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记者足迹书系?别辜负了南极

書城自編碼: 201986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黄小希
國際書號(ISBN): 9787107252556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6/16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HK$ 87.9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41.8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壹卷Yebook——《正义论》导读(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壹卷Yebook——《正义论》导读(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編輯推薦:
《别辜负了南极》记述了年轻的女记者黄小希随同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前往南极考察,4
个多月的南极岁月,那些极度的冷和梦幻的冰,让南极成为她人生某个阶段的标志。而其笔下点滴细节中饱含的快乐、痛苦、震撼、思考,西风带的巨浪、帝企鹅的悠闲,也将成为我们与南极相逢的一个个场景。
內容簡介:
极度的冷和梦幻的冰,让南极成为人生某个阶段的标志。也许你还未去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过南极,但是不要辜负了与它相遇的机会,走近南极,了解南极。
《别辜负了南极》记述了年轻的女记者黄小希随同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 船前往南极考察,4
个多月的南极岁月,那些极度的冷和梦幻的冰,让南极 成为她人生某个阶段的标志。
關於作者:
黄小希,新华社记者。福建人。山东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28岁的黄小希跟随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去了南极,进行为期163天的随队采访报道。
目錄
推荐序古老的极地,年轻的足迹
别样的感受
前言我要去南极了
第一章“雪龙”号里有什么
1 初见在深秋
2 难舍离别时
3 “雪龙”号上的生活
海上漂泊的日子
难忘的记者节
混乱的时差
每逢佳节倍思亲
船上诗人多
不得不说的“南极大学”
4 “雪龙”号上的人们
包大厨: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把饭做好
水手长的风雪南极路
四个“八零后”新郎官儿
科学家们防海盗
第二章 邂逅沿途的美丽风光
1 大海航行美景多
告别北极星
初见海葬
海上升明月
抓拍飞鱼要耐心
遇见本航次首座冰山
海上观鲸记
2 西风带:皮笑肉不笑的“好友”
3 与港口小城的美丽邂逅
弗里曼特尔,一个忘记时间的地方
“世界尽头”的美丽邂逅
第三章 南极如此多娇
1 这里是南极
与南极的首次亲密接触
饮食起居在中山站
守候那一道绿光
长城站的快乐生活
2 南极已不再“人迹罕至”
风格各异的各国考察站
冰雪世界中的温暖故事
3 动物?或许它们不这么认为
企鹅:南极的代名词
海豹: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贼鸥:我不是“贼”,我是“盗”
第四章 我们为什么去南极
1 人类抵达南极点100周年之际,我在南极
2 南极科考亮点缤纷
冰盖上的深冰芯钻探
南极半岛海域最大规模的大洋调查
“巡天”成功运转于“冰盖之巅”
南极无地震?
小小机器人的自主行走
3 南极之梦
第五章 那些费丽与哀愁
1 缘聚,甘苦与共
卸货中的意外“失踪”
看天气“脸色”的中山站第二阶段卸货
艰苦的内陆科考
一位“老南极”眼中的苦与乐
在南极“碰到”熟人
“南极爸爸”们
2 南极情结
难忘“雪鹰”
难以言状的“南极情结”
别时情依依
第六豇新闻背后的故事
1 “给力”智囊团
2 “海上漂”如何报道新闻
3 手忙脚乱的视频直播
4 在中山站的微博访谈
5 体验一把被采访的感觉
后记与中国南极科考同龄
古老的极地,年轻的足迹
內容試閱
1 初见在深秋
2011年10月27日清晨,一片漆黑中,我在同事邹伟的帮助下,带着大大
小小总共7件行李赶到首都机场,乘机前往上海。
这7件行李的总重量超过百斤,除了资料书籍、一年四季的衣物、喜爱
的零食、应急药品、维生素、护肤品等远行必备的“细软”,各式各样的报
道器材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为了对第28次南极考察进行全媒体式的报道,我携带的设备包括一台摄像机、两个照相机、长焦及广角镜头各两个、两台
海事卫星电话机、两部笔记本电脑、一个视频直播用的解码器以及这些设备
的电池和充电器。如果没有邹伟,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将这些行李带到上海。
27日当天,瑟瑟秋风中,我在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见到了久闻大
名的“雪龙”号科考船。这个未来163天的“家”,正静静地等待起航。当
渐渐走近这个已经在纸面上、照片里、电视中无数次看到的“老朋友’’时,它的“庐山真面目”依然强烈地冲击着我的眼球——红白相间、傲然挺立
于蓝天之下。眼前庞大的“雪龙”号,让我对一系列了然于胸的数字有了更 为感性的认知:总长167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
1993年建造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的“雪龙”号,是目前我国唯一一艘专 门从事南北极考察的破冰船,担负着运送我国南北极考察队员和考察站物资
的任务,同时还为大洋调查提供科考平台。自1994年执行我国第l1次南极考
察任务至今,“雪龙”号科考船先后多次获得祖国和人民的嘉奖,在国际极
地研究圈中享有很高声誉。投入使用后的近20年里,“雪龙”号科考船先后 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
我所看到的“雪龙”,就是2007年“整容”后的样子。船上原有的‘‘
新区”和“老区”被拆除,重新搭建起一个一体化楼层,位于船身的前半部
分。人员生活和办公基本都在这里进行。这是我与这艘极地考察船的初见。

犹如终于见到喑恋已久的人,紧张与兴奋之情在内心交织!以至于其他事情,我竟有些无心顾及。幸好有前来送行的同事邹伟、张建松和新华社上海分
社司机师傅的帮助,带着7件行李的我才在一种类似恍惚的状态下签字报到,领取了队员证和房间钥匙,并在位于一体化楼5层的517房间安顿下来。
这是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要住三个人,内有独立卫生间,24小
时提供热水。从房间窗口望出去,蔚蓝的海水仿佛就在脚底荡漾。这个房间 无法和家里的温馨舒适相比,也不能用宾馆的星级标准来衡量,强烈的陌生
感甚至“突出”了它的狭窄憋塞。同事邹伟似乎看出我情绪的波动,便安慰 说:“半年很快就过去了,适应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没错,出发之前,我其实就对南极之行的艰辛有了心理准备。做案头工 作时,我看了《南极之梦》《险闯南极》《梦幻南极》等我国早期南极科考
人员写的书,了解了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多么简陋。相比当时,现在的
条件不知要改进了多少。更何况选择去南极,本身就是让自己经受挑战的。
这么一想,我顿时释然。
尽管早起赶飞机非常疲倦,我还是坚持着把带来的衣服、书籍、资料以
及各种器材归置妥当,还特意在床的挂帘上粘贴了一个新华通讯社的标志。
这么一收拾,还真有了点“小家”的味道。同屋的中国新闻社记者阮煜琳比
我稍晚一些到达,也是大包小包一堆行李,与我刚到船上时一样的疲惫和忙 乱。比我更不容易的是,作为妈妈的她有一个刚上小学不久的女儿,从我第
一眼看到她时,她就拿着手机不停地安慰电话那头哭泣的女儿。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牵挂和不舍。
因为到达“雪龙”号科考船的时间较早,我的午饭以及晚饭都在船上的
食堂解决。菜的品种不多,但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合理。可口的饭菜,让旅 途劳顿消除了不少。此外,船上的“共产主义”生活也让我感觉很新鲜——
每位队员都能领到夏冬两季的考察队服,碗筷、牙膏、洗发水、沐浴液、唇 膏、防晒霜等个人用品也可以免费领取。
由于27日是第28次南极考察队所有队员报到的日子,船上随处可见忙碌
的身影,广播里不时播放着领取物品、开会的通知。虽然未到正式起航的那 天,于我,一段旅程,已然开启。
考虑到船上没有专业理发师,出发之前,我特意将留了多年的长发剪成
短发。记得理发时,我告诉发型师,把头发尽量剪短,因为往后半年都没法 理发。年轻的发型师被我说得一脸困惑:“要去哪儿啊这是,还没法理发呢
怎么?”我光笑不语,只问她半年后头发大概能长多长。她用手在我的脖子 附近比划了一下说:“差不多这么长吧。”P5-7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