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
售價:HK$
85.8

《
我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49.5

《
大数据之路2:数据更普惠,商业更智能
》
售價:HK$
107.8

《
杂草的奇迹(杂草学家稻垣荣洋精心总结 脚下蔓延的杂草生存策略)
》
售價:HK$
52.8

《
在火星买房:太空移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售價:HK$
86.9

《
人生拒绝清单
》
售價:HK$
52.8

《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
》
售價:HK$
60.5

《
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預售,預計三月到貨)
》
售價:HK$
217.8
|
內容簡介: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航程。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制改革包括行政权力结构变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服务方式手段创新等。40多年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
關於作者: |
魏礼群,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体制改革和法规司司长,国家计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参加或主持过党中央、国务院大量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包括:参加中国共产党十三大至十八大报告以及许多次中央全会重大决定的起草;1999年至2008年连续十年负责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至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重要文件起草。负责或参与起草各种重要文稿3000余件。主持或参与12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出版个人专著20多部,主编著作130多部。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应用经济学组召集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西部开发人才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王满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全国行政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政务服务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副主席、国际行政科学学会规划与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出版个人著作共2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多篇,多次获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咨询成果奖。曾数次参与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和文稿起草;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2个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数十个,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多次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等国际组织的咨询专家。
|
目錄:
|
第一部分
历程篇
总 论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3
第一章 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历程 41
第一节 1978—199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42
第二节 1993—201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52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 69
第二章 转变政府职能 81
第一节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定位 81
第二节 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 85
第三节 构建科学的政府职能体系 91
第三章 调整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 119
第一节 恢复乡镇建制,设立经济特区 119
第二节 优化省级、副省级行政区划设置 122
第三节 撤县设市、撤县设区、撤乡并镇 126
第四节 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136
第五节 设立经济新区 139
第四章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147
第一节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147
第二节 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行集成式政务服务 159
第三节 建设数字政府 171
第五章 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187
第一节 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87
第二节 持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209
第六章 确立并完善公务员制度 227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的研究论证和试点探索 227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实施和规范完备 231
第三节 公务员制度的深化改革和优化完善 238
第七章 构建应急管理体系 247
第一节 向现代应急管理体系转型 247
第二节 初步建设以“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 253
第三节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完善 265
第四节 加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73
主要参考资料 287
政策法规 2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2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 29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 实施方案的决议 297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的通知 298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 301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30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31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 方案的决定 31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32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326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333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 336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340
民政部关于严格行政区划建制表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35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工作的意见》 354
第二部分
史料篇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362
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的意见 392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 399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4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4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 422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430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435
期刊摘要 443
改革干部制度的战略决策 443
特大城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探索 444
关于机构改革问题的若干思考 445
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实施步骤和难点 445
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与进程(1982—1988) 446
行政区划改革战略刍议 446
论政府机构的重新定位 447
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兼论行政机构改革的长期性 448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449
适度政府规模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 449
对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探讨 450
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451
深圳经济特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窗口 —以深圳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窗口作用论述为中心 451
职能整合与机构重组:关于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452
新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路径依赖分析 452
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453
对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考 453
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454
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当下操作 455
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 455
撤县设市、行政扩权与经济增长 —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456
“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 457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 457
百年来党领导行政体制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458
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价 459
著作介绍 461
《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 461
《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 462
《行政体制改革论》 462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研究》 463
《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40年》 464
《中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研究》 464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纲》 465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问题和对策研究》 465
重要文献索引 467
政策文件 467
法律规章 471
期刊文献 473
图书著作 483
报纸文章 486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大事记 489
|
內容試閱:
|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艰苦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新中国国家制度要求、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不断深化,与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这一改革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打破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
(1978—1992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构建了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这种行政体制对于巩固国家政权、推动国家建设和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国家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抑制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通过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这一阶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破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国家权力结构
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权力结构作了非常调整,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使行政权力弱化。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机构得到恢复和加强。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政社合一体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1980年6月,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悄然摘下,成为中国“撤社建乡”的首例。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废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截至1985年6月,全国农村建乡工作全部完成。政社分开后,全国共建立92000多个乡(包括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2.以精简机构和编制为重点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和社会正常秩序,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和完善党和国家的组织体系、组织和领导制度,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推进民主法制工作。为此,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机构得以恢复重建,同时建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很多受到迫害的干部复出,导致机构、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数量急剧膨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突出。1981年,国务院机构达到一百个。因此,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1982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强调指出: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这确是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1982年开始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精兵简政。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数量由100个减少到61个;部委工作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少到3万人;国务院副总理职位从13个减至2个,同时增设了国务委员职位。地方政府机构随之也进行了改革,机构数量大幅减少。1988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适应,我国启动了第二轮政府机构改革。这轮改革围绕减少对市场、企业的直接干预,向企业下放更多生产经营自主权,重点对专业经济部门进行了精简。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数量由72个减至66个。为防止机构和编制精简后又膨胀,这轮改革开始实行对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规定的“三定”制度,这对于规范和控制各级政府机构设置、职责配置、人员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方式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始终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线与核心,其实质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等问题,以经济事务管理为重点,党和国家大力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要逐步改革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政府职能要自觉地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此后,几乎历次机构改革都强调通过机构调整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