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站在自己这边
》
售價:HK$
60.5

《
micro:bit 硬件编程快速入门与综合实战
》
售價:HK$
74.8

《
南宋新出碑志文献辑补
》
售價:HK$
217.8

《
故宫博物院百年百事
》
售價:HK$
140.8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
售價:HK$
94.6

《
中国ESG卓越实践(2024) 探索创新ESG中国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
售價:HK$
217.8

《
大浪淘沙:从五代到十国 王宏杰五代史三部曲系列 一部生动而富有深度的乱世长卷 一幅反映人性的丰富画卷
》
售價:HK$
105.6

《
第八个侦探
》
售價:HK$
65.8
|
| 內容簡介: |
|
在全球化时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文化遗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最后的碉楼:东莲花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为个案,从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视角聚焦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与生活样态。以“最后的碉楼”命名的民族志书写,不仅意在凸显碉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志,在地理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层面的重要意义,还是对东莲花村回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的文化完整性、典型意义及其生存危机的隐喻。东莲花村与巍山县其他回村共同构成一个特殊的回族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因为与杜文秀起义及马帮商贸相关而更显沧桑厚重。与此相关的碉楼民居等文物古迹和传统的民族民俗活动,共同构成这一文化圈人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成为当下东莲花村借以发展的珍贵财富。《最后的碉楼:东莲花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围绕东莲花回族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和民俗社会生活展开研究。内容包括村落概况、马帮商贸的历史记忆、村落文化符号、乡土民俗、集体生活、小村落与大社会互动的变迁之道、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发展之路等。
|
| 關於作者: |
桂榕,回族,云南罗平人,民族学博士,旅游管理博士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类学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回族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人类学。在《民族研究》《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历史·文化·现实:国家认同与社会调适——云南回族社区个案研究》。主持课题多项。
张晓燕,刚族,青海西宁人,民族学硕士,人类学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回族文化和博物馆学。在《回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
|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研究的人类学视角
三、回族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研究现状
四、云南回族概况及个案点特色
五、本书研究思路、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概况:村落的区域社会史
一、东莲花村概况
二、东莲花村的由来
三、东莲花村的历史沿革
四、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五、民族历史文化遗存
第二章 历史记忆:马帮商贸的辉煌
一、回族马帮与西南丝绸之路
二、蒙化回族的马帮商贸
三、东莲花村的马帮商贸
第三章 文化符号:村落标志性建筑
一、清真寺
二、碉楼民居
第四章 乡土民俗:文化空间与传统习俗
一、回族民俗的宗教文化特征
二、日常生活空间
三、人生阈限空间
四、节日聚合文化空间
五、民俗文化空间意义解读
六、传统习俗
第五章 集体生活:哲玛提社群文化模式
一、回民认同与人际关系网络
二、小哲玛提公共空间:村落集体生活
三、大哲玛提公共空间:跨村落的集体生活
第六章 变迁之道:小村落与大社会的互动
一、社会变迁概述
二、变迁之道:伊斯兰教两世吉庆观的践行
三、国家力量对村落的影响
第七章 发展之路: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
一、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背后的故事
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
三、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对策建议
结语:历史记忆、文化空间与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1 村寨大事记
附录2 村寨调查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家户基本情况调查表暨调查问卷
附录5 插图、表格、照片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