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 梦是躲避现实的好去处。当我们在谈论民国时,似乎可以使我们暂时远离现实带来的失望与无助,看到曾经的梦想与美好。《1933,聆听民国》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民国人心中的梦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梦是甜梦?还是苦梦?是美梦?还是噩梦?今天是否实现?民国梦对当下中国有无启发? 《1933,聆听民国》——回望有梦想的时代,看民国文化精英如何寻路中国。
 1933年,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次规模空前的“未来中国”大讨论爆发。
 140余位文化精英,244个“梦想中的生活”,首次完整揭秘。
 8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做梦”。
 《1933,聆听民国》强大的作者阵容:林语堂、梁漱溟、巴金、胡适、老舍、柳亚子、茅盾、徐悲鸿、周作人、叶圣陶、俞平伯、郁达夫、章乃器、马相伯、夏丏尊、朱自清……
 《1933,聆听民国》——无论是“甜梦”还是“苦梦”,“美梦”还是“恶梦”,“吉梦”还是“噩梦”,“奇梦”还是“妖梦”,“夜梦”还是“白日梦”,都是一个个足以跨越时代的“未来中国梦想”,80年后翻开历史,依然令我们为之动情。
 丰子恺妙笔漫画,鲁迅辣笔热评!
 重返民国现场,重拾白日旧梦。
 今日之我们,将
 |  
         
          | 內容簡介: |   
          | 《1933,聆听民国》讲述了244个民国时期百位文化精英的未来梦想,其中包括“未来中国梦”、“未来个人生活梦”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还是第一次,这244个梦想为20世纪留下了一份真实可信的记录。让我们一起重温民国旧梦,聆听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集体叩问:“中国的明天会好吗?”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1932年11月1日,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400多封征稿信,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
 “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大讨论,本次讨论围绕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40多位、244个 “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文化界名流。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
 在244个“中国未来梦想”中,有的积极乐观,如柳亚子先生的梦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有的先生直接骂题。陶孟和先生说:“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他主张人所需要的是合理的思考,依据事实的思想,而不是梦想。倪文宙先生也说:“把梦境当做了实现境,有大大的危险性。”
 鲁迅直言到“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但是,我们还是维持我们的主张:“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  
         
          | 關於作者: |   
          | 林语堂、梁漱溟、胡适、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等。 |  
         
          | 目錄: |   
          | 上篇 梦想的中国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一辑 前途光明,美梦不远
 未来的中国,将是新锐青年的中国,不是昏庸老朽的中国;将是勤劳大众的中国,不是剥削阶级的中国;将是中华民族自主的中国,不是帝国主义者奴役的中国;笼罩目前的一切屠杀、榨取、欺骗……的阴霾,将以和平、劳动、信爱……的光明来代替。
 ■林语堂 《论语》半月刊主编 003
 ■罗文干 外交部长 005
 ■杨杏佛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006
 ■刘英士 南京国立编译馆 006
 ■郑振铎 燕京大学教授 007
 ■陈敏达 职员 007
 ■章乃器 上海浙江实业银行 008
 ■毕云程 裕丰纱厂 010
 ■周伯棣 大阪商科大学学生 010
 ■金仲华 本志妇女与家庭栏编辑 011
 ■汪漫铎 中央大学研究生 012
 ■胡秋原 神州国光社编辑 012
 ■倪文宙 中华书局编辑 013
 ■叶圣陶 《中学生》杂志编辑 014
 ■徐伯璞 山东正谊中学 015
 ■顾森千 读者 016
 ■邵冢寒 《大晚报》记者 016
 ■郎擎霄 立法院编译处 016
 ■宓汝卓 《人民晚报》编辑 017
 ■韦息予 著作家 018
 ■曾仲鸣 铁道部次长 018
 ■彭芳草 《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 019
 ■周 还 法政学院教授 019
 ■何思敬 中山大学教授 020
 ■楼适夷 新闻记者 021
 ■章衣萍 新世纪函授学社社长 021
 ■张 杰 读者 022
 ■张锡昌 读者 022
 ■姚楚英 新加坡南华女子学校 023
 ■周谷城 暨南大学教授 024
 ■微 知 新江大学教授 024
 二辑 大胆说梦,吾辈努力
 在这个梦里,除只看见共劳共享的快乐的平等景象外,没有帝国主义者,没有军阀,没有官僚,没有资本家,没有男盗,没有女娼,当然更没有乞丐,连现在众所认为好东西的慈善机关及储蓄银行等等都不需要,因为用不着受人哀怜与施与,也用不着储蓄以备后患。
 ■梁漱溟 著作家 027
 ■谢六逸 复旦大学教授 027
 ■巴 金 小说家 028
 ■周宜适 读者 029
 ■张水淇 上海银行 029
 ■索 非 开明书店编辑030
 ■盛止戈 镇江民政厅 030
 ■陈翰笙 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031
 ■朱隐青 上海法学院教授 031
 ■张申府 清华大学教授 032
 ■张竞波 读者 032
 ■戴蔼庐 《银行周报》主笔 033
 ■王季玉 苏州振华女学 034
 ■李青崖 著作家 034
 ■穆藕初 实业家 035
 ■张若谷 《大晚报》记者 035
 ■诸青来 光华大学教授 036
 ■武思茂 著译家 037
 ■顾颉刚 燕京大学教授 038
 ■武育干 上海市政府参议 039
 ■盛 成 北京大学教授 040
 ■邹韬奋 《生活周刊》主编 041
 ■孙福熙 国立艺术学院教授 042
 ■李圣五 行政院参事 042
 ■洪 业 燕京大学教授 044
 ■罗叔和 上海文库编辑 045
 ■朱自清 清华大学教授 046
 ■郑晓沧 浙江大学教授 047
 ■严绂葳 大中中学教员 048
 三辑 天马行空,梦想无界
 如果有一个乞丐,如果有不识字而无均等机会去求学以发挥他的天才的人存在,决不是我梦中的中国。
 ■柳亚子 中央监察委员 052
 ■滕白也 燕京大学教授 052
 ■谢冰莹 女作家 053
 ■郁达夫 小说家 054
 ■査士元 翻译家 055
 ■胡 适 学者 056
 ■顾凤城 光华书局编辑 057
 ■范寿康 安徽大学教授 057
 ■徐悲鸿 艺术家 058
 ■吴嵩庆 铁道部科长 058
 ■章克标 《时代画报》编辑 059
 ■韦丛芜 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授 059
 ■钱君匋 图案画家 060
 ■金 丁 读者 060
 ■卫聚贤 暨南大学教授 062
 ■周宪文 中华书局编辑 063
 ■伍迁耀 著作家 063
 ■老 舍 小说家064
 ■徐调孚 本志文艺栏编辑 064
 ■俞子夷 浙江大学教授 065
 ■李石岑 暨南大学教授 066
 ■何 法 读者 066
 ■戴应观 教育部 067
 ■伊罗生 读者 069
 ■顾均正 开明书店编辑 070
 ■娄立斋 持志大学学生 070
 ■俞寰澄 银行家 071
 ■区克宣 暨南大学教授 071
 ■李柏仁 读者 072
 ■严灵峰 《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 072
 ■高践四 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院院长 074
 ■梁园东 大夏大学教授 075
 ■周毓英 读者 075
 ■艾逖生 《生活周刊》编辑 077
 ■龚德柏 交通部总务科长 077
 ■张君劢 燕京大学教授 078
 ■赵叔雍 《申报》记者 080
 ■茅 盾 小说家 081
 ■胡健中 杭州《民国日报》记者 081
 ■宋云彬 开明书店编辑 082
 ■赵何如 读者 082
 ■孙伯鲁 读者 083
 ■姜解生 社会科学研究所 083
 ■曾觉之 北平中法大学教授 084
 ■陶孟和 北平社会调查所主任 085
 ■俞平伯 清华大学教授 086
 ■袁道丰 复旦大学教授 087
 ■李权时 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 088
 ■俞 觉 徐州女子师范学校 089
 ■周予同 安徽大学教授 090
 ■周作人 北京大学教授 091
 ■潘公弼 《时事新报》记者 091
 ■张任天 浙江教育厅第三科科长 092
 ■李宗武 北京大学教授 093
 ■谭云山 江湾立达学园 094
 ■慕 洁 海关职员 096
 ■吴研因 教育部科长 097
 ■张耀曾 律师 099
 ■张宝星 读者 102
 ■施蛰存 现代杂志主编 104
 ■张相时 暨南大学教授 105
 ■黄守中 国立编译馆 107
 ■漆琪生 暨南大学教授 109
 ■黄华节 著译家 110
 ■冯次行 浙江省立图书馆 112
 ■凌梦痕 中央大学教授 114
 ■冯自由 实业家 116
 ■陈 时 武昌中华大学教授 117
 ■孙伏园 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 118
 ■杨一南 读者 119
 ■姚韵绮 杭州市立中学教员 121
 ■钱啸秋 法政学院教授 122
 ■傅东华 著作家 125
 ■谢扶雅 岭南大学教授 129
 ■夏丏尊 开明书店编译所长 130
 ■马相伯 九四叟 131
 ■洪 深 戏剧家 134
 下篇 梦想的个人生活
 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一辑 痴人说梦,心怀希冀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都受教育,每个智慧都得着光明。
 ■巴 金 小说家 141
 ■谢冰莹 女作家 141
 ■胡 适 学者 142
 ■罗文干 外交部长 143
 ■盛 成 北京大学教授 143
 ■柳亚子 上海市通志馆馆长 144
 ■刘英士 南京国立编译馆 144
 ■毕云程 裕丰纱厂 144
 ■汪漫铎 中央大学研究所 145
 ■索 非 开明书店编辑 145
 ■周伯棣 大阪商科大学 145
 ■滕白也 燕京大学教授 146
 ■谢六逸 复旦大学教授 146
 ■章克标 《时代画报》编辑 146
 ■吴嵩庆 铁道部科长 147
 ■叶圣陶 《中学生》杂志编辑 147
 ■吴研因 教育部科长 148
 ■许晚成 上海女子中学 148
 ■老 舍 小说家148
 ■顾凤城 光华书局编辑 149
 ■范寿康 安徽大学教授 149
 ■戴蔼庐 《银行周报》主编 150
 ■俞子夷 浙江大学教授 150
 ■张申府 清华大学教授 150
 ■胡秋原 神州国光社编辑 151
 ■韦丛芜 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授 151
 ■茅 盾 小说家 152
 ■陈翰笙 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152
 ■伊罗生 读者 152
 ■俞寰澄 银行家 153
 ■周宪文 中华书局编辑 153
 ■穆藕初 实业家 153
 ■钱君匋 图案画家 154
 ■李石岑 暨南大学教授 155
 ■徐调孚 本志文艺栏编辑 155
 ■李青崖 著作家 156
 ■顾均正 开明书店编辑 156
 ■宓汝卓 南京《人民晚报》编辑 156
 ■顾颉刚 燕京大学教授 157
 ■王季玉 苏州振华女学 157
 ■周毓英 读者 158
 ■徐伯璞 山东正谊中学教员 159
 ■娄立斋 持志大学学生 159
 ■彭芳草 《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 160
 ■高践四 江苏省立民众教育学院院长 160
 ■韦息予 著作家 160
 ■诸青来 光华大学教授 161
 ■朱隐青 上海法学院教授 161
 ■张宝星 读者 161
 ■曾仲鸣 铁道部次长 162
 ■邵冢寒 大晚报记者 162
 ■梁园东 大夏大学教授 162
 ■周谷城 暨南大学教授 163
 ■宋云彬 开明书店编辑 163
 ■周 还 法政学院教授 163
 ■洪 业 燕京大学教授 164
 ■曾觉之 北平中法大学教授 164
 ■袁道丰 复旦大学教授 165
 ■俞 觉 徐州女子师范学校 166
 ■楼适夷 新闻记者 167
 ■谭云山 立达学校教员 167
 ■章乃器 浙江实业银行 168
 ■胡健中 杭州《民国日报》记者 168
 ■武思茂 著译家 169
 ■江学淹 读者 169
 ■李权时 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 170
 ■罗叔和 上海文库编辑 170
 ■张锡昌 读者 171
 ■冯自由 实业家 171
 ■施蛰存 《现代》杂志主编 172
 ■章衣萍 新世纪函授学社社长 172
 ■微 知 浙江大学教授 173
 ■郑晓沧 浙江大学教授 173
 ■洪 深 戏剧家 173
 ■潘公弼 《时事新报》记者 174
 二辑 人生如梦 言者无罪
 梦想着一种真诚友爱的“群的生活”,这里没有虚伪,比白纸还纯洁的许多心,集合着,永远的集合着。想在这短促的人生的旅途上,努力着应做的一些事。
 ■徐悲鸿 艺术家 177
 ■曹聚仁 暨南大学教授 178
 ■邹韬奋 《生活周刊》主编 179
 ■孙福熙 国立艺术院教授 179
 ■郁达夫 小说家 180
 ■卫聚贤 暨南大学教授 180
 ■倪文宙 中华书局编辑 181
 ■査士元 著译家 181
 ■张水淇 上海银行 182
 ■金 丁 读者 182
 ■区克宣 暨南大学教授 183
 ■茅震初 晨报记者 183
 ■朱自清 清华大学教授 186
 ■顾森千 读者 186
 ■龚德柏 《救国日报》编辑 187
 ■严灵峰 《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 187
 ■俞平伯 清华大学教授 188
 ■艾逖生 《生活周刊》编辑 188
 ■赵叔雍 《申报》记者 190
 ■何思敬 中山大学教授 190
 ■姜解生 社会科学研究所 191
 ■陈乃干 南洋中学图书馆主任 191
 ■竹 友 读者 192
 ■郑洪年 暨南大学校长 192
 ■张耀曾 律师 193
 ■慕 洁 海关职员 194
 ■黄守中 国立编译馆 195
 ■陈 时 武昌中华大学教授 196
 ■姚楚英 新加坡南华女学校 196
 ■凌梦痕 中央大学教授 197
 ■杨杏佛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8
 ■俞颂华 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 198
 记者的读后感 吴景崧 199
 后记听说梦  鲁迅 206
 |  
         
          | 內容試閱: |   
          | (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林语堂 《论语》半月刊主编
 我不梦见周公,也很久了。大概因为思想益激烈,生活日益稳健,总鼓不起勇气,热心教育,热心党国。不知是教育党国等事不叫人热心,还是我自己不是,现在也不必去管它。从前,的确也曾投身武汉国民政府,也曾亲眼看见一个不贪污、不爱钱、不骗人、不说空话的政府,登时,即刻,几乎就要实现。到如今,南柯一梦,仍是南柯一梦。其后,人家又一次革命,我又一次热心,又在做梦,不过此时的梦,大概做的不很长,正在酣密之时,自会清醒过来。到了革命成功,连梦遂也不敢做了,此时我已梦影烟消,消镜对月,每夜总是睡得一寐到天亮。这大概是因为自己年纪的缘故,人越老,梦越少。人生总是由理想主义走上写实主义之路。语云,婆儿爱钞姐儿爱俏,爱钞就是写实主义,爱俏就是理想主义。这都是因为婆儿姐儿老少不同的关系。记得《笨拙》 说过,不满二十之青年而不是社会主义者,都是低能;年满二十而仍是社会主义者,便是自废。所以我现在梦越做越少而越短了。这是我做梦的经过。
 我现在不做大梦,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我不做梦,希望国中有数座百万基金堪称学府的大学,我只希望有一个中国人自办的成样的大学,子弟不进洋鬼学校而有地方念书。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能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
 我不做梦,希望全国有代议制度,如国民会议、省议会等,只希望全国中能找到一个能服从多数、不分党派、守纪律、不捣乱的学生会。
 我不做梦,希望政府高谈阔论,扶植农工,建设农工银行,接济苦百姓,只希望上海的当铺不要公然告诉路人“月利一分八”做招徕广告,并希望东洋车一日租金不是十角。
 我不做梦,希望内地军阀不杀人头,只希望杀头之后,不要以二十五元代价将头卖与死者之家属。
 我不做梦,希望全国禁种鸦片,只希望鸦片勒捐不名为“懒捐”,运鸦片不用军舰,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
 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有第一流政治领袖出现,只希望有一位英国第十流的政客生于中国,并希望此领袖出现时,不会被枪毙。
 我不做梦,希望监察院行使职权,弹劾大吏,只希望人民可以如封建时代在县衙门击鼓,或是拦舆喊冤。
 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我不做梦,希望内政修明,党派消减,只希望至少对外能一致,外邻侵犯时,保留一点人气。
 我不做梦,希望贪官污吏断绝,做官的人不染指、不中饱,只希望染指中饱之余,仍做出一点事绩。
 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政治人才辈出,只希望有一位差强人意、说话靠得住的官僚。
 我不做梦,希望国中有许多文学天才出现,只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写一篇文理通顺的信。
 我不做梦,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只希望不乱拆民房,及向农民加息勒还账款。
 我不做梦,希望建设全国道路,只希望我能坐帆船回去我十八年不曾回去的家乡。
 巴金 小说家
 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我连做梦也没有好的梦做,而且我也不能够拿梦来欺骗自己。“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只感到冷,觉得饿,我只听见许多许多人的哭声。这些只能够使我做噩梦。
 那些线装书、那些偶像、那些庙宇、那些军阀官僚、那些古董、那些传统……那一切所谓中国的古旧文化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见中国的未来,有一个时期使我甚至相信中国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在一篇小说里,我曾写过这样的话:
 “我们中国民族恐怕没有希望了,他已经是太衰老了。像这样古老的民族,如今世界上再寻不出第二个来。在我们中间并没有多少活力存在着,所以我们的青年是脆弱得很(我自己也是)。我们如果得不着新生,就会灭亡,灭亡而让位给他人。那黎明的将来是一定会到来的,我的理想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梦。可悲的是也许我们中国民族会得不着新生。想到将来有一天世界上的人都会得着自由平等的幸福,而我们却在灭亡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那悲惨的命运,这情形真可以使人痛心。为全人类的未来计,也许我们应该灭亡。但一想到我们这许多年的苦痛的经验,而且就我们中国人的地位来说,我们对这命运是不能够甘心的……”
 “我要努力奋斗,即使奋斗结果,我们依旧不免于灭亡,我们也应该奋斗。即使我们前面就立着坟墓,但在进坟墓以前我们还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去做一番事业。奋斗的生活毕竟是最美丽的生活,虽然里面也充满了痛苦。为了惧怕灭亡的命运,为了惧怕痛苦而去选取别的道路,求暂时的安舒的生活,那是懦夫。我们要宝爱痛苦。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
 (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老舍 小说家
 谈到我个人,更无所谓。知识是我的老天爷,艺术是我的老天娘娘,虽然不一定是把自己砌在象牙之塔内。这不过是你逼着我,我才说;你若是不爱听,我给你换梅博士的《武家坡》。生命何必是快乐的,只求其有趣而已;希望家中的小白女猫生两三个小小白猫,有趣,有趣!其余的,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完了。
 胡适 学者
 我梦想一个理想的牢狱,我在那里面受十年或十五年的监禁。在那里面,我不许见客,不许见亲属,只有星期日可以会见他们。
 可是我可以读书,可以向外面各图书馆借书进来看,可以把我自己的藏书搬一部分进来用。我可以有纸墨笔砚,每天可以做八小时的读书著述工作。每天有人监督我做一点钟的体操,或一两点钟的室外手工,如锄地、扫园子、种花、挑水一类的工作。
 我想,我如果我有这样十年或十五年的梦想生活,我可以把我能做的工作全部都做出,岂不快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