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49.5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74.8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98.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朱明忠编著的《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新吠植多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等。 |  
         
          | 關於作者: |   
          | 朱明忠,1943年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从1981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从事印度哲学、宗教与文化研究。现任亚太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科研成果有:《奥罗宾多·高士》、《尼赫鲁》、《印度教概览》、《印度教:宗教与社会》、《现代东方哲学》(副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副主编)、《印度文明》(合著)、《东方哲学史》(合著)等,以及有关印度哲学、宗教与文化的论文八十余篇。 |  
         
          | 目錄: |   
          | 绪论 一  何谓“新吠檀多哲学”
 二  近现代吠檀多哲学史的分期
 三  近现代吠檀多哲学的思想渊源
 四  研究新吠檀多哲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  近代吠檀多哲学
 第一章  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英国人的入侵与殖民统治
 二  印度近代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
 三  新吠檀多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  新吠植多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
 一  倡导新吠檀多哲学
 二  对吠檀多不二论的重新诠释
 三  奉“梵”为至高之神
 四  开创社会改革新风
 第三章  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
 一  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的结合
 二  新吠檀多的伦理观
 三  温和渐进的改革思想
 第四章  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
 一  对传统吠檀多的革新
 二  “人类宗教”学说
 三  以“普遍之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第五章  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一  为新吠檀多奋斗的一生
 二  新吠檀多体系的创立
 三  人的本质
 四  瑜伽的道路
 五  “普遍宗教”的学说
 六  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理论
 第六章  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
 一  “万能的吠檀多”
 二  吠檀多是“哲学与宗教的统一”
 三  吠檀多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四  “证悟自我”是吠檀多的基本特征
 第二编  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吠檀多哲学
 第七章  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
 一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  社会矛盾与思想斗争
 三  吠檀多哲学的变革与政治化
 第八章  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
 一  何谓“政治吠檀多”
 二  “积极行动”的人生哲学
 三  以吠檀多观念论证民族主义
 第九章  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
 一  吠檀多是甘地哲学的理论基础
 二  “真理”学说
 三  “非暴力”学说
 四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五  “坚持真理”学说
 六  道德伦理学说
 第十章  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
 一  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
 二  其哲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
 三  “整体吠檀多”学说
 四  “整体瑜伽”学说
 五  “社会进化”理论
 六  “人类统一”的理想
 七  人生理想的实验基地
 第十一章  诗人泰戈尔与吠檀多
 一  “诗人一哲学家”笔下的吠檀多
 二  人与自然
 三  人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四  人类的最终命运
 五  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  “人的宗教”学说
 第十二章  薄伽万·达斯的“关于‘自我’的科学”
 一  何谓“关于‘自我’的科学”
 二  “心理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  人生的最终目的
 第十三章  薄泰恰里耶的“吠檀多认识论”
 一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二  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  否定的方法是其哲学的核心
 四  “绝对”的三种形式
 第十四章  罗摩那·摩诃希的“证悟自我”哲学
 一  充满传说的一生
 二  “证悟自我”的学说
 三  “工作与智慧之间没有冲突”
 第三编  独立后的吠檀多哲学
 第十五章  独立后印度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斗争
 一  独立后政治经济的变革
 二  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三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传播
 四  吠檀多哲学的新发展
 第十六章  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
 一  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一生
 二  综合吠檀多不二论与绝对唯心论
 三  “哲学是行动的指南”
 四  “精神的宗教”
 五  “精神宗教”中的道德问题
 第十七章  斯瓦米·吉纳那南达的“哲学的宗教”
 一  何谓“哲学的宗教”
 二  “绝对”与对“绝对”的认识
 三  哲学、宗教与科学的统一
 第十八章  拉哲的“绝对唯心主义”
 一  “哲学是生活的指南”
 二  以“绝对”取代梵
 三  显现人的内在本性
 第十九章  斯瓦米·兰伽纳塔南达的“综合的永恒达摩”
 一  什么是“综合的永恒达摩”
 二  宗教与科学的结合
 三  促进人的完善是理论的核心
 第二十章  马哈德万的“吠檀多价值论”
 一  吠檀多价值论的产生
 二  宗教的价值
 三  道德的价值
 第二十一章  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  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
 二  新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梵汉、英汉名词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