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寒门攻略
》
售價:HK$
65.8

《
壹卷YeBook——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
售價:HK$
52.8

《
历史认知语言学
》
售價:HK$
85.8

《
社会正义与城市
》
售價:HK$
74.8

《
壹卷YeBook——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重塑国学回到国学大师的黄金时代)
》
售價:HK$
105.6

《
壹卷YeBook——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思想谱系(增订版)(论世衡史 重返学术现场考古学如何应答时代之问
》
售價:HK$
90.2

《
在城在乡: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清史研究丛书新编)
》
售價:HK$
108.9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全新增订本 带你领略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
》
售價:HK$
50.6
|
| 內容簡介: |
|
储钰琦所著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史》是目前国内 第一本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史的 著作。《中国电视剧产业史》将电视剧置于历史维度 、产业角度的研究视角中,从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丰 富和完菩电视剧的理论体系。全书主要研究从1958年 至2012年,整个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即 厘清电视剧产业的历史脉络和概括电视剧产业的阶段 特征;总结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归纳电视剧产业 的经验教训;反思电视剧产业的存在问题、判断电视 剧产业的未来趋势和探索中国特色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路径。
|
| 關於作者: |
|
储钰琦 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硕/博。主要从事电视剧产业、媒体营销、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曾在《中国电视》、《现代传播》、《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 目錄:
|
序一
序二
导语
第一章 前产业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视剧事业
(1958—1978)
第一节 1958一1966:政治统帅和无偿供给的艰难生存
一、自觉担负政治的宣教责任
二、依靠国家拨款并无偿供给
三、制作与播出能力极其受限
第二节 1966—1978:因“文革”动乱陷入全面停顿状态
第二章 孕育萌发期:电视剧事业向产业的转型过渡
(1978—1992)
第一节 1978—1983:简单商品经济力量开始逐步渗透
一、供给量猛增填补节 目缺口
二、广告与交换弥补资金短板
三、受众意识开始萌生与滋长
第二节 1983—1986:伴随制度性约束步人市场化轨道
一、精神和商品双重属性渐显
二、政府与市场实现初步联动
三、全国性交易市场雏形出现
第三节 1986—1992:生产的组织化与规模化初露端倪
一、明确制作资质的准入门槛
二、室内剧助推工业化大生产
三、海内外交流由单向变双向
第三章 初长成时期:电视剧产业基本要素逐渐成型
(1992—2003)
第一节 1992—1997: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频频发力
一、市场化运作渗透到各环节
二、默许民营制作力量的参与
三、政府规制的监管作用凸显
第二节 1997—2003:产业经营的理念与体系愈加清晰
一、交易价格体系更趋向规范
二、类型化生产从隐性到显性
三、双准入生产控制系统形成
第四章 发展机遇期:电视剧产业化探索向纵深迈进
(2003—2012)
第一节 2003—2006:制播分离带来产业的实质性突破
一、放宽非公资本的市场准入
二、内容生产与播出把关趋紧
三、购销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四、海外发行数量范围双扩容
五、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态
第二节 2006—2009:在转变体制机制中释放市场活力
一、题材审批让位于市场调节
二、以制播联动调整竞争机制
三、网络视频成为播出新平台
四、生产与消费规模领先他国
第三节 2009—2012:借助各种力量推动产业加速升级
一、由数量向质量的理性转型
二、重视编剧作用与剧本价值
三、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寻突破
四、嫁接新媒体成重要盈利点
五、依托植入式广告渐成气候
第五章 新生长时期:电视剧产业生态进入新的拐点
(2012-)
结语
附录
附录1 1978—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附录2 《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
附录3 《电视剧内容审查实施细则》
附录4 《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5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
附录6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2012年)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