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层面展开探讨,提出“冥王星现象”的概念,并构建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框架,即从基本假定、预期影响、解决方案三大方面八个特点上对“公地的悲剧”和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发现气候变化问题并非“公地的悲剧”,也不一定会带来悲剧,而是比“公地的悲剧”更为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若要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就需要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  
         
          | 關於作者: |   
          | 王璟珉,工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 论 一 寻找气候变化问题的症结
 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界定
 三 气候变化与“公地的悲剧”比较
 四 思路框架与内容安排
 五 技术路线
 六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问题
 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概述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议程发展评述
 (一)国际议程的发展现状
 (二)《京都议定书》的缺陷分析
 三 小 结
 第三章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分析
 一 认知上的“冥王星现象”
 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公地的悲剧”之比较分析
 (一)基本假定的差异
 (二)预期影响的差异
 三 解决方案的差异
 四 小 结
 第四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公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基本假定
 一 风险性问题与不确定性问题
 二 单一影响因素与复杂影响因素
 (一)全球暗化
 (二)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
 (三)日益猛烈的阳光
 三 没有技术解决方案与可能有技术解决方案
 四 小 结
 第五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公地的悲剧”具有不同预期影响
 一 悲剧注定与悲剧不定
 二 个体损益均等与个体损益不定
 (一)以石油业为主导的国家利益群体
 (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利益群体
 (三)以俄罗斯为主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利益群体
 (四)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发达国家的利益群体
 (五)以欧盟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利益群体
 (六)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益群体
 三 小 结
 第六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公地的悲剧”解决方案
 一 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与国际社会主导
 (一)联合国的作用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三)其他政府间组织的作用
 二 明晰产权与难以明晰产权
 三 道德无用与道德有用
 四 小结
 第七章 全球气候变化不是“公地的悲剧”
 一 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不确定性
 二 本书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1 联合国系统结构图
 附件2 绿色和平自1971年至2009年开展环保行动以来在减缓温
 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的重大环保成就一览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记得是2011年在一次省里的颁奖典礼上见到了王老师,她就和我挨着坐,当时的印象,她是个充满朝气、热情亲和的年轻学者,攀谈中了解到她在做气候变化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于是我随后给她寄去了自己的两本有关生态美学的书作,希望能加强交流,对她的研究有所助益。就这样,和王老师熟稔了起来。 前不久收到了她的书稿,并邀我为书作序,恰逢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华沙会议的召开,了解到此次大会和前几次的效果雷同,没有取得令国际社会满意的进展:既没能促进各国更为积极的减排动力,也没有产生足够有利的资金承诺。国际气候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为通往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埋下了不少隐患。当时我也在思索这一系列国际谈判中的问题,兴趣正浓,获此机会拜读了王老师的书稿,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我是研究生态美学的,环境经济等方向并非专长,但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它算是交叉学科中一部有趣的学术作品——它追根溯源,并非从指导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现有机制来探寻解决方案,而是从机制建立的认知基础上寻找答案,对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气候变化问题是‘公地的悲剧’”这一认识提出了质疑。旨在缓解全球变暖的唯一具有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正是建立在该认知基础上,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解决“公地的悲剧”的方案。作者并不仅限于指出该问题,还指出将这种起初没有得到充分论证的说法通过宣传报道,久而久之被广泛接受为事实,甚至是公理的现象,概括为“冥王星现象”。这一概念的归纳和提出不仅便于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再审视,还可以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去理解更多相似的疑难问题。
 确立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非“公地的悲剧”这一观点后,该书又建立了一个认知比较框架,对“公地的悲剧”和气候变化问题在基本假定、预期影响和解决方案三大方面八个特点上的差异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
 希望读者通过对该书的阅读,能够和我一样进一步扩大思考空间,对气候变化问题本身以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方式进行再审视。毕竟只有把问题认识清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收到对症下药的功效,这样的方案才能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否则不但解决不好问题,还会让问题看上去更加复杂。
 最后,也怀揣着对年轻学者的祝福,希望王老师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对到底如何认识气候变化问题形成更为系统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并能助力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现实应对。
 曾繁仁
 2013年12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