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牙含章先生生前解读西藏历史变迁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一本达赖喇嘛传,介绍了一世达赖根敦朱巴、二世达赖根敦嘉措等内容。
 本书采用传记体裁,论述西藏地区近六百多年历史,上限起自元末明初,下限到西藏和平解放。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博士文库系列的第二本。本书是研究文学作品里的语言现象和和语言规律的一本著作,涵盖有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多方面内容,本书共包含有以下五个板块:语言本体研究(含词性、归因副词用法、格式、语义变异等方面)、研究方法初探(含归纳法、句法研究、省略结构等)、多义词的认知分析(含“发”“扛”“起”“打”“上”“出”等多义字)、专题综述(含“都”“就”“才”“所以”“总之”等研究综述)、词典编纂与汉语教学。本书学术观点新颖、学术功底扎实,是一本较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  
         
          | 關於作者: |   
          | 李大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一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民族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出版译著一部。在汉语特殊语法现象研究、当代语法理论探讨以及民族语言调查等领域均有重要成果问世。 朱玮,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参与编写民族地区暨民族院校中国语言文学规划创新材——《现代汉语》,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  
         
          | 目錄: |   
          | 语言本体研究 朱 玮: “是的”格式中“是”、“的”词性问题
 温煜坤 李 东: 留学生“锯”、“剧”混用的归因分析
 徐梦龙: 试析副词“稍”和“有点”的用法差异
 蒋慧钰: “x也c,y也c”格式及相关问题探析
 夏一乔 周 毅:新闻标题中动词的语义变异现象探析
 研究方法初探
 朱 玮 陈凌云:语言“描写”的概念及生成语法对语言描写的贡献
 孔繁丽: 试析归纳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
 商 悦: 关于“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研究方法问题
 袁乌日嘎: “WP呢?”问句研究的新角度及相应研究方法探微
 夏一乔: 黄正德汉语形式句法研究方法初探
 张 妮: 《“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研究方法试析
 王颖萱: 英语VP省略结构及汉语相应结构关系探微
 多义词的认知分析
 商 悦: 多义词“发”义项关联的认知阐释
 徐梦龙: 汉语“扛”词义演变的认知研究
 许 愿: 汉语动词“起”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杨晓霞: 多义词“打”的认知透视
 张 妮: 动词“上”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张 霞: 多义词“出”的认知解释
 
 
 专题综述
 商 悦: 现代汉语副词“都”研究述评
 温煜坤 岳 嫾: 现代汉语副词“就”研究综述
 杨晓霞: 现代汉语副词“才”研究综述
 潘佳琦: 现代汉语因果类关联成分“所以”用法研究综述
 王歆钰: 现代汉语关联成分“总之”研究综述
 词典编纂与汉语教学
 赵 静 李 东: 《现代汉语八百词》“以后”条释义论析
 赵 静 苗 壮: 几部词典对“以后”、“之后”的释义论析
 宋 菁: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离合词偏误研究
 胡 赛: 韩国留学生“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  
         
          | 內容試閱: |   
          | 引言 我们所说的“是……的”格式,是对其中“是”字后面成分有所强调的一种格式,不包括“是+‘的’字短语”这种情况。
 “是……的”格式中“是”和“的”究竟是什么词性的词,这在汉语语法学界有过长期的探讨,但至今没有定论。不过,已有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是”或者是判断动词,如王力(1985);或者是语气副词,如张志公(1953)。此外,张伯江、方梅(1996)从韵律的角度指出,当“是”重读时是语气副词,否则是焦点标记词;作为焦点标记,“是”的作用是标记后面的成分是焦点身份。
 除了“是”字外,“是……的”格式句中“的”字的词性也是汉语语法学界多年来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例如,宋玉柱(1978)就认为,“‘是……的’结构表判断时,其中‘是’为判断词,‘的’是结构助词,与所附成分组成‘的’字结构,‘是……的’结构表强调时,‘是’是副词,‘的’是语气助词,全句不是判断句”。而史有为、马学良(1982)却认为,强调格式中的“的”承载了一种已然意义,用在动词或句子后面表示动态,是时体助词。再如,李讷、安珊笛和张伯江(1998)指出,当“的”字处于句末时,是一个对全句有强调意味的事态助词。
 有鉴于此,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排除法从意义表达和功能分布两方面来论证“是”和“的”的词类定性。
 2.“是……的”格式的鉴别、分类及“是”的词性
 2.1“是……的”格式的鉴别
 吕叔湘(主编,1999)指出,“是……的”格式句是“在一般句子里加进去‘是……的’表示肯定的语气。”这就意味着,凡“是……的”格式句在去掉“是……的”之后仍然能够成立且基本命题意义
 不变。例如 :
 (1)a.我的词典是新的。
 b.我的词典新。
 (2)a.这封信不是给你的。
 b.这封信不给你。
 (3)a.今天这件事是谁也意料不到的。
 b.今天这件事谁也预料不到。
 (4)a.这个教训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b.这个教训我永远不会忘记。
 (5)a.你这样做是很好的。
 b.你这样做很好。
 以上各例中a句是“是……的”格式句,b句是删除“是……的”之后得到的句子。显然,删除“是……的”前后句子的命题意义没有变化,可见这些例子中的a句均属“是……的”格式句。问题在于,通过这种方式测试出来的大部分句子还是难以与“是+‘的’字短语”区别开来。例如,以上用例除了(4)外,其他基本上也可以通过“的”后补充名词这一测试:
 (1'')a.我的词典是新的。
 b.我的词典是(本)新的词典。
 (2'')a.这封信不是给你的。
 b.这封信不是给你的信。
 (3'')a.今天这件事是谁也意料不到的。
 b.今天这件事是谁也预料不到的事。
 (4'')a.这个教训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b.?这个教训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教训。
 (5'')a.你这样做是很好的。
 b.你这样做是很好的做法。
 面对这种情况,理论上只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承认这些句子属于“是……的”格式句与“是+‘的’字短语”句的同形异构,二是继续寻找新的鉴别手段,以便尽可能地将其中典型的“是……的”格式鉴别出来。以下为了集中论题,我们暂时接受第一种处理方式。至于第二种处理方式,我们也认为是可能的,但容另文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