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 李建平、张中良编著的《抗战文化研究第6辑》以传承抗战精神,铸造中华国魂为宗旨,以发掘抗战文化史料,研究抗战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当代价值,探讨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为重点,以期将抗日战争研究和抗战文化研究推向深入,造就新境。 |  
         
          | 目錄: |   
          | 历史当代性研究 桂林抗战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史迪威公路抗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分析
 思潮与运动
 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
 桂林抗战文化城文艺翻译活动的成就及贡献
 苏北抗战文化社团“文化村”与“湖海艺文社”述评
 人物研究
 现代作家在抗战时期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位置——以郭沫若、沈从文的关系为出发点
 荆楚大地的忠诚卫士——郭沫若在武汉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
 李宗仁与抗战文化名城老河口
 抗战时期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宋斐如
 抗战时期文化人在桂林的生活景象
 文本论析
 抗战文学与衡阳保卫战
 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历史价值
 歌咏台湾的抗日爱国诗歌(1895-1945)探析
 简论有关滇缅抗战的纪实文学
 从现当代文学看抗战时期中原灾荒的赈济
 抗战时期《文艺月刊》对游击战的反映
 《一九四一年轰炸集》与《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的诗史互证
 抗战艺术研究
 真实而惨痛 辉煌而悲壮——1931-1945抗战题材电影巡略
 全国抗战时期文艺跨域传通的多重面向——以苏联话剧《怒吼吧,中国!》为中心
 桂林文化城期间对国画理论的建设
 中国现代版画园地——奇葩———试评抗战时期黄新波的版画创作
 书评与史料
 一篇不该被湮没的重要佚文——对《七年来的上海杂志事业》的考辨与再读
 魏华龄及其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兼评《桂林抗战文化史》
 雄心驱寇诗为剑——评《柳州抗战诗词选》
 抗日战争时期端木蕻良活动年谱(1937-1945)
 《救亡日报》大事记(下)
 研究档案库
 重庆图书馆——中国抗战文献的府库
 抗日历史问题第十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魏华龄《桂林抗战文化史》学术座谈会综述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大事记(2002- 2011年)
 “中国知网”《抗战文化研究》(2010年度)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
 后记
 征稿启事
 |  
         
          | 內容試閱: |   
          | 六、告别江城 扬子江边的日日夜夜,斗争是激烈的,工作是繁忙的,然而郭沫若始终生活在战友和同志们温暖的友爱之中。他从广州到武汉后,第二天就被叶挺同志拉到太和街26号“新四军办事处”下榻。当时叶挺肩负党的重托,从延安来到武汉,会集八省游击健儿,出任新四军军长,负责汉口新四军办事处的组建工作。两位老友阔别既久,如今朝夕相处,常常促膝深谈,彻夜不眠。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使他们痛心疾首,满怀忧愤;群情激昂,日益高涨的抗战声浪又使他们满怀热望,激动不已。一天,他们又在一起畅谈,越谈越激动。郭沫若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来踱去,看看站在面前的这位戎马倥偬,壮怀激烈的将军,想着他少小从军,七载征战,十年流亡的非凡经历,不禁百感交集。他猛地走到桌前,哗啦展开一张大纸,饱饱地蘸上一笔浓墨,不假思索,飞龙走蛇地题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几个字,并将其写成一轴条幅赠给叶挺。这是叶将军最喜爱的论语中的两句,叶挺大声读了一遍,两人四目相对,都爽朗地笑了。这张珍贵的条幅,叶挺一直把它挂在自己的住房。皖南三年,出生入死,须臾不离,高悬居室之中作为座右铭。茂林惨变,身陷囹圄,叶挺将它刻画于狱壁之上,鞭策自励。这轴条幅不仅是他们友谊的信物,也寄托着郭沫若矢志抗敌的决心。
 郭沫若到汉的第二天晚上,八路军办事处的屋子里,欢声笑语,一片欢腾。郭沫若在这里见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博古、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与他们畅叙别情,纵谈国事直到夜深才依依而别。郭沫若和周恩来同志更是亲密无间,情深谊长,他们曾同住于珞珈山上和汉口租界(鄱阳街1号),一起共商大计,运筹帷幄,一起出席会议,巡视工作。2月,在他坚辞不就三厅厅长之职时,周恩来同志婉言相劝,晓以大义;5月,在他工作受到碍难心情焦躁时,周恩来同志又亲切开导。7月17日,是郭老从日本返回祖国投身抗战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珞珈山的郭老寓所,周恩来同志主持召开了三厅同人参加的纪念会,胡愈之、邓颖超、田汉、洪深等老朋友和孩子剧团的三位小代表都来了。客室挤得满满的,在由衷的赞许、美好的祝愿面前,一向善于辞令的郭老却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简单然而深情的小小纪念会,春风般温暖着郭沫若的心。周恩来的帮助和支持,对郭老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武汉时期的共同战斗,是他们友谊诗篇中重要的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