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 編輯推薦: | 
         
         
          |  
            扉页有张充和女士题签,作者寻访萧云从、徐渭、梅清、黄宾虹、陈洪绶等名家故居墓址,谈高马得画戏,聊程腔、武松、怀素、林昭、胡蝶、陆小曼、张中行,收录与绘画、戏曲、书法、文学各界名人朋友的往来回忆及照片,值得品读收藏。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开卷书坊系列丛书二辑之一。开卷书坊为文艺界数位著名作家的散文小品集。《听雪集》为其中一本。本书是作者许宏泉辑录历年创作的游记杂感而成,共二十八篇。内容多为探访前人先贤墓地,记叙见闻及与友人交往逸事。作者与友人访古探幽,缅怀先贤;赏画品戏,抒发情怀。文字隽永清新,娓娓道来,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如行于山水间。
           | 
         
       
      
      
      
         
          | 關於作者: | 
         
         
          |  
            许宏泉,著名画家、鉴赏家、批评家、作家,任《边缘艺术》、《艺术与财富》、《中国典藏》等杂志主编,出版过作品《寻找审美的眼睛》、《管领风骚三百年》、《留云集》、《戴本孝》、《醉眼优孟》、《燕山白话》等,体裁涉及史论、美术评论、随笔、小说等等。
           | 
         
       
      
      
      
      
         
          | 目錄: 
           | 
         
         
           
            自叙
 新安回望
 ——寻访新安画家的故乡
 山阴道上
 ——徐渭和他的故乡
 访倪云林墓
 渔洋山访董
 两苏坟
 林昭:压伤的芦苇
 虞美人
 桐城访墓记
 《西湖梦寻·马得戏画中的杭州》展览前言
 江南拾遗
 《边缘语录》校后记
 《黄宾虹》后记
 《药窗诗话》跋
 《徽州词徵》序
 江南三逸画展前言
 我的笔名
 关于作家书法
 移情别恋到程腔
 五个书法家
 书签
 弹痕的意义
 陆小曼与“陆小曼”
 胡蝶·玉翼翩翩影犹香
 怀念包老
 张朋
 忆张中行老人
 过章太炎故居在双塔见朱季海先生
 素材
 校后记
           | 
         
       
      
      
      
         
          | 內容試閱: 
           | 
         
         
           
            丁亥孟春,与多晴、浮碧、古其诸友,同往徽州,作新安画人故乡之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虽然这是一句很俗套的话,但我们相信徽州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国绘画史上,没有哪一个地方,一个时代,出现过如此之多杰出的画家。
 寻访新安画人的行踪,仿佛在亲近那些熟悉的画中之境。“真山原是古人师,古人常对真山面”,在新安的山水间行走,更能体味戴本孝这句诗的深意。
 姑孰·萧云从
 三月十六日、十七日。
 芜湖的陶塘边,有一座新建的“尺木亭”,亭前栽着一株古树,老干虬枝,足已百年,亭虽新建,与这古树相伴,倒也有了几许萧疏清远的沧桑之感。
 尺木亭的对面,立着一尊石像,临水倚石,极目远眺,好像在愣愣地看着那亭前的“尺木”二字。石像下有一块大理石标记:“萧云从,芜湖人……
 萧云从到底是芜湖人还是姑孰(当涂)人?过去没有多少人在意。现在要开放旅游事业,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以,一时争着注册文化名人的身份也成为“显学”。
 萧云从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是喝着姑溪河的水长大的,在画史上有姑孰派之称。姑孰人当然不愿意说他是芜湖人;芜湖人说萧云从的艺术活动主要在鸠江。萧云从何许人也,只不过一介布衣画师。而对于后世的读书人来说,乡邑前贤的存在总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啊!事实上,萧云从就像这尺木亭畔的一株老树,根在姑孰,长在芜湖,而他的影响则在画史上的“新安画派”时代。我曾在文中称萧云从是“前新安”,渐江、戴本孝都曾问道于他,他是较早的一位关注元人向往“倪迂荒寒冷逸”的审美意境的明末画家。那么,称之为开清初新安画派风气之先者似不过也。
 于湖老人有《题画寄渊公》诗:
 秋华揽尽日幽闲,放艇开樽暮末还;
 有句惊人怀老谢,松风直到敬亭山。可见他与皖南宣州梅清之交谊。
 天下着小雨,春寒袭人,颇契尺木的画境。
 路过中山桥,青弋江滔滔西去,水天一色,斜阳古塔,正是大涤子的《舟泊芜城图》啊!
 泾川·宣纸与宣笔
 十八日。
 离别芜湖,依然烟雨潇潇。
 沿青弋江逆流南行,进入宣州的泾县。
 泾川小城朴素而干净,青山环抱,阡陌纵横,青弋江水沿城西的古城墙下潺谖而过。
 无法否认,泾县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乌溪在县城东南,是“红星”宣纸的加工生产地。
 小雨沙沙,烟雾缥缈,山色氤氲。道中所见山坡上大块的“留白”是生产宣纸的草料,大约要经过一年半载的晾晒雨淋。
 我们访问了宣纸集团的佘总,一谈起宣纸,他异常兴奋。
 过去县城周围有四五家像样的纸厂,现在大都倒闭了。“红星”占宣纸产量的80%以上。其生产的5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余总说,很遗憾现在国内的很多画家对材料的使用不够重视。
 “宣纸”已注册,其他地方生产的只能叫书画纸,不能泛称“宣纸”。
 泾县的宣纸始于唐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