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中国儿童文学大师力作,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  
         
          | 內容簡介: |   
          |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儿童文学大师书系》篇目之一,是新课标名著名师名家推荐篇目、现当代名家经典著作,经典美绘版,画面精美,内容经典。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套书收录了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大家们的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有冰心的《小橘灯》、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贺宜《“神猫”奇传》、黄庆云《聪明狗和百变猫》、陈伯吹《阿丽思小姐》。阅读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  
         
          | 關於作者: |   
          | 张天翼,原名张元定,号一之。1906年9月生于南京,祖籍湖南湘乡。1922年开始写作,最早的作品是同年4月8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新诗》,署名张无诤。1926年改用张天翼为笔名。1931年“九?一八”后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自1937年起在上海、长沙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  动。1950年5月由香港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一至四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去世。 张天翼一生创作小说、杂文、文学理论及评论文章数百篇。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除《大林和小林》外,还有《奇怪的地方》《失题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和《金鸭帝国》等。
 |  
         
          | 內容試閱: |   
          | 那天是星期日。我九点钟一吃了饭,就往学校奔,因为我们科学小组要做一个电磁起重机,十点钟开始。 可是那天真憋气:同学们净跟我吵嘴。例如我跟姚俊下的那盘象棋吧,那明明是我的占优势,我把姚俊的一个“车”都吃掉了。可忽然——不知道怎么一来,姚俊的“马”拐了过来,“叭!”将我一军。我的老“帅”正想要坐出来避一避锋,这才发现对面有一只“炮”,隔着一个“炮架子”蹲在那里。我问姚俊:
 “你那个‘炮’怎么摆在这儿?”
 “早就在这儿了。”
 “什么!早就在这儿了?怎么我不知道?”
 “谁叫你不知道的!”——哼,他倒说得好!
 我们就吵了起来。看棋的同学还帮他不帮我,倒说我不对!我就把棋盘一推:
 “不下了,不下了!”
 后来我们动手做电磁起重机的时候,又有苏鸣凤跟我吵嘴来。
 你们都不知道苏鸣凤吧?苏鸣凤是我们的小组长。其实他这个人并不怎么样,他打乒乓还打不过我呢。可是他老爱挑眼。他一面干着他自己的那份工作,一面还得瞧瞧这个,瞧瞧那个。
 “王葆,这么绕不行,不整齐。”
 一会儿又是——
 “王葆,你绕得太松了。”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个零件,是我们全部工程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上叫做电磁铁,起重机要吸起铁东西来,就全靠它。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一份工作可实在不简单。我得把二十八号的漆皮线绕到一个木轴儿上面去,又要绕得紧,又要绕得齐。假如让女孩儿来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呢,恰巧不是个女孩儿。问题就在这里。
 可是苏鸣凤简直看不到这个问题。你瞧,人家做得非常费劲,闹得汗珠儿都打鼻尖上冒出来了,苏鸣凤可还一个劲儿提意见,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我动了火:
 “这么做也不行,那么做也不行——你做!”
 苏鸣凤说:
 “好,我来绕。你去做绞盘上的摇柄吧。”
 这个绞盘上的摇柄——可再重要不过了。只有等我把摇柄做好安上去之后,你才能转动绞盘,使起重臂举起来。要不然,就不能算是一个起重机。所以我也很乐意做。我很愿意对这整个工程有这么重要的贡献。
 可是忽然——苏鸣凤嚷了起来:
 “不对,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这两处都得折成直角才成。”
 等到我把它一矫正,苏鸣凤又来了:
 “这成了钝角了,不行!”
 “怎么又不行?”
 “这么着没有用处,摇不起来。”?
 “你怎么知道它摇不起来?”
 有人插嘴:
 “这实在不像个摇柄,倒像一个人刚要往下跳的姿势。”
 这真有点儿像。大家笑了起来。我把东西往地下一扔:
 “嗯,还兴讽刺人呢!我不干了,我退出!”
 我狠狠地把地上的东西顺脚一踢,就往外跑。
 苏鸣凤追了出来:
 “王葆,王葆!”
 “别理我!”
 “王葆,别这样!你这是什么态度?”
 “噢,就是你的态度好!好极了,可了不得!等着《中国少年报》登你的照片吧!”
 “王葆,你这么着,可不会有人同意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