史论层面,爬梳细密,探讨深入,尤以普通话水平测试演进历程和发展规律的探讨最富有启发。理论层面,既有语言测试基础理论的阐释,又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理论和基本属性的探讨,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殊性于“语言测试”的普遍性之中。实践层面,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整体设计、《大纲》和《实施纲要》、测试评定等重要问题来展开。三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逻辑关联,体现出整体观照的系统思维。这种以史论为基础,以理论为先导,以解决实践问题为旨归的设计,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这在现有的同类著作中还不多见。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重理论却不空泛,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实施已近20年,受测人数近4500万人次,已经成为推广普通话事业的有力推手和卓有成效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在抓好工作实践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我带领我的博士研究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上,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阐要》体现了王晖在这方面的探索。重视理论研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而言是件大好事,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本身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植根于实践是它突出的特色和生命力之所在。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研究中,急于建构理论体系、竖起旗帜,或生搬硬套所谓“语言测试理论”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王晖硕士学的是汉语史专业,素有“朴学”研究之风和较深厚的学术素养,他长期担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的主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测试经验;他还担任全国测试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熟悉测试宏观管理工作。因此由作者完成的这部虽“不追求观念形态的纯理论”,但融人现代语言测试学理论意识,致力于“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理论专著”是最合适不过的。
 语言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语言本体尤其是普通话本体研究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提供内容要素,这些内容要素在测试实践环节发挥着根本的支撑作用。无论是在测试的整体设计环节,《大纲》研制和《实施纲要》编制环节,还是在语言评定的操作环节,这种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以《实施纲要》词语表的研制为例,作者论述了普通话词汇本体研究的状况,大规模语料库研究状况、规范性辞书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词语表编制的构想和原则,以及人工干预和规范加工的方法,还详细报告了相关数据。作者在测试评定部分的讨论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得最为突出,轻声、L4t、文白异读、“啊”音变、形容词生动形式等常见语音问题的讨论,《现汉》标方词语、网络用语、“散装外语”、“A不AB”句式、“有没有+VP”句式等词汇语法问题的探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 關於作者: |   
          | 王晖,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国家语委普通话及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所长助理,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主讲教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语言规划、媒体语言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语委重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 |  
         
          | 目錄: |   
          | 引言 第一章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推广
 第一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嬗变
 第二节 新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
 一 改革开放前
 二 改革开放后
 第二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述略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阶段的讨论
 一 “二分法”
 二 “三分法”
 三 “四分法”
 四 “两阶段四时期”划分法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酝酿探索阶段
 一 萌芽酝酿时期《1982一1988年》
 二 立项研制时期《1988一1994年》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发展阶段
 一 起步初创时期《1994—2000年底》
 二 规范拓展时期《2001年至今》
 第三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概念
 一 普通话的相关概念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基础理论
 一 学科定位
 二 研究任务和研究范畴
 三 学科体系
 四 学科性质
 第四章 语言测试基础理论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实质
 一 语言行为样本
 二 客观的测量
 三 标准化的测量
 第二节 语言测试的代系发展
 第三节 语言测试的类别
 第四节 语言测试质量评估
 一 信度
 二 效度
 三 评价测试质量的外展指标
 第五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类属
 一 目的
 二 类属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对象和目标
 一 测试对象
 二 测试目标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一 外显特征
 二 内质特征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活动要素
 一 施测主体
 二 受测对象
 三 测试中介
 四 测试活动三要素的关系
 第六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等级标准设计
 一 等级标准的重要性
 二 等级层级的设计
 三 等级特征的描述
 四 关于《等级标准》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二节 试题结构设计
 一 题型设计
 二 题量设计
 三 音节覆盖的设计
 第三节 试卷编制与题库设计
 一 测试早期的试卷编制
 二 国家题库制卷系统的研制
 第四节 评分体系设计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系统的特点
 二 新《大纲》对评分系统的调整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评分系统简表
 第七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实施纲要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一 测试大纲的作用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概况
 三 新《大纲》的内容和具体问题解读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一 《实施纲要》概说
 二 《实施纲要》解读
 第八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定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定方法论
 一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 精确与模糊相结合的原则
 三 “无罪推定”原则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评定
 一 轻声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二 儿化问题的评定
 三 文白异读问题的评定
 四 “啊”音变的评定
 五 形容词生动形式音变的评定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语法评定
 一 词汇、语法评定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地位
 二 规范、规范度和规范场
 三 词汇、语法的评定原则和依据
 四 词汇、语法评定的主要视点
 五 词汇、语法评定的几个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推广
 第一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嬗变
 汉语历史悠久,古时候有方言,也有高于方言的汉民族共同语,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历经演变,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名称也多有更迭。
 一雅言
 西周以前我国无信史可依,据现有文献记载,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可以至少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叫“雅言”。《礼记·中庸》上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文”,也就是规范语言文字。《论语·述而》中记载: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是正的意思,“雅言”意即规范、标准的语言。“雅”又与“夏”古字相通, “雅言”也就是华夏族各方国间通用的共同语。我国历代以天子所居王都之音为正,因此当时雅言很可能是以成周洛阳为中心的语言。
 二通语
 汉代共同语叫“通语”。西汉末年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明确提出“通语”的概念,《方言》全书另有“凡语”“凡通语”“四方通语”等别称,均属此类。“通语”是相对“方言”而言的,即不是一方一地之言,指在广大地区里通常共同说的词语。如:“憔,俺,嶙,牟,爱也。韩郑日憔,晋卫日俺,汝颍之间日憐,宋鲁之间日牟,或日嶙。嶙,通语也。”《方言卷一》又如:“庸,恣,比,侹,更,佚,代也。齐日佚,江淮陈楚之间日侹,余四方之通语也。”《方言卷三》说明当时的确有超方言的共同语存在,其基础可能是当时的关中方言“秦语”。
 魏晋以后到唐宋,未发现汉民族共同语的新的名称,但民族共同语不仅一直存在,而且有所发展,这在历代大量韵书和韵图中有直接的反映。三国时期李登编著《声类》是最早的韵书,此后有晋代吕静的《韵集》,南北朝梁沈约的《四声谱》,隋陆法言《切韵》等。官方韵书始于唐代,唐孙俪的《唐韵》为代表,宋陈彭年、丘雍等的《广韵》是第一部官方主持修订的韵书,此后还有丁度等的《集韵》和《礼部韵略》等。韵书编纂最初的目的是方便诗人依韵创作,但也可以按照字的读音查询其意义,韵书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为了帮助推求韵书中的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宋元以来还出现了《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等韵图。这些韵书和韵图,在当时起到了“正音”规范语音的作用。魏晋时共同语当以河洛方言为基础;唐代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缺乏研究,据推测当以长安或洛阳方言为基础;根据周祖谟先生研究,宋代以汴洛方言为通用语的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