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当你读完这本书,让我把寺山修司的名言再重复一次: “扔掉书本,到街上去。”要想成为一个好摄影家,就
 要像森山大道那样,上街,不舍昼夜地上街。
 ——顾铮(知名学者、视觉文化专家、复旦大学教授)
 如果你是一位游走在城市里的摄影家,又正好看到了森
 山大道的这本书,那么你就很难摆脱他的影响了。城市
 正午日光下的影子里都会藏着森山大道。
 ——陆元敏(著名摄影家)
 这本书可以说是森山大道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植根与森山大道个人思想中的智慧结晶,他是一位将未知
 世界作为自己作战对象始终奋战到底的前卫摄影家。
 ——赤坂英人(本书日版策划人、日本美术评论家)
 凝视世界的方式和姿态、对人性的思考与自省、以及镜头与被写体之间的距离和秘密,被森山大道朴素的文字
 描述得淋漓尽致。只有像他这样真正的艺术家,与时间
 的对峙才会被时间永恒的定格和记忆。
 ——田原(旅日诗人、翻译家)
 |  
         
          | 內容簡介: |   
          | 高职未毕业便离开制式教育的森山大道,强调街头就是他的学校,靠自身学习成为摄影家的过程令人传诵。他以强烈的黑白照片风格,撷取城市荒落一景,表现都市人孤独冷漠但又契求与人建立联系的心情,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动了每一位城市人,被誉为街拍大师。而他作品所呈现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现人内在强韧的生命力,尤其受到当代日本及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与追随。本书正是森山先生与青年学生的交流对话集,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森山先生艺术之路的成长轨迹,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其对摄影的执着,对国内的年轻摄影人有积极的启发和励志作用。 |  
         
          | 關於作者: |   
          | 1938年生于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平面设计师,后进入大阪岩宮武二摄影工作室担任助理,为其摄影启蒙阶段。在照相馆中偶然见到威廉?克莱因的成名大作《纽约》,受到极大启发;1961年决定转赴东京,投靠细江英公门下从助理做起,并协助细江完成三岛由纪夫摄影集《蔷薇刑》。1964年独立发展,以《相机每日》杂志刊登的横须贺美军基地摄影作品初露头角。 
 1968年首次出版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帖》,展現艺术家风格的强烈印记;1969年参与由摄影家中平卓马等共同创办的《挑衅》杂志,模糊、晃动、高反差、粗粒子,成为森山风格的明显标记,并在日本广告界形成一股狂热模仿风潮。此一时期同时开始与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关系。1970年出版《摄影再見》摄影集,作为自己该阶段的总结。
 
 70年代森山历经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风格转而呈现失意,绝望。为摆脱阴霾,森山受日本设计大师橫尾忠则之邀,远赴纽约,游移在异国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渐摆脱低迷,《光与影》表现森山昂首直视景物的鲜明意志,使日本评论家惊艳不已。
 
 90年代起,频繁于日本海內外举办主题个展及大型回顾展,1999年旧金山当代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美国各城市巡回展;2002年伦敦及纽约个展、2003法国卡地亚基金会大型回顾展;2004至2009年陆续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奥斯陆等城市受邀个展,及日本北海道各城市巡回展览。
 摄影集及文集陆续出版数十本,包括《犬的记忆》三部曲、《昼之校、夜之校》、《另一个国度》等。
 |  
         
          | 目錄: |   
          | 序·上街,不舍昼夜地 上街 顾 铮
 前言 赤坂英人
 2003.9.19
 2003.10.17
 2004.7.12
 2005.3.5
 后记 森山大道
 |  
         
          | 內容試閱: |   
          | 这本《昼之校 夜之校》是摄影家森山大道第一本讲座录,也即对话集。这些内容不仅对于森山大道的摄影迷来说充满魅力,而且更能唤起所有摄影爱好者强烈的摄影表现欲。到现在为止,森山大道已经出版过多本优秀的摄影集和散文集,通过其中的照片和文章,充分展现了他在摄影表现和理论方面的强大魄力。但是,本书首次以会话的形式,记录了他向年轻学生讲述的关于他自己的摄影。
 2003年的秋天,我因为采访的缘故,偶然在东京工艺大学听了森山老师的讲座,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得益于这个偶然的机会,这本书才得以与大家见面。讲座上,面对学生们抛出的直率而又基础的问题之球,森山大道尽全力给与回击。讲座上,他展现出了作为“老师”的天分。面对学生们关于摄影的根本性问题,森山大道结合自身经验,通过深思熟虑,一一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这些对话正如摄影一般无法预演,当快门按下的瞬间画面就已定格。我觉得如果让这些智慧的花火就这样消散在空中,未免太可惜了,于是向他提议出版讲座录。本书收录了四次讲座的内容,分别是2003年在东京工艺大学的两次讲座、2004年在东京视觉艺术专业学校的讲座,2005年在摄影Workshop“夜的摄影学校”举办的由摄影家濑户正人主持的讲座。
 这本书可以说是森山大道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这里有活泼多样的摄影提问,也有森山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做出的现实又富有哲理的回答。这是根植于森山大道个人思想中的智慧结晶,他是一位将未知世界作为自己作战对象始终奋战到底的前卫摄影家。
 书中的对话是以一点为中心,还是多点并行,就交由读者自己来判断。我从中所看到的是拿着相机一直在路上的森山大道。为了揭示“无法明示的东西”,森山大道不停地拍摄着,而这本书就是他语言的“街拍”集。
 赤坂英人
 大家好,我是森山,请多多指教。上次来这里做讲座,已经是很久之前了。今天和下个月,我想以对话的方式和大家做一个交流。这次我早期的作品在这里展出,所以借这个机会,我说几句。我希望大家踊跃提问,就摄影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可以的话我想以这种方式展开今天的对话。
 我从事摄影已经有40多年了,陈列在这个会场上的照片主要是我最初十年左右拍的作品,即1961年我从大阪来到东京直到1971年前后。现在是基本上不会印小样了,刚开始的时候印小样也是认认真真地做,其中有几幅也陈列在这里。
 正巧现在在川崎市民美术馆也有一个我的影展,比这个稍大一点,那个会场上的初期作品和这里展出的不同,这里的作品都是至今为止没有在摄影集、杂志上印刷刊载过的。即使对于作者我来说,这些照片也会让我产生那种好久没见的怀念之情。负责这次照片筛选和整体构成的大竹昭子女士也给了我很多意见。其中,大竹女士说到我的这些照片都很污秽。她的“污秽”并没有贬义,就像她所说的,我自己也觉得这些照片印放得非常粗糙。粗糙并不是指故意偷工减料使它成像颗粒粗大,说逼不得已是有点夸张,但自己当时那种拍了马上想看、想冲印的迫不及待的心情,从中可以一目了然。现在看着这些照片,我还是能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心情。
 像是计着秒表进行印放或是进行试冲印,这种做法我从那时起就完全不能接受,我总是突然心血来潮就直接冲印了。学校里当然不是这样教暗房作业的,我也并不觉得这样好,只是从年轻时起就习惯了自己的这种印放方式。把刚拍的照片带到暗房里,仅凭一种感觉进行冲印。所以有可能,很多时候这种感觉与印放时的某种粗糙度相关联,从而形成了这种脱离传统照片规范的比较粗野的效果。但是,我觉得从中却能真实反映出我对所拍照片的感情之强烈,不是恳切认真细致的印放而是一鼓作气地冲印,就像是将年轻时自己一气呵成的想法定格在胶片上,既使几十年过后也能清楚地从中看到。
 现在的话,基本上是不会印小样了。出一本书的话要拍五、六百卷,我都先不冲,而是把胶卷都积攒起来。其实拍完后将胶卷积攒起来长期搁置不好。之后,我会花一周左右的时间把所有的胶卷都冲出来,接着再一点一点洗照片。一般都这样做。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方式好,所以大家不需要效仿,每个摄影师都有各自不同的冲洗方式,包括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同的时间间隔。我的话,是和自己生理周期相应的,一种与粗糙摄影的交往方式。当然这其中并不都只是粗糙,还有我自己对摄影的各种各样的思考与调整。摄影现场与印放现场正因操作情况不同,在成像中起着相同或相异的权重,对于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因为我只拍黑白照片,所以,暗房和摄影现场又不同,是另外的一个现场。就像拍照的时候似乎会有各式各样数之不尽的发现与邂逅,暗房作业、印放作业在不同的相位上也会有无数的邂逅与发现。到现在为止我几十年不间断的拍摄、冲印着黑白照片,我想今后大概也会这样走下去。那么,请大家自由提问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