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28-1937)》是以比较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该书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年在不同媒体上刊登的文学艺术类广告为核心线索,通过编年的形式将各种广告呈现出来,并以这些广告为切入点,分析广告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及文学信息,从而构成一部以广告为核心的文学史叙述。 |  
         
          | 關於作者: |   
          |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 目錄: |   
          | 总 序 钱理群 前 言 吴福辉
 1928 年
 1 月 《创造周报》复刊骤止却引来《文化批判》
 前十年新诗集的出版与销售
 3 月 《小雨点》:“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
 4 月 胡适的“半部”文学史
 5 月 “开明人”的选择与“开明风格”
 7 月 陈铨的《天问》与吴宓的“可哀”
 广告的艺术、作用和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
 8 月 近代英美诗选的最佳编著者
 11 月 左翼刊物在政治、文学与营销之间
 12 月 “南国诗人”田汉与南国社首次沪上公演
 林语堂:又一个“叛徒与隐士”?
 1929 年
 2 月 中国化的“颓加荡”:邵洵美及其唯美主义实践
 蒋光慈《丽莎的哀怨》遭批评
 4 月 巴黎情境与巴金的国际主义视景
 9 月 梁实秋的“新古典主义”批评文字
 鲁迅为青年作家写序
 大学文学教育与新文学
 11 月 20 年代末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1930 年
 2 月 《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出版与鲁迅等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译介
 张秋虫的《新山海经》与现代中国的“胡调人”
 3 月 洪灵菲的《流亡》一度流行
 原汁原味的“海派弄堂小说”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唯美主义的《死水》
 5 月 从查封艺术剧社到捣毁影片公司
 《骆驼草》:“趣味的恶化,作者方向的转变”?
 6 月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倡导
 7 月 现代滑稽小说的“俗”和“雅”
 8 月 国民党中宣部刊物《文艺月刊》的宣言和编辑策略
 《小品文选》:梁遇春的小品文理论
 9 月 被称为“扛鼎”之作的叶圣陶长篇《倪焕之》
 国民党中宣部对文艺刊物、作品的查禁
 1931 年
 1 月 《啼笑因缘》的形成和“啼笑因缘旋风”
 2 月 传统型的侦探小说:程小青的《霍桑探案》
 3 月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走向现代化
 黄震遐:《陇海线上》和《黄人之血》
 关于“左联五烈士”被害事件
 6 月 用作品给作家或社团起绰号(1930 年代初文学生态)
 11 月 “从别国里窃得火来”:鲁迅及左翼对苏联文学的介绍
 悼念徐志摩
 12 月 冰心要求更正她关于“普罗文学”的谈话
 1932 年
 5 月 “一?二八事变”与战争文学热
 传记文学写作的“勃兴期”
 30 年代的歌德热及歌德在中国
 新文学作家评传和作家论
 《现代》杂志与“现代派”诗
 《现代》:中国杂志史上的一个“准神话”
 6 月 《地泉》三部曲和它的五大序言的“清算”作用
 7 月 从《现代儿童》看儿童文学的兴起
 叶灵凤的《灵凤小说集》及其他
 《珊瑚》:“五光十色”的爱国杂志
 8 月 国民党政府推动的通俗文艺运动
 9 月 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和鲁迅的“晚明观”
 电影《啼笑因缘》显示世俗生活的现代性趋向
 10 月 告别奥尼尔:洪深30 年代的转向
 左翼新人沙汀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
 11 月 “新月派”的另一独特贡献
 “旧文人”在30 年代
 12 月 《自由谈》里的“伪自由书体”杂文写作
 爱国小说、国难小说和抗战小说
 “文章之美”:“破天荒”的废名小说
 1933 年
 2 月 郁达夫的《她是一个弱女子》
 3 月 田汉的转变
 穆时英与左翼的殊途:从《南北极》到《公墓》
 《西线无战事》与“非战小说”的主题广告
 “茶话”与“咖啡座”:“海派”散文的都市语境
 4 月 作为中介的日本
 换个角度看“文艺自由论辩”
 5 月 左翼文艺运动的国际联系和相互支持
 读者热购《子夜》
 6 月 刘云若及其“津味小说”
 丁玲失踪及长篇小说《母亲》的出版
 8 月 《望舒草》:为什么删去《雨巷》?
 “高尔基在中国”与“中国的高尔基”
 30 年代回眸初期白话诗
 9 月 现代书局首创编写《中国文艺年鉴》
 叶圣陶为巴金写广告谈《家》的典型性和成书过程
 10 月 《山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