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 內容簡介: |   
          |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儒教简史》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儒教简史》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 關於作者: |   
          | 李申,1946年生,河南孟津县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上下卷)《宗教论》(三卷本)《隋唐三教哲学》《简明儒学史》《道教本论》《气范畴通论》《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等。已在我社出版《宗教简史》一书。 |  
         
          | 目錄: |   
          | 导言:儒教和传统宗教 第一章 孔子以前的宗教传统
 一 绝地天通
 二 以德配天
 
 第二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
 一 礼崩乐坏时代
 二 争鸣诸子与传统宗教
 三 儒家与传统宗教
 
 第三章 独尊儒术以前的宗教改革
 一 阴阳家的法天而治和天人感应
 二 师的确立和上帝祭坛的迁移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宗教改革
 一 汉初儒者兴明堂、改正朔的呼声
 二 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一:独尊儒术
 三 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二:人的努力可改变天命
 四 董仲舒改教主张之三:天人感应说
 五 董仲舒对传统宗教礼仪的坚持与改进
 六 汉武帝与儒者改制呼声的落实状况
 七 儒教为确立自己上帝的初步努力
 
 第五章 儒教宗教制度的建立
 一 宗庙制度的建立
 二 郊祀制度的建立
 三 上帝新观念的初创
 四 孔子祭祀的建立
 
 第六章 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争论和唐代制礼
 一 上帝名号的改革
 二 上帝的身份和形象
 三 社稷神属性的改变
 四 禘礼的质变
 五 祭孔制度的发展
 六 集大成的《开元礼》
 
 第七章 宋代儒教新教义改革的前奏
 一 儒教新教义的远期前奏
 二 新的经典和新的圣人
 三 新的理论准备
 ……
 第八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
 第九章 康有为的儒教改革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第二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 一 礼崩乐坏时代
 
 传统宗教在周朝曾经有一个黄金时代。所谓“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自然也平静安宁,度过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周康王死,昭王即位,“王道微缺”。昭王南巡不返,是中央政权衰落的开始。昭王死,穆王继位,“王道衰微”(《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是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国家政治的衰落,也是宗教基础的动摇。此后周代经过一系列的动乱,终于导致平王东迁,西周结束,而传统宗教也迎来了所谓的“礼崩乐坏”时期。
 
 “礼崩乐坏”概念大约出于《论语》。其《阳货篇》载宰我议论道:历史学家描述孑L子时代社会秩序混乱的基本概念。《史记·礼书》载: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应劭《风俗通义》卷六道:
 
 其后周室陵迟,礼乐崩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弥以放远,滔湮心耳,乃忘平和,乱政伤民,致疾损寿。“礼废乐坏”一词,在汉代曾被用来描述孔子时代宗教政治秩序混乱的状况。晋代,有人用“礼崩乐坏”来描述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晋书·冯跋传》载:
 
 跋下书日:“武以平乱,文以经务,宁国济俗,实所凭焉。自顷丧难,礼崩乐坏,闾阎绝讽诵之音,后行无庠序之教,子衿之叹复兴于今,岂所以穆章风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