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本丛书共4种:《政道》《官德》《治术》《人才》。 丛书为配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编写,围绕“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这一主题组织材料。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策划了这套丛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藉以丰富阅读资料。
 具体写法是,以问题为单位,分三个板块。1.要义,在理论上做概括说明。2.故事,安排若干则比较典型的历史好故事,主要选自《资治通鉴》,辅以二十四史和其他史学经典,每册图书包括300余则历史故事。3.小结,联系今天的实际进行发挥。形象地
 |  
         
          | 內容簡介: |   
          |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 關於作者: |   
          | 高路,曾任大学哲学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影响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孝是大幸福》等。 |  
         
          | 目錄: |   
          | 一、价值 (一)都是人才
 002 ⊙ 大嗓门
 003 ⊙ 小偷的价值
 004 ⊙ 鸡鸣狗盗
 005 ⊙ 无名之辈张仪
 006 ⊙ 奇货
 007 ⊙ 穷老头侯嬴
 008 ⊙ 小用到大用
 009 ⊙ 地道战
 (二)人才第一
 012 ⊙ 孔子的体会
 013 ⊙ 天意
 014 ⊙ 魏文侯的叹息
 015 ⊙ 良妻与良相
 015 ⊙ 谁更值钱
 016 ⊙ 得天下的原因
 017 ⊙ 国之爪牙
 018 ⊙ 人才是国家的护卫
 019 ⊙ 人才与国运
 020 ⊙ 治国重器
 020 ⊙ 兵不再多而在将
 021 ⊙ 人才的昭示效应
 022 ⊙ 司马睿是怎样站住脚的
 023 ⊙ 人才的示范作用
 023 ⊙ 人才关系风气
 (三)治者标准
 025 ⊙ 周公的嘱咐
 026 ⊙ 土地与草木
 026 ⊙ 国相的两重天
 027 ⊙ 谁是最贤德的国君
 028 ⊙ 谁是最贤能的大臣
 029 ⊙ 比人才
 030 ⊙ 什么是宝物
 031 ⊙ 谁更胜一筹
 032 ⊙ 人才与君主相互制约
 033 ⊙ 君王靠人才支撑
 034 ⊙ 帝王、霸主、昏君
 034 ⊙ 差距
 035 ⊙ 借才成名
 035 ⊙ 王猛的另一面
 035 ⊙ 孝文帝的遗憾
 036 ⊙ 相形见绌
 036 ⊙ 才与财
 036 ⊙ 最大的收益
 037 ⊙ 银子与人才
 二、德才
 (一)德主才从
 041 ⊙ 德是才的统帅
 042 ⊙ 德比才可靠
 043 ⊙ 为什么不赞赏苏秦、张仪
 044 ⊙ 德的力量
 045 ⊙ 心地
 045 ⊙ 无德之才
 046 ⊙ 治国工具的要求
 046 ⊙ 治政的一个失误
 047 ⊙ 王琚为什么失宠
 047 ⊙ 德重于才的理由
 048 ⊙ 冯道不足赞
 (二)贤臣
 051 ⊙ 俘虏
 052 ⊙ 无盐女
 053 ⊙ 仁相丙吉
 055 ⊙ 几位贤官
 055 ⊙ 一次丧仪
 056 ⊙ 阮氏
 057 ⊙ 下不了狠手的尚书
 057 ⊙ 忠臣
 058 ⊙ 没有短处也没有长处
 058 ⊙ 贤相房玄龄
 058 ⊙ 一匹马
 (三)能吏
 060 ⊙ 贪婪好色的战神吴起
 061 ⊙ 让人害怕的君主
 061 ⊙ 用能不用德
 062 ⊙ 骠骑将军霍去病
 062 ⊙ 容易翻车的马
 063 ⊙ 两位廷尉
 063 ⊙ 治政之才
 064 ⊙ 几位能相
 065 ⊙ 天赐我也
 066 ⊙ 两个职务
 066 ⊙ 刘晏造船
 三、君子小人
 (一)近君子远小人
 070 ⊙ 范氏和中行氏灭亡的原因
 071 ⊙ 湛卢剑
 072 ⊙ 凤凰与枭
 072 ⊙ 冰炭不同器
 073 ⊙ 亲贤臣,远小人
 074 ⊙ 什么是君子、小人
 075 ⊙ 引导作用
 076 ⊙ 群体效应
 076 ⊙ 义士不跟奴才共生
 (二)君子
 078 ⊙ 老臣狐突
 079 ⊙ 旧东西
 080 ⊙ 知的报答
 081 ⊙ 子臧和季札
 082 ⊙ 无宇
 082 ⊙ 两位勇士
 083 ⊙ 交绝不出恶声
 084 ⊙ 御史大夫晁错
 085 ⊙ 交往的原则
 085 ⊙ 不做好好先生
 085 ⊙ 怎样做下级
 086 ⊙ 小吏朱零
 086 ⊙ 盖勋
 087 ⊙ 经学大师郑玄
 087 ⊙ 没有遗憾
 088 ⊙ 不言公事
 088 ⊙ 让功
 089 ⊙ 宰相姚崇
 089 ⊙ 宁国公主
 090 ⊙ 杜佑让贤
 090 ⊙ 要的就是心安
 090 ⊙ 宦官林延遇
 (三)小人
 092 ⊙ 弥子瑕
 093 ⊙ 家奴竖牛
 094 ⊙ 恶有恶报
 094 ⊙ 无耻之徒
 096 ⊙ 被割掉鼻子的美女
 096 ⊙ 如此人生观
 097 ⊙ 小人为何能得势
 097 ⊙ 公孙瓒
 097 ⊙ 此一时彼一时
 098 ⊙ 耳目
 098 ⊙ 范柏年之死
 099 ⊙ 欲望下的梦
 099 ⊙ 卢昶贪生受辱
 100 ⊙ 做坏事的理由
 100 ⊙ 小人得志
 100 ⊙ 小人修史
 101 ⊙ 行礼的学问
 101 ⊙ 一棵树
 102 ⊙ 请兄入瓮
 102 ⊙ 一次宴请
 103 ⊙ 善恶标准
 103 ⊙ 小人的发泄
 103 ⊙ 还指望有后人吗
 104 ⊙ 小人心中无神圣
 104 ⊙ 这样的君主
 四、态度
 (一)求
 108 ⊙ 叶公好龙
 109 ⊙ 求千里马
 110 ⊙ 输送人才
 111 ⊙ 人才以需要为转移
 112 ⊙ 上任头件事
 113 ⊙ 求贤若渴
 113 ⊙ 人才在于求
 114 ⊙ 宰相的过失
 114 ⊙ 求才要有行动
 (二)敬
 116 ⊙ 冯谖
 117 ⊙ 眉毛
 118 ⊙ 孔斌
 119 ⊙ 郦食其
 119 ⊙ 张昭
 120 ⊙ 张松
 120 ⊙ 刘巴
 121 ⊙ 同体
 122 ⊙ 邓艾
 122 ⊙ 姚苌的遗言
 122 ⊙ 高允
 123 ⊙ 唐太宗
 (三)容
 126 ⊙ 宁越
 127 ⊙ 现实无完美
 128 ⊙ 看人多看长处
 129 ⊙ 吴起的复出
 130 ⊙ 吴起的离去
 130 ⊙ 两个鸡蛋
 131 ⊙ 孙膑的遭遇
 132 ⊙ 一把剑
 132 ⊙ 不会来侍奉大王
 134 ⊙ 见大王如同见天帝
 134 ⊙ 声名狼藉的贤臣
 135 ⊙ 蔡邕之死
 136 ⊙ 孙策
 137 ⊙ 并列为三人
 137 ⊙ 不足以加罪
 137 ⊙ 柳范
 138 ⊙ 不求全责备
 138 ⊙ 所能所不能
 139 ⊙ 人情或然
 139 ⊙ 嫉妒
 五、条件
 (一)环境
 143 ⊙ 加冠礼
 144 ⊙ 服装
 145 ⊙ 橘与枳
 145 ⊙ 狗门
 146 ⊙ 帽子
 147 ⊙ 织者
 147 ⊙ 学齐语
 148 ⊙ 牛山
 149 ⊙ 廉颇
 150 ⊙ 夏天
 (二)时机
 152 ⊙ 曹沫与管仲
 153 ⊙ 三年不飞
 154 ⊙ 怀才不遇的孔子
 154 ⊙ 抱负与时机
 156 ⊙ 慢与快
 157 ⊙ 人才与需要
 157 ⊙ 田鸠见秦王
 158 ⊙ 拉车的千里马
 159 ⊙ 李广
 160 ⊙ 不识时务
 161 ⊙ 幸运儿
 161 ⊙ 抽签皇帝
 162 ⊙ 第五伦
 163 ⊙ 待时而动
 164 ⊙ 君子的态度
 165 ⊙ 机不可失
 166 ⊙ 遭遇
 167 ⊙ 人才与世道
 167 ⊙ 适时
 168 ⊙ 命运
 169 ⊙ 摘果子
 169 ⊙ 皇储
 170 ⊙ 抽签宰相
 六、知人
 (一)知彼
 1. 群体
 174 ⊙ 和谐与公心
 175 ⊙ 退兵
 176 ⊙ 孔子的判断
 177 ⊙ 南文子的忧虑
 177 ⊙ 列子拒礼
 178 ⊙ 三位齐将
 179 ⊙ 隐退
 180 ⊙ 腐木不可以为柱
 180 ⊙ 大树将军
 181 ⊙ 出身
 181 ⊙ 将相之门
 182 ⊙ 预见带来灾难
 183 ⊙ 识时务者在俊杰
 183 ⊙ 英雄识英雄
 184 ⊙ 孟达为什么靠不住
 184 ⊙ 刘封为什么被杀
 185 ⊙ 华而不实
 186 ⊙ 杨仪的死因
 186 ⊙ 曹爽与司马懿
 187 ⊙ 赏赐
 188 ⊙ 避祸
 188 ⊙ 快牛
 188 ⊙ 矛盾
 189 ⊙ 过美必有不善
 189 ⊙ 一封家书
 190 ⊙ 才能
 191 ⊙ 争强好胜
 191 ⊙ 言行相反
 192 ⊙ 天爵和人爵
 192 ⊙ 不轻慢
 193 ⊙ 宠辱不惊
 193 ⊙ 保密
 194 ⊙ 感谢
 194 ⊙ 狗鼠之辈
 194 ⊙ 士为知己者死
 195 ⊙ 闽主
 195 ⊙ 唐主
 2. 个人
 197 ⊙ 管仲
 198 ⊙ 子路
 199 ⊙ 剂貌辨
 200 ⊙ 刘邦
 200 ⊙ 郭泰
 200 ⊙ 曹操
 201 ⊙ 袁绍
 202 ⊙ 袁绍、曹操
 202 ⊙ 刘备
 203 ⊙ 高干
 203 ⊙ 赵云
 203 ⊙ 庞统
 204 ⊙ 蒋琬
 204 ⊙ 周瑜、鲁肃、吕蒙
 204 ⊙ 马谡
 205 ⊙ 诸葛恪、顾谭、谢景、范慎
 205 ⊙ 司马昭
 206 ⊙ 魏晋名士
 206 ⊙ 姚弼
 206 ⊙ 王猛、慕容恪、刘裕、赫连勃勃
 207 ⊙ 库狄干等
 207 ⊙ 杜僧明、周文育、侯安
 208 ⊙ 贺若弼
 208 ⊙ 杨素、韩擒虎、史万岁
 209 ⊙ 长孙无忌等
 209 ⊙ 杨光远
 (二)知己
 211 ⊙ 管仲
 212 ⊙ 鲁国男人
 213 ⊙ 周忌
 214 ⊙ 毛遂
 214 ⊙ 陈平
 215 ⊙ 比拼长处
 215 ⊙ 刘秀
 215 ⊙ 黄香
 216 ⊙ 良贺
 216 ⊙ 诸葛亮
 216 ⊙ 石勒
 217 ⊙ 庾酥
 217 ⊙ 孙绰
 217 ⊙ 殷浩
 218 ⊙ 王珪
 218 ⊙ 苦于不能自知
 219 ⊙ 用兵的目的
 219 ⊙ 职责
 219 ⊙ 郑綮
 220 ⊙ 自尊
 七、识别
 (一)历史
 222 ⊙ 管仲的临终嘱咐
 223 ⊙ 晏子辞退高缭
 224 ⊙ 阳虎
 224 ⊙ 中行氏
 225 ⊙ “余皇”号的沉没
 225 ⊙ 鸟尽弓藏
 227 ⊙ 鸾徼
 227 ⊙ 商鞅
 228 ⊙ 樊伷
 228 ⊙ 侯景
 229 ⊙ 郎官
 230 ⊙ 李希烈
 230 ⊙ 卢杞
 (二)日常
 232 ⊙ 百里溪
 233 ⊙ 九方皋相马
 234 ⊙ 楚国看相人
 234 ⊙ 阳处父
 235 ⊙ 如此喝汤
 236 ⊙ 张扬的人
 236 ⊙ 伯噽
 237 ⊙ 测试
 238 ⊙ 张汤
 238 ⊙ 朱云
 239 ⊙ 周举
 240 ⊙ 周瑜
 240 ⊙ 马超
 240 ⊙ 魏舒
 241 ⊙ 山涛
 241 ⊙ 王敦
 242 ⊙ 王衍
 242 ⊙ 刘劭
 242 ⊙ 刘毅
 243 ⊙ 赫连勃勃
 244 ⊙ 王氏三兄弟
 244 ⊙ 王融
 244 ⊙ 娄师德
 245 ⊙ 李存勖
 246 ⊙ 冯延巳
 (三)关键
 247 ⊙ 楚共王
 248 ⊙ 楚昭王
 249 ⊙ 晏子
 250 ⊙ 有这样一个儿子
 250 ⊙ 毋择
 251 ⊙ 闾丘卬
 252 ⊙ 赵奢
 253 ⊙ 蔺相如
 254 ⊙ 周亚夫
 254 ⊙ 张陵
 255 ⊙ 臧霸
 255 ⊙ 谢安
 256 ⊙ 高道穆
 256 ⊙ 独孤信
 257 ⊙ 尧君素
 257 ⊙ 陆象先
 257 ⊙ 封禅发现的好官
 258 ⊙ 郭子仪的儿子们
 258 ⊙ 柳公绰
 259 ⊙ 李听
 (四)境遇
 261 ⊙ 被享乐瓦解的戎王
 262 ⊙ 不顾惜面子
 263 ⊙ 一颗珍珠
 263 ⊙ 画蛇添足
 265 ⊙ 多一个心眼
 266 ⊙ 两种人
 266 ⊙ 说降
 267 ⊙ 彼此彼此
 267 ⊙ 治中见乱
 八、举用
 (一)举才
 270 ⊙ 孔子论选人
 271 ⊙ 不问地域
 271 ⊙ 视才而行
 272 ⊙ 四科
 272 ⊙ 选拔对象
 273 ⊙ 让贤
 273 ⊙ 唯才是举
 274 ⊙ 长者胸怀
 275 ⊙ 不问老幼
 276 ⊙ 魏晋弊端
 276 ⊙ 亲民官
 276 ⊙ 宰相的职责
 277 ⊙ 荐贤为国
 277 ⊙ 不受株连
 278 ⊙ 私情
 278 ⊙ 只问才器
 279 ⊙ 不问亲疏远近
 279 ⊙ 举之以众
 280 ⊙ 三科
 281 ⊙ 不问功名
 (二)用才
 282 ⊙ 曾母投梭
 283 ⊙ 两箱书信
 283 ⊙ 薄疑
 284 ⊙ 三人成虎
 285 ⊙ 让猿猴游泳
 285 ⊙ 起用罪犯
 286 ⊙ 左右手
 287 ⊙ 同心同德
 287 ⊙ 任期
 288 ⊙ 互不背叛
 289 ⊙ 孙权任相
 290 ⊙ 自主决断
 290 ⊙ 量才而用
 291 ⊙ 用人不疑
 292 ⊙ 亲疏并用
 292 ⊙ 畜狗求吠
 293 ⊙ 跛腿毛驴
 293 ⊙ 选将
 294 ⊙ 坐镇
 294 ⊙“克”
 294 ⊙ 不查验
 295 ⊙ 和尚与雄鹰
 九、掌控
 (一)考察
 298 ⊙ 口碑
 299 ⊙ 南郭处士
 299 ⊙ 用荆刺雕刻的母猴
 300 ⊙ 好官最多的时期
 301 ⊙ 考察在先
 301 ⊙ 苻坚的做法
 302 ⊙ 考察的变异
 302 ⊙ 一段顺口溜
 303 ⊙ 用人重在考察
 304 ⊙ 听其言而观其行
 304 ⊙ 一个建议
 (二)制约
 306 ⊙ 人才的另一种命运
 308 ⊙ 庞敬的手段
 308 ⊙ 拿短
 309 ⊙ 刘向的担忧
 309 ⊙ 冯异的恐惧
 310 ⊙ 考课法
 311 ⊙ 钟会悲剧的一个原因
 311 ⊙ 养鹰
 010 | 人才
 312 ⊙ 治吏
 313 ⊙ 考绩权
 313 ⊙ 驾驭将领的关键
 314 ⊙ 制度缺陷
 315 ⊙ 从纲纪入手
 315 ⊙ 治吏上的虚浮
 316 ⊙ 宰相的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