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 編輯推薦: |   
          | 本丛书共4种:《政道》《官德》《治术》《人才》。 丛书为配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编写,围绕“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这一主题组织材料。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策划了这套丛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藉以丰富阅读资料。
 具体写法是,以问题为单位,分三个板块。1.要义,在理论上做概括说明。2.故事,安排若干则比较典型的历史好故事,主要选自《资治通鉴》,辅以二十四史和其他史学经典,每册图书包括300余则历史故事。3.小结,联系今天的实际进行发挥。形象地
 |  
         
          | 內容簡介: |   
          |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 關於作者: |   
          | 高路,曾任大学哲学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影响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孝是大幸福》等。 |  
         
          | 目錄: |   
          | 一、仁政 (一)民本
 002 ⊙ 民众是神主
 003 ⊙ 老百姓是上天
 004 ⊙ 臣民不可得罪
 005 ⊙ 民众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005 ⊙ 民众有权选择君主
 007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007 ⊙ 猎获善言
 008 ⊙ 以民众意志为转移
 009 ⊙ 民众的选择
 011 ⊙ 民无怨而天不怒
 011 ⊙ 国以民为本
 013 ⊙ 天下是全体民众的天下
 013 ⊙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014 ⊙ 历史教训
 015 ⊙ 愿相公无权
 (二)民生
 018 ⊙ 为政的根本规则
 019 ⊙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020 ⊙ 分肉不如分地
 020 ⊙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021 ⊙ 关注弱势群体
 022 ⊙ 驾车高手
 022 ⊙ 哪个是急务
 023 ⊙ 民以食为天
 025 ⊙ 天下最大的根本
 025 ⊙ 土崩和瓦解
 026 ⊙ 廉范不禁夜火
 026 ⊙ 靠什么生存
 027 ⊙ 狩猎
 027 ⊙ 让民众乐业
 028 ⊙ 财利是人的核心
 028 ⊙ 一首好诗
 029 ⊙ 都是百姓
 030 ⊙ 解除倒悬之苦
 二、德政
 (一)教化
 034 ⊙ 攻心为上
 036 ⊙ 治国的两手
 036 ⊙ 孔子的裁决
 038 ⊙ 孔子的政绩
 038 ⊙ 子贱治单
 040 ⊙ 什么官职最重要
 041 ⊙ 一比一万
 041 ⊙ 柔和之道
 042 ⊙ 推行教化的组织保证
 043 ⊙ 教化以人情为前提
 043 ⊙ 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
 044 ⊙ 一个都不少
 045 ⊙ 动乱过后更需教化
 (二)示范
 050 ⊙ 大禹的眼泪
 -050 ⊙ 姬昌的裁决
 051 ⊙ 紫衣服
 052 ⊙ 楚王问鼎
 052 ⊙ 臧孙纥论盗
 053 ⊙ 死而不朽
 054 ⊙ 身教的作用
 054 ⊙ 这是您的问题
 055 ⊙ 高赦为什么名列第一
 055 ⊙ 在德不在险
 056 ⊙ 朝廷是天下的模板
 057 ⊙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057 ⊙ 不孝子是怎样变成大孝子的
 058 ⊙ 辛公义以身作则
 059 ⊙ 官员的样板
 060 ⊙ 榜样的力量
 三、法政
 (一)效用
 065 ⊙ 法律也要贯彻仁爱
 066 ⊙ 德先法后
 067 ⊙ 法律与人情
 068 ⊙ 法律以情理为参照
 068 ⊙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
 069 ⊙ 诸葛亮为什么不运用大赦
 070 ⊙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对象
 071 ⊙ 法政的价值在法律之外
 071 ⊙ 从根源上解决犯法
 073 ⊙ 法政是怎样产生的
 074 ⊙ 法政的高效率
 076 ⊙ 刑罚也是一种善政
 077 ⊙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
 078 ⊙ 一座城邑和一个逃犯
 078 ⊙ 以法令为师
 079 ⊙ 法令的厉害
 079 ⊙ 两个梁彦光
 (二)要求
 081 ⊙ 三个人一样坏
 082 ⊙ 法律是天下公器
 084 ⊙ 歪曲法律罪大莫及
 085 ⊙ 刑罚的关键在于得当
 086 ⊙ 法律不可轻易变更
 086 ⊙ 法律不徇私情
 089 ⊙ 君主犯法也要受罚
 090 ⊙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霸主
 091 ⊙ 李离伏剑
 092 ⊙ 两个评价
 092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093 ⊙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094 ⊙ 圣王的境界
 095 ⊙ 奉法不避
 096 ⊙ 法律是大信
 096 ⊙ 道德给法律让路
 四、善政
 (一)善待
 100 ⊙ 一切照旧
 101 ⊙ 善人是天地的纲纪
 102 ⊙ 仁者得天下
 102 ⊙ 废除肉刑
 103 ⊙ 对异族也要善待
 105 ⊙ 为什么把牛佩带在身上
 106 ⊙ 不乘人之危
 107 ⊙ 好生,圣人之大德
 108 ⊙ 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108 ⊙ 罪犯的后人无罪
 109 ⊙ 不以刑罚相加
 110 ⊙ 用刑不如施恩
 111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112 ⊙ 不与百姓为敌
 112 ⊙ 人命至高无上
 113 ⊙ 百姓的安宁胜过强大武装
 114 ⊙ 狄仁杰的疏导方针
 115 ⊙ 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
 115 ⊙ 李重美的两个决定
 116 ⊙ 恶有恶报
 (二)施益
 118 ⊙ 君子之乐
 119 ⊙ 敲着大鼓讨伐他
 120 ⊙ 为政之要
 120 ⊙ 根据地
 121 ⊙ 闭心不闭门
 121 ⊙ 只要可能就减轻税负
 122 ⊙ 一枚大钱
 123 ⊙ 先民后官
 123 ⊙ 聚敛之罪重于盗窃
 125 ⊙ 禁止还是放开
 126 ⊙ 把弓弦放松
 126 ⊙ 君主不经商不守财
 127 ⊙ 税赋调整的方向
 128 ⊙ 我要这些钱做什么
 五、廉政
 (一)清廉
 133 ⊙ 一块美玉
 133 ⊙ 韩起的清贫
 134 ⊙ 两个学生的答卷
 135 ⊙ 为了能经常吃上鱼
 136 ⊙ 清廉是治国之策
 137 ⊙“苍鹰”
 137 ⊙ 得大利者不可以再取小利
 138 ⊙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139 ⊙ 清官的行李
 139 ⊙ 做干净事,挣干净钱
 140 ⊙ 关西孔子
 141 ⊙ 视黄金如粪土
 142 ⊙ 大丈夫范滂
 143 ⊙ 曹操的感慨
 144 ⊙ 魏晋南北朝名臣的几件逸事
 145 ⊙ 皇帝也要廉正
 145 ⊙ 廉者不忧
 145 ⊙ 廉者得人心
 146 ⊙ 不留礼品
 (二)肃贪
 148 ⊙ 逃避死亡
 149 ⊙ 贪腐是造成民众穷困的直接原因
 149 ⊙ 卖官的帝王
 151 ⊙ 罪有应得
 151 ⊙ 贪腐与虎害
 152 ⊙ 史上最大贪官的下场
 154 ⊙ “导行费”
 155 ⊙ 交钱上任
 156 ⊙ 叛乱的起因
 156 ⊙ 贪污一匹布帛者处死
 157 ⊙ 控制不了自己的请提前走人
 158 ⊙ 贪官劣迹点滴
 159 ⊙ 贪者的愚蠢
 159 ⊙ 杀鸡给猴看
 160 ⊙ 赐麻两车
 六、简政
 (一)节俭
 165 ⊙ 国土是怎样缩减的
 166 ⊙ 仲孙它的罚与奖
 167 ⊙ 一只鞋子
 167 ⊙ 孔子祭鱼
 167 ⊙ 晏子的示范
 168 ⊙ 萧何的误区
 169 ⊙ 一个露台
 170 ⊙ 节俭带来富足
 170 ⊙ 大司徒司直夫妇
 171 ⊙ 为天下守财
 171 ⊙ 奢侈导致贫穷和衰落
 172 ⊙ 几位帝王的日常生活
 173 ⊙ 两位帝后
 174 ⊙ 奢侈是敌人的帮手
 175 ⊙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175 ⊙ 富贵不能淫
 175 ⊙ 没有废物
 176 ⊙ 胜利后更加节俭
 177 ⊙ 刘裕父子不忘本
 178 ⊙ 不以天下专奉一人
 178 ⊙ 有始无终
 179 ⊙ 节俭与安定
 179 ⊙ 郭威的遗言
 (二)惜民
 183 ⊙ 什么是穷
 183 ⊙ 东野稷之马
 184 ⊙ 走不出这座门
 184 ⊙ 萧规曹随
 186 ⊙ 皆百姓之力
 186 ⊙ 编制以民众需要为转移
 188 ⊙ 岂爱民之本
 189 ⊙ 减吏、减官、减事、清心
 191 ⊙ 害怕大臣的皇帝
 192 ⊙ 筑城
 193 ⊙ 节俭关系兴亡
 194 ⊙ 少封爵
 195 ⊙ 让民众休养生息
 195 ⊙ 椽子和瓦片
 196 ⊙ 省其征役而已
 198 ⊙ 精简兵员之功
 七、宽政
 (一)宽松
 203 ⊙ 罪犯的儿子
 204 ⊙ 仁人子产
 204 ⊙ 宽严相济
 205 ⊙ 谁最先衰亡
 206 ⊙ 苛政猛于虎
 207 ⊙ 两只白玉璧
 208 ⊙ 适得其反
 209 ⊙ 使反叛的人安心
 210 ⊙ 适中为上
 211 ⊙ 宽严的主观条件
 211 ⊙ 实施宽政的官吏
 213 ⊙ 治军也要宽容
 213 ⊙ 以实际需要为转移
 214 ⊙ 对己严待人宽
 214 ⊙ 司马氏为什么能够取代曹氏
 215 ⊙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216 ⊙ 平乱
 217 ⊙ 宽严关系兴亡
 217 ⊙ 不能以夏桀代替夏桀
 218 ⊙ 宽政的底线
 (二)言路
 219 ⊙ 被自己打倒的商纣王
 220 ⊙ 暗和聋
 221 ⊙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221 ⊙ 决断是怎样做出的
 222 ⊙ 君不君,臣不臣
 222 ⊙ 看门狗
 223 ⊙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24 ⊙ 诽谤、妖言、反坐
 224 ⊙ 一次申辩
 225 ⊙ 一场辩论
 226 ⊙ 仁君的胸怀
 227 ⊙ 一个决定的改变
 227 ⊙ 刺耳的话
 228 ⊙ 谤木、肺石、登闻鼓
 229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29 ⊙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230 ⊙ 唐宪宗纳言
 八、信政
 (一)信用
 235 ⊙ 诺言不可毁
 236 ⊙ 信用的力量
 237 ⊙ 无所畏惧
 237 ⊙ 言如鼎重
 238 ⊙ 令在于守
 239 ⊙ 赵孟的说明
 240 ⊙ 齐家和治国
 241 ⊙ 大法宝
 242 ⊙ 演习变实战
 243 ⊙ 恩信平叛乱
 244 ⊙ 天之所助者顺,
 人之所助者信
 244 ⊙ 无信不立
 245 ⊙ 以诚信治天下
 246 ⊙ 信用缺失,难以补救
 246 ⊙ 信用最大
 (二)信任
 249 ⊙ 秦穆公的马
 250 ⊙ 乡校中的议论
 251 ⊙ 晏子的见识
 252 ⊙ 买仁义
 253 ⊙ 民众不可亵渎
 254 ⊙ 曾参杀人
 255 ⊙ 燕昭王与乐毅
 255 ⊙ 约法三章
 257 ⊙ 失误者
 257 ⊙ 没有二心
 九、勤政
 (一)勤勉
 260 ⊙ 武王不寐
 261 ⊙ 坚持不懈
 261 ⊙ 陈国的败亡
 262 ⊙ 景差的失误
 262 ⊙ 为什么赶不上晏子
 262 ⊙ 敬姜的感慨
 264 ⊙ 生无所息
 264 ⊙ 卧薪尝胆
 265 ⊙ 勤勉与富强
 266 ⊙ 不休不止
 266 ⊙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67 ⊙ 珍惜光阴
 268 ⊙ 三个勤勉大臣
 268 ⊙ 能吏刘晏
 268 ⊙ 业荒于嬉
 269 ⊙ 警枕
 (二)忧患
 271 ⊙ 想想窘迫的时日
 272 ⊙ 胜利者的忧虑
 273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74 ⊙ 死于安乐
 275 ⊙ 内忧外患
 275 ⊙ 忧患与国运
 276 ⊙ 守成难
 277 ⊙ 生于忧患
 278 ⊙ 存不忘亡
 278 ⊙ 居安不思危
 278 ⊙ 王恭的叹息
 279 ⊙ 个人安危与国家命运
 279 ⊙ 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
 280 ⊙ 不能没有畏惧
 280 ⊙ 居安思危
 281 ⊙ 怎么能说天下无事
 十、和政
 (一)贵和
 285 ⊙ 和的真谛
 285 ⊙ 分担压力
 286 ⊙ 君子比而不别
 286 ⊙ 敬畏天地
 287 ⊙ 通达根本道理
 288 ⊙ 团结就是力量
 289 ⊙ 将相和,天下安
 008 | 政道
 290 ⊙ 上和与下和
 290 ⊙ 二虎不相争
 291 ⊙ 和而不同
 292 ⊙ 班超的劝告
 293 ⊙ 以自然定人事
 294 ⊙ 一支箭与一捆箭
 295 ⊙ 一笑泯恩仇
 295 ⊙ 亡国之政
 296 ⊙ 怎样做同事
 296 ⊙ 水与土
 297 ⊙ 斗则两伤
 297 ⊙ 安定带来的奇迹
 (二)和平
 300 ⊙ 化剑为犁
 302 ⊙ 孔子避战
 302 ⊙ 孔子退兵
 303 ⊙ 孔子对战争的另一面
 304 ⊙ 战争是最大罪恶
 304 ⊙ 不能以邻为壑
 304 ⊙ 好战者必亡
 305 ⊙ 用兵的目的
 306 ⊙ 和胜于战
 308 ⊙ 战争是凶险之事
 309 ⊙ 五兵
 310 ⊙ 和亲
 311 ⊙ 刘秀罢兵
 312 ⊙ 战争不是根本利益所在
 312 ⊙ 亲仁善邻
 314 ⊙ 以战促和
 314 ⊙ 绥之以德
 315 ⊙ 忘战必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