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 售價:HK$ 86.9 ![]() 《 思想帝国:公共外交的起源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公共外交译丛) 》 售價:HK$ 88.0 ![]() 《 公私同圣的秩序建构:王权视角下皇帝祭祀与祠神敕封的隔绝和整合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 售價:HK$ 94.6 ![]() 《 共生共创:建设师生共同课堂丛书——“三师课堂”案例集萃(第一辑) 》 售價:HK$ 74.8 ![]() 《 大秦丞相李斯:谋国又谋身的大秦帝国“操盘手” 》 售價:HK$ 64.9 ![]() 《 民鸣社与清末民初上海演剧研究 》 售價:HK$ 52.8 ![]() 《 高中历史文献研读教学研究 》 售價:HK$ 63.8 ![]() 《 刹海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客观的立场,探讨古人关于人性本质、义利之辨、天人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展现中国传统价值观之特色,这对于启示当代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以及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重建现代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录的各篇文章是海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古代的根源”、“人性与自然”和“现代的重建”三部分,从人文学的视角,围绕“人性与自然”的主题,既追溯中国人的价值观于历史传统之中,探讨古代中国人价值取向的传承与变迁;又与西方思想相互对照,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所造成的观念解放与价值的迷失,进行了客观透彻的评析;并且试图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在现代的脉络中重建中国人的价值观。 |
| 關於作者: |
|
陈永明香港浸会学院中文系讲师
池田知久 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科教授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俊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蒋年丰东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林庆彰“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筹备处副研究员 刘述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刘思量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教授 沈清松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光明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哲学系教授 张 亨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
| 目錄: |
|
编者序:中国人价值观的传承与重建
第一部分 古代的根源 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冲突及其解消 黄俊杰 吴光明 从《诗经》看古人的价值观 林庆彰 陶渊明的自然论 陈永明 第二部分 人性与自然 中国思想史中的“自然”概念 ——作为判断既存的人伦价值的“自然” 池田知久 社会人与自然人之争 ——孔子与老子艺术观之比较 刘思量 人性向善论的理据与效应 傅佩荣 “天人合一”观的原始及其转化 张亨 第三部分 现代的重建 论中国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的重建 刘述先 忧患意识与“天之明命” ——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论中国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蒋年丰 义利再辨 ——价值层级的现代诠释 沈清松 |
| 內容試閱: |
|
而中国先哲则弘扬价值内在于自然之旨。唐先生与方先生的说法恰合符节。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在价值论上排弃二元,依《易经》所涵的义理,凸显出生生而和谐之旨,确实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与西方的思想适成对比。?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依照方唐两位先生的说法,中国哲学思想在价值论上不仅自具特色,而且没有西方思想的弊病。从根源上起,西方即强调理型与事物、天国与人间、精神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而陷入了一种二元分割、矛盾冲突的局面。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纠纷、阶级之间的斗争似莫不有其思想上的根源。要解决价值的问题,似乎必须回归传统中国的睿慧。? 这样的说法陈义甚高,却难以落实,不免启人疑窦。近百年来,我们中国人逐渐放弃自己的典章制度、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规范,一切皆以西方之马首是瞻。今日台港的中国人,无论衣着、谈吐、生活、习惯西化的程度,想必会令我们的老祖宗咋舌。果真我们的传统有一套远比西方优胜的价值哲学,而在现实上,我们的价值规范却反而不断被西方的一套所取代,这样的现象应该作怎样的解释呢?历史上诚然有野蛮战胜文明、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例。难道现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也都可以作如是释么?? 诚然我们无须自渎,像王阳明诗所说的:“抛弃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但我们也不可以文过饰非,看不见我们自己传统的缺失,无法鞭辟入里,那也就难以掌握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更无法有效地谋求对治之道。今日在态度上我们必须避免两个极端:对于传统绝对无条件的卫护或者彻底加以污蔑的态度。好的地方就要说它好,坏的地方就要说它坏;有的地方需要我们重新加以阐释,恢复传统的睿识;有的地方却需要我们彻底加以改造,才可望开拓清新的视野。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的重建问题,我们必须作如是观,才有可能融通东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开创出一个新的境界,以寄望于未来。? 中国的传统诚然如方唐二位先生所说涵蕴极深的智慧,但两千年来的积淀已经产生了不可令人忽视的负面影响。民族的生力减弱,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巨大,则近百年来面对西方的冲击,华族所承受的一连串的屈辱与挫折,又决不是不可以想象或者了解的事情。? 从理想上说,礼是仁的表现,内外一如,这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向往。从实际来说,所实现的往往是理想的反面。其实我们无须长篇大论来证明这样的论断。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之下,把真相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红楼梦》的世界是个熟到烂的世界,正像焦大说的,除了门口一对石狮子之外,贾府里可没有一样干净的物事。而贾府恰正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可见清初的中国已经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民国以后,巴金的《家》更彻底揭发了传统礼教伪善的本质。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无可避免地在急遽变化之中。抱残守缺,已经证明不是一条可能的出路。? 由这样的视域看问题,五四的反传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五四诸君子并不真正是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者,他们只是爱之深、恨之切,为了要治重病,乃不惜下虎狼之药。他们揭橥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满心希望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一个世纪之内,中国的变化不能说不大,中国人吃的苦头不能说不多,然而广大的中国仍然贫穷落后,所谓封建思想仍然到处为祸,科学与民主仍然不能在中国生根,问题的症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能不说,既有传统的因素,也有现代的因素。在本文之中我所能够做的,只是在哲学思想的层面,找寻一些线索,为未来的理论建构做一点准备的工作。? ……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