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较之前近代中国的文化史论,现代华人学者的文化史探讨已含有明显的现代意味,既与世界性的文化论说相应援,又显现出中华思辨的优长与魅力。冯天瑜、杨华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辑录的清民之际至现代诸学者关于文化史的论述,便可显见这样的特色。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文化各面相研究、中国传统信仰和崇拜研究、中国学术史研究、20世纪的中国文化论争、中国文化走向的各种主张、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书只选录了三十多位已故名家的宏论,有些论文做了删节。这些篇什提供的卓见,对中国文化史的学科建设和深入研究,极具启发意义,是我们前行的基点。
           |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由冯天瑜、杨华主编。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史研究产生了大量卓 有成绩的学者和大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中国文化史 经典精读》选择了 30多篇能够大致反映中国文化史研究进程的论文或 经典著作(节选),并以开放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思 维,对这些选文进行简要介绍和点评,以望对读者 在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学术素养和奠定研究基础等 方面提供帮助。
           | 
         
       
      
      
      
         
          | 關於作者: | 
         
         
          |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封建”考论》等。
           | 
         
       
      
      
      
      
         
          | 目錄: 
           | 
         
         
           
            前言
 梁启超与《中国史叙论》
 附:《原拟中国通史目录》《原拟中国文化史目录》
 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绪论》
 附:《中国文化史·新版弁言》
 陈登原与《中国文化史·叙意》(节选)
 王云五与《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
 杨联陛与《国史诸朝兴衰刍论》
 附:《朝代间的比赛》
 张岱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谭其骧与《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瞿同祖与《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吴承仕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
 梁漱溟与《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邓嗣禹与《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潘光旦与《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两个制度的讨论》
 徐复观与《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附:陈衡恪《文人画之价值》
 沈从文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梁思成与《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任继愈与《儒家与儒教》
 太虚与《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许地山与《巫觋道与杂术》
 顾颉刚与《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胡适与《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钱穆与《刘向歆父子年谱·自序》
 附:《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自序》
 汤用彤与《魏晋思想的发展》
 唐长孺与《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陈寅恪与《论韩愈》
 刘师培与《汉宋学术异同论》
 周予同与《“经”、“经学”、经学史》
 杜亚泉与《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何炳松等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附:《我们的总答复》
 唐君毅等与《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
 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节选)
 费孝通与《“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朱谦之与《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节选)
 李约瑟与《东方和西方的对话——1955年英中友好协会主席演说词(节录)》
 索引
 出版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