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黎曼几何 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 售價:HK$ 52.8 ![]() 《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汉译23辑) 》 售價:HK$ 74.8 ![]() 《 衰落 :英美文化的极限 》 售價:HK$ 74.8 ![]() 《 清代中国与东亚海域交流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107.8 ![]() 《 寒门攻略 》 售價:HK$ 65.8 ![]() 《 壹卷YeBook——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 售價:HK$ 52.8 ![]() 《 历史认知语言学 》 售價:HK$ 85.8 ![]() 《 社会正义与城市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基于“大金融”命题的四大基本内涵,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决定因素——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指出,效率性决定金融体系的“活力”,稳定性决定金融体系的“弹性”,而危机控制能力则决定金融体系的“张力”,三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三大核心支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以纵向的历史分析为基础,以横向的跨国比较为依托,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竞争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框架以及中国的实践路径。 |
| 關於作者: |
|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学术和教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马勇,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现代金融体系、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等。2008年以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10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 目錄: |
|
导论什么是“大金融”命题
一、“大金融”命题的提出:三大基本内涵 二、“大金融”命题的理论基础:回归科学的经济学方法论 三、“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本书的逻辑 第1章 “大金融”:经验基础与总体分析框架 1.1 长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历史与经验基础 1.2 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回归“大金融”命题 1.3 基于“大金融”命题的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总体分析框架 本章基本结论 第2章 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及其影响因素 2.1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一个分析起点 2.2 从微观传导机制到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效率如何实现? 2.3 金融体系效率与制度安排: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2.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 2.5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本章基本结论 第3章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1 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3.2 金融危机的国别研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3.3 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主流文献梳理 3.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5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 本章基本结论 附录 第4章 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4.1 泡沫、多维流动性与紧急救助方案:次贷危机案例 4.2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 4.3 金融危机后的15种常见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4.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效性评估 4.5 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处置:预警机制与处置措施 本章基本结论 第5章 构建“大金融”体系:如何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 5.1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选择? 5.2 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 5.3 金融顺周期性、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5.4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的转变 5.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禀赋”与有效边界 本章基本结论 第6章 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一个“大金融”框架 6.1 “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6.2 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 6.3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6.4 基于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金融开放 6.5 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6.6 金融稳定与早期预警: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 本章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