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 內容簡介: |   
          | 原华荣等编著的《马尔萨斯革命和适度人口的终结--小人口原理第1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1卷,共7章第l章~第7章。主要内容有:《人口原理》、“马尔萨斯迷宫”、“马尔萨斯革命”、马尔萨斯“变老”的“启迪”;新马尔萨斯主义、现代马尔萨斯主义和罗马俱乐部的历史贡献;适度人口的“分野”,环境、经济适度人口流派及其“马尔萨斯渊源”;生存之路、双零增长、公地悲剧和稳态经济“均衡”的认知误区、持续性的“规模”症结、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土地承载力稳定性的虚设和“适度人口”的“终结”,“恐老症”和“人口红利陷阱”;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经济与环境倒“U”形曲线关系的“幻觉”,发展安全、粮食安全、人少的优势和2l世纪真正的“赢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马尔萨斯革命和适度人口的终结--小人口原理第1卷》可供从事伦理学、历史学、人口学、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哲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计划生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研究生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公众的高级科普读物。
 |  
         
          | 關於作者: |   
          | 原华荣,男,陕西蒲城人,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学科带头人, 《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  
         
          | 目錄: |   
          | 前言 “小人口”,大问题;“大人口”,大科学
 “小人口”原理的构建和全书框架
 本卷提要
 1 人口原理
 1.1 《人口原理》
 1.1.1 一条规律、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
 1.1.2 三个命题和一个思想
 1.1.3 一个核心和三点结论
 1.1.4 两种抑制、一个调节、一条对策和两个宗旨
 1.2 理性至上批判和勤劳的刺激
 1.2.1 理性至上批判
 1.2.2 平等制度的维持
 1.2.3 “道德抑制”和勤劳的刺激
 1.2.4 勤劳的刺激和反济贫
 1.3 “增殖原理”
 1.3.1 “人口波动”和“马尔萨斯种群调节器”.
 1.3.2 “增殖原理”
 1.3.3 “马尔萨斯迷宫”
 附录1:理性、性欲、社会进步和人口增长
 附录2:反济贫、“道德抑制”的“困惑”和人性、“增殖原理”解
 附录3:穷人在私有的“满世界”中的生存权利
 附录4:达尔文和华莱士心目中的马尔萨斯
 参考文献
 2 “马尔萨斯革命”
 2.1 《人口原理》的成功
 2.1.1 理论准备
 2.1.2 “马尔萨斯论争”
 2.1.3 《人口原理》的成功
 2.2 “马尔萨斯革命”
 2.2.1 渊源和同道
 2.2.2 “马尔萨斯革命”
 2.2.3 马尔萨斯主义
 2.3 “青年马尔萨斯”与“老年马尔萨斯”
 2.3.1 “青年马尔萨斯”与“老年马尔萨斯”
 2.3.2 凯恩斯:用“有效需求”替代“人口原理”
 2.3.3 罗马俱乐部:从“增长的极限”到“有机增长”
 2.4 马尔萨斯“变老”的启迪
 2.4.1 视野:层级、尺度、整体和规模
 2.4.2 理论:充分说理和逻辑自洽
 2.4.3观念革命:任重而道远
 附录1:马尔萨斯的先驱
 附录2:费尔南德斯岛上的山羊与猎狗
 附录3:人口增加是进一步增长的基础
 附录4:马尔萨斯成功的原因
 附录5:“人口赞美主义”
 附录6:“天地调剂之法”和“君相调剂之法”
 附录7:“天地之力穷矣!人事之权殚矣!”
 参考文献
 3 “适度人口”
 3.1 “适度人口”
 3.1.1 “适度人口”的渊源和理论准备
 3.1.2 “适度人口”的分野
 3.1.3 “环境适度”流派
 3.2 “经济适度”
 32.1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收益”
 3.2.2 没有限制的资源供给
 3.2.3 人口缩减与“人口冬天”
 3.2.4 人口的“适度增长”
 3.3 “环境适度”
 3.3.1 有限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3.2 “均衡”、“承载力”、“双零增长”和“稳态经济”
 3.3.3 人口和经济增长
 3.3.4 技术、资源替代和规模控制
 附录1:不必为遥远的未来担忧
 附录2:“静止状态”
 参考文献
 4生存之路
 4.1 “生存之路”
 4.1.1 土地负载力方程和限制因子
 4.1.2 “生态智慧”
 4.1.3 生态重建和生态教育
 4.1.4 控制生育
 4.1.5 “漏沙将尽”
 4.2 “双零增长”
 4.2.1 “世界图景”
 4.2.2 极限和指数增长
 4.2.3 时滞、侵蚀和系统崩溃
 4.2.4 “平衡社会”:平等和可持续
 4.2.5 “双零增长”
 4.3 “生活在极限之内”
 4.3.1 承载能力
 4j3.2 “公地的悲剧”
 4.3.3 “飞船经济学”和“零一和游戏”
 4.3.4 人口零增长
 4.4 “稳态经济”
 4.4.1 经济观、伦理观和发展观
 4.4.2 “稳态经济”
 4.4.3 “最佳规模”
 4.4.4 国民账户的改进和替代
 4.4.5 投资自然资本
 4.4.6 国家化定位
 附录1:技术、市场并不能避免人类系统的崩溃
 参考文献
 5 土地承载力
 5.1 土地承载力
 5.1.1 概念和思想渊源
 5.1.2 指导思想和规定
 5.1.3 理论和实践问题
 5.2 生态/环境稳定性
 5.2.1 生态/环境稳定性
 5.2.2 土地承载力与生态/环境稳定性
 5.2.3 生态系统的产出、支持力和稳定性
 5.2.4. “自承载”、“自强化”的自然承载力
 5.2.5 “他承载”、“自削弱”的人类承载力
 5.3 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5.3.1 “终极图景”和“阶段性图景”
 5.3.2 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5.3.3 历史生物/环境因子
 5.4 “临界土地承载力”
 5.4.1 土地承载力的价值负荷
 5.4.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4.3 “极限”:“临界点”还是“不可逆退化点”
 5.4.4 危险的游戏:寻找不把骆驼脊梁骨压折的“最后一根稻草”
 5.4.5 “临界土地承载力”
 附录1:“环境冲击量”、“安全边际”和“生态足迹”
 附录2: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附录3:日本——一个不可仿效的特例
 附录4:地球的土地承载力
 参考文献
 6 “适度人口”的“终结”
 6.1 趋向崩溃的循环
 6.1.1 没有限制的增长
 6.1.2 趋向崩溃的循环
 6.2 “均衡”:“环境适度”的认知误区
 6.2.1 持续性的症结:“规模”而非“均衡”
 6.2.2 “均衡”:“环境适度”的认知误区
 6.3 “环境适度”与“小人口”
 6.3.1 “环境适度”与“经济适度”
 6.3.2 “环境适度”与“小人口”
 6.4 “恐老症”和“人口红利陷阱”
 6.4.1 “人口红利陷阱”
 6.4.2 “恐老症”: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
 6.5 “老龄化并非衰亡”
 6.5.1 必然的趋势,理性的抉择
 6.5.2 “老龄化并非衰亡”
 附录1:“局部崩溃”还是“总体崩溃”
 附录2:“盛世危机”能够避免吗?
 附录3: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
 附录4:衰老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
 附录5:“理性决策”的“合成谬误”
 参考文献
 7 发展安全
 7.1 发展安全
 7.1.1 发展安全
 7.1.2 人口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7.2 粮食安全
 7.2.1 粮食安全
 7.2.2 中国的全球变化和粮食安全
 7.2.3 生物能源:“环保噩梦”和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7.3 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
 7.3.1 “人与鸡”和“鹰与鸡”
 7.3.2 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人造资本”还是自然资源
 7.3.3 虚假的幻觉:经济与环境的倒“u”形曲线关系
 7.4 谁是21世纪真正的赢家
 7.4.1 人少的优势
 7.4.2 谁是2l世纪真正的赢家?
 附录1:人口安全
 附录2:人口的“基本需求效应”
 附录3:俄罗斯的“强势崛起”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