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了解悠远的时代,解读悠久的华夏文明。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血色青铜——夏商周历史密码》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  思路与选材视角,对夏商周历史作了粗略勾勒。全景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政  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呈现给读者的是不一样  的夏商周历史。本书既可做历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之消遣。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稿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夏商周的历史进行了粗略的勾勒,全景展示了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呈现给读者的不一样的夏商周历史。 |  
         
          | 關於作者: |   
          | 马兆锋,男,笔名青杨,历史学硕士,历史研究专家,资深编辑,期刊主编,书刊职业策划人。20世纪70年代生于齐鲁大地,受家庭环境影响,痴迷文学与历史,对历史和考古有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数年来,共出版《复活的帝国》、《绝版帝国》、《梦回大唐》等数十本各类图书,总计数百万字。 |  
         
          | 目錄: |   
          | 第一章 尧舜禹之谜        1 第一节 尧舜禅让的“神话”    1
 第二节 舜帝南巡之谜     4
 第三节 舜葬三苗之谜     6
 第四节 寻找尧舜之都     7
 第五节 大禹治水之谜     9
 第六节 大禹破坏禅让制之谜     11
 第二章 解读甲骨密码        13
 第一节 怪异的“龙骨”    13
 第二节 “龙骨”上的神秘符号     15
 第三节 安阳觅宝     18
 第四节 甲骨上的神秘王朝     20
 第五节 震惊世界的发现     24
 第六节 妇好嫁四夫之谜     26
 第三章 青铜秘档        30
 第一节 青铜器上的贿赂    30
 第二节 青铜器上的王朝     34
 第三节 后母戊鼎之谜     37
 第四节 青铜“鬼方”迷雾     41
 第五节 神秘的西周叔牝方彝     43
 第六节 失踪的传国九鼎     46
 第七节 周代的“禁酒器”     48
 第八节 齐国的青铜酒器     49
 第四章 夏商周兴亡        51
 第一节 夏王朝覆亡真相    51
 第二节 奴隶制度的顶峰     54
 第三节 帝辛的砺志强国     56
 第四节 帝辛的蜕变     60
 第五节 周武王灭商     62
 第六节 成康之治     63
 第七节 昭穆嬉游     65
 第八节 国人暴动     66
 第九节 宣王中兴     68
 第十节 幽王无道     70
 第十一节 千金买笑     72
 第十二节 平王东迁     73
 第十三节 春秋争霸     75
 第十四节 战国七雄     77
 第十五节 东周灭亡     79
 第五章 秘境追踪        81
 第一节 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   81
 第二节 禹墟:禹会诸侯的谜底    82
 第三节 尧王城古国寻踪     84
 第四节 三千年前的商代城池     87
 第五节 天上王城遗址     89
 第六节 稷下学宫:最早的官办大学     91
 第七节 岳麓山禹王碑之谜     94
 第八节 探秘阖闾城遗址     95
 第九节 鱼塘里的楚国金币     97
 第六章 墓葬之谜        99
 第一节 二里头埋藏的秘密    99
 第二节 周公墓迷踪     103
 第三节 揭秘春秋殉人墓     106
 第四节 震惊世界的淅川楚墓     109
 第五节 神秘的九连墩楚墓     111
 第六节 机关重重的郭庄楚墓     113
 第七节 印山王陵之谜     116
 第八节 横水大墓的惊天秘密     119
 第九节 东方金字塔:田齐王陵     125
 第十节 黄土下的君王梦     128
 第十一节 神秘的中山国墓葬     130
 第十二节 发掘曾侯乙墓     132
 第十三节 “曾侯乙”身份之谜     136
 第十四节 曾侯乙墓中的国家军备     137
 第十五节 曾侯乙墓中的体育文化     140
 第十六节 曾侯乙时代的墓葬文化     141
 第十七节 楚墓中的越王剑     143
 第十八节 王者之剑     146
 第十九节 越王勾践剑铸造之谜     150
 第七章 王朝谜案        154
 第一节 哪个羿射的太阳    154
 第二节 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155
 第三节 殷人移民美洲之谜     158
 第四节 殷墟空陵之谜     161
 第五节 徐偃王下落之谜     162
 第六节 “赵氏孤儿”疑案     163
 第七节 老子出关之谜     166
 第八节 “卧薪尝胆”真伪之谜     167
 第九节 西施失踪谜案     169
 第十节 屈原之谜     171
 第十一节 神医扁鹊之谜     173
 第十二节 赵括死于何处     175
 第十三节 赵武灵王为何“胡服骑射”     176
 第十四节 秦赵渑池会真相     178
 第十五节 和氏璧迷踪     181
 第十六节 中国酒的起源之谜     184
 第八章 圣人孔子之谜        186
 第一节 孔子出生之谜    186
 第二节 孔子的生年之谜     188
 第三节 孔子长相之谜     189
 第四节 孔子身高之谜     190
 第五节 孔子会晤老子之谜     191
 第六节 孔子与子路关系之谜     193
 第七节 孔子夫人之谜     195
 第八节 孔子见南子悬疑     196
 第九节 孔子杀人真假之谜     197
 第十节 孔子为何歧视女人     198
 第十一节 孔子为何瞧不起民众     199
 第十二节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200
 第十三节 孔子为何斥责“郑声”淫秽     202
 第十四节 孔子的“神奇耳朵”     203
 第九章 贤臣名将        204
 第一节 最早的“圣人”:傅说    204
 第二节 助汤灭夏的名相仲虺     205
 第三节 华夏名相:伊尹     206
 第四节 亘古名忠臣:比干     208
 第五节 武圣姜子牙     210
 第六节 千古贤相管仲     213
 第七节 “兵圣”孙武     216
 第八节 “战争大师”吴起     219
 第九节 纵横大家:苏秦张仪     221
 第十节 兵法家孙膑     225
 第十一节 军事家乐毅     228
 第十二节 “悲剧英雄”白起     231
 第十三节 “叶公好龙”历史真相     233
 第十章 自然科学家        235
 第一节 发明家鲁班    235
 第二节 自然科学家墨子     236
 第三节 医学家扁鹊     239
 第四节 水利工程专家李冰     240
 第五节 天文学家甘德、石申     242
 第十一章 轶闻趣事        245
 第一节 纣王与妲己千古冤案    245
 第二节 晋文公称霸秘诀     247
 第三节 子贡:孔门新“掌门”     248
 第四节 战国四公子     250
 第五节 解狐:举荐“情敌”的奇人     254
 第六节 斗子文:被母虎喂养的相国     255
 第七节 女强人:秦宣太后     256
 第八节 强秦权臣魏冉罢相内幕     257
 第九节 晋文公娶侄媳为妻     258
 第十节 郑袖争宠的计谋     260
 第十一节 管仲为何被娼妓奉为保护神     260
 第十二节 秦君妻弟不守盟约的后果     261
 第十三节 哀姜引发“庆父之乱”     263
 第十四节 崔杼弑齐君事件始末     264
 第十五节 商鞅三试秦孝公     265
 第十六节 楚庄王与优伶趣事     267
 第十七节 处理换妻者引发的灭族惨案     268
 第十八节 齐相晏婴外交趣事     270
 第十九节 丑女钟离春传奇     272
 第十二章 逝去的诸侯方国        274
 第一节 被遗忘的古鱼国    274
 第二节 神秘消失的西陵国     278
 第三节 徐国消失之谜     281
 第四节 古奄国探秘     283
 第五节 悠远强大的庸国     285
 第六节 “天府之地”上的巴国     288
 第七节 古虢国的背影     290
 第八节 东夷人的莒国     295
 第九节 蒲姑古国的美丽传说     298
 第十节 强盛的中山古国     299
 第十三章 夏商周战史        304
 第一节 甘之战    304
 第二节 夏启征西河     305
 第三节 夏王朝的其他战争     306
 第四节 商朝的对外战争     308
 第五节 商周牧野之战     311
 第六节 齐鲁长勺之战     313
 第七节 晋楚鄢陵之战     316
 第八节 吴楚柏举之战     318
 第九节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320
 第十节 秦赵长平之战     322
 第十四章 夏商周制度        328
 第一节 夏代的军事制度    328
 第二节 夏朝的政权结构     330
 第三节 商朝王族的婚姻与王位继承制度     331
 第四节 商朝的军事制度     332
 第五节 商朝的行政体制     332
 第六节 夏商周的墓葬制度     333
 第七节 商周两代的罪名及刑罚     336
 第八节 揭秘周代九嫔制     339
 第九节 西周的爵命等级制度     339
 第十节 周朝的禁酒政策     340
 第十五章 夏商周社会风貌        342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巫术    342
 第二节 商朝的奴隶祭祀     343
 第三节 商朝的农业礼俗     345
 第四节 商周时期的战车     347
 第五节 夏商周时期的造船和航海     350
 第六节 夏商周时期的饮食与烹饪     354
 第七节 夏商周时期的卫生保健     357
 第八节 商周时期的沐浴礼仪     359
 第九节 夏商周时期的建筑艺术     360
 第十节 夏商周时期的家具     364
 第十一节 周代纺织的奇迹:靖安织锦     366
 第十二节 夏商周时期的酿酒业     369
 第十三节 夏商周音乐     370
 第十四节 夏商周绘画艺术     373
 第十五节 夏商周雕塑艺术     375
 第十六章 夏商周社会风貌        379
 第一节 儒家学派及其思想    379
 第二节 道家学派及其思想     380
 第三节 墨家学派及其思想     381
 第四节 法家学派及其思想     382
 第五节 兵家学派及其思想     383
 第六节 纵横学派及其思想     384
 |  
         
          | 內容試閱: |   
          | 宝鸡市考古队在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的一个仅1米见方的窖藏中  连续挖出了24件西周青铜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特别是青铜器上的铭文  更揭示了西周末年周历王时期的一段极为隐秘的历史。 铭文为什么如此重要?中国最重要的历史记录来自《史记》,也许由于资料匮乏,司马迁对夏商周三代最语焉不详。
 周是三代中距今最近、也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王朝。周达到中国上古文明的顶峰,孔子甚至遵从周制创立了儒家文化。但对今人来说,对周王朝的印象不过“武王伐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它既没有庞大的夏代二里头遗址,也没有殷墟商代王陵,它留下最多的只有青铜器窖藏。宝鸡作为周王朝的  发祥地,是有名的青铜器之乡,而青铜器物上经过研读可以逐渐识别的铭文,几乎成为追寻周王朝仅有的途径。
 此次五郡西村考古发现中,最为重要的器物是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尊,它们刻有完全相同、长达113字的长篇铭文。学者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解读。
 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凭着多年的古文基础,顺利地确认了一些文字。在这些文字中,有两个字让他大为吃惊。这两个字与西周王朝的一位重要人物召公有关。
 召公,西周初年辅佐周王,被封于歧山之南。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常常巡行乡邑、为民解忧,因此在此后的三千年里,海棠树和碑刻一直用来纪念这位爱民如子的官员。
 辛怡华在铭文中确认的那两个字,其中一个正是召公的“召”字。而另一个字则指向同一个人———琱生。
 就在辛怡华努力寻找铭文的真相时,考古队队长刘军社也注意到五郡发现的异常。
 他在窖藏里面发现了兵器,其中就有矛。除此之外,刘军社还发现,所埋之地只有一米见方,十分狭小,所有器物都被拥挤凌乱地堆放在窖底,给人感觉埋藏极为仓促。难道在窖藏掩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难道这个让奴隶主贵族如此惊慌的事件中还有兵戎相?
 五郡窖藏被普遍认为是在周厉王时期。周厉王就是历史上那位以杀人止谤出名的暴君。
 周厉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声较差的人,在司马迁的笔下,厉王比较暴虐。窖藏和铭文同时出现异常,是否与周厉王的暴政有关呢?
 青铜尊上的铭文写道:“唯五年九月初吉,召姜以生五、寻壶两,以君氏命曰:余老止,我仆庸土田多刺。弋许,勿变散亡,余宕其叁,汝宕其贰。其兄其弟,乃余献大璋,报妇氏帛束、璜一,有司及登两。后琱生……”
 铭文大意是:周厉王九月初吉这一天,一个名为召姜的夫人接受了一位名叫琱生的男子送来的五匹丝帛和两只青铜壶。这名夫人对她儿子说:我已年老,方才送礼的琱生因家里多占奴仆和田地,而多次被朝廷告发,他希望朝廷不要收缴他家超出规定的那部分奴仆和田地。如果他家的奴仆和田地超额三分,你就按超额两分处理吧,因为你们是兄弟呀。琱生随后又送给召姜玉璋以报答。接着又送给办理此事的官员丝帛若干,玉璜一块以及青铜灯两件。
 铭文所说的正是三千年前贵族之间的一场送礼事件,贵族琱生因多占田地而遭到告发,为了化解官司,琱生带着精美而贵重的礼物找到召姜。因为召姜的儿子是主审官员,琱生希望召姜能帮助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些记录究竟真实吗?我们的理解又会不会有误呢?随着解读工作的深入,学者发现这篇铭文并不完整。首先铭文写道,召姜的儿子负责处理琱生多占土地的官司,然而铭文当中对这个关键性人物却只字未提,始终都没有出现  过他的名字和官职。那么到底是什么人能够在当时左右司法,扭转乾坤呢?这个人一定不是个小人物。113字的铭文在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算  是长篇,如此之多的信息量却没有给出琱生官司的最终结果,他送给召姜的礼  物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