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系统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本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理论相结合以及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线索,分析总结了他们所提出的党的建设思想,为系统、全面、快捷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和借鉴指导。
2.指导性: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走到实际中去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原理的历史轨迹和体系为架构,着眼于现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梳理和阐释,密切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和现实来总结党的建设历程和基本经验,对党的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党的建设的理论经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搞好党的建设的自觉性,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走到实际中去,为现实服务。
3.实用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的认识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述,在拓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方面作了努力,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系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述,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线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了他们所提出的党的建设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理论联系实际,既讲清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本身发展的客观逻辑,又较好地实现了历史、理论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
關於作者: |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方面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重点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等。著有《〈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大历史观背景下三个中国故事》《走近中国共产党》《大党工程:一个百年大党是怎样炼成的》等。
|
目錄: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背景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
第二章 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第一节 列宁党的学说创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列宁党的学说创立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三节 列宁党的学说创立和发展的几本名著
第四节 列宁党的学说创立和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
第一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列宁晚年执政党建设的主要探索
第四章 毛泽东建党学说
第一节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
第一节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党的八大与执政党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第三节 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艰辛探索
第六章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构想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八章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三节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九章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内容
第四节 加强党内监督
第五节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第十章 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确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第三节 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
第四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创新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这套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系列教材出版面世,权作我们党建部全体教员为党的二十大献上的一丛鲜花。我代表党建部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谈一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期待全国党建学人和读者朋友的指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贯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上,提出重大理念创新,作出重大理论贡献,取得重大实践成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理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念创新。一是创立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伟大革命精神的党。一部党的历史,就是党成功推进社会革命、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党既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提出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强调“两个维护”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强调“两个维护”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为“两个维护”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两个维护”所维护的是党的领导的权威,是党的领导制度的权威,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权威,是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的权威。既然“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那么,是否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就决定了新时代能否做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就决定了新时代能否发挥好党的领导的最大制度优势和提高党的领导的制度效能。因此,“两个维护”是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正确决策得到快速有效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全面领导能够落地生根的强大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
三是创立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全部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各级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新时代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就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四是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五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理念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思想建党,就是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推进理论强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六是确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理念创新。新时代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准确把握好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七是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理念创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认清“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八是创立党的纪律建设理论,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创新党内法规制度,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用铁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严守党的纪律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遵守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根本职责,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九是坚持依规治党,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理念创新。坚持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坚持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以制度建设巩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坚持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狠抓党内法规的执行,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两者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
十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实现反腐败斗争理念创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进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结合。完善巡视巡察工作,增强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构建“三不”一体推进的反腐败体制机制。
十一是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理念创新。领导 14 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灌注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些本领和能力,既是硬性标准,也是刚性要求,同时也是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保障,是干事创业必备的“基本功”。
十二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理念创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我们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那就无坚不摧。而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变质、变色、变味,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十三是创立伟大建党精神理论。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必须准确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继续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背景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和理论,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近两个世纪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也不可能产生,《共产党宣言》也不可能发表。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15 世纪就已萌芽。16 世纪 60— 70 年代,荷兰发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在 1640—1688 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到 18 世纪中叶,稳步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已经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羁绊,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其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随后,欧洲各国逐步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工业革命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影响。第一,经过工业革命,工厂手工业被大机器工业所代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第二,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只靠血统或出身高贵就可以不劳而获的观念在动摇,自由、平等这些资产阶级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社会现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化。第三,由于现代生产力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展,带动了人们精神上的解放,人类思想文明成果有了前所未有的收获。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但资本主义发展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逐渐表现出它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它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谓生产社会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从分散的个人行动变为许多人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社会行动;产品也从个人劳动成果变成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成果。社会化生产的这种性质,不能容忍生产资料和产品私人占有,它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和社会支配,对生产实行统一的社会管理,并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化劳动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劳而获地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这样就产生了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这样,资本家总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强化管理,加大对劳动者的剥削,以打败竞争对手,攫取更多的利润。这就造成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竞争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生产的正常比例遭到破坏,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像资产阶级所宣扬的那样,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上实现了人类理性。相反,它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严重滞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适应,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也越来越严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社会包括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就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首先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即资本主义社会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能被推翻,要实现暴力革命需要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在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形成和发展起来。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在英国。1679 年 5 月,英国议会围绕着约克公爵(即后来的詹姆斯二世)是否继承王位问题,形成了两股相互对立的势力。赞成者被骂作“辉格”(意为苏格兰强盗),反对者则被对方斥为“托利”(意为爱尔兰歹徒)。后来这两股势力在议会中互相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逐渐形成了两大党派。虽然他们还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既无固定的组织系统,也无政治纲领和相对固定的领袖,但已经是政党的萌芽了。
政党实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实际上是资本家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在政治上想同封建贵族分权。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上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废除了封建特权,有了自由竞争的环境,就必然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在确立了这种制度之后,就要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表现在资产阶级内部就是要求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成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
资本主义议会制的出现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在议会中为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而组织起政党。1688 年英国发生所谓的“光荣革命”,政党作为资产阶级议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进入英国政体中,政党也随着这个政体产生和发展起来。
政党的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各个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建立了政党。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从根本上讲,政党是阶级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工具。但政党也有一种社会功能,政党的这种功能在政治社会的发展中表现为:第一,反映社会需求。社会各个阶层通过政党反映自己的需要,首先是反映自己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需求。第二,提供社会和政府管理人员。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政党可以通过推荐它的成员出任公职来实施自己的政策。第三,制定政策。政党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来宣传自己,赢得支持,而社会也根据各党的纲领和政策来判断这个党的利益背景和价值观。第四,政治整合。政党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除了作为阶级的代言人,还要考虑整合社会需要,否则就不能吸引最广泛的群众。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就带有整合社会需要的功能。如果没有政党的有效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就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第五,政治宣传和灌输。为了赢得最广泛的群众,政党必须进行最广泛的政治动员,首先是党内的政治动员,进行党内教育。除了教育党员和干部外,还对党外群众进行政治宣传,使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他们。
19 世纪 3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包括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分析和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政党的发展已脱离了单纯宗派小集团时期,而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机器之内,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的模型。以英国为例,1832 年的选举改革,扩大了选民的范围,政党更加注重自身的活动。1833 年,托利党改称保守党,并在全国设立保守党本部,协调其活动。1839 年,辉格党改称自由党,并建立了全国性组织。两党还先后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党的全国领导机构和制定统一的党纲。两党以从议会内的政治集团,发展成为全国性和群众性的旨在夺取议会选举胜利从而上台执政的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两党在议会内外争夺权力。
19 世纪 30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代的物质和经济事实,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根源和基础。而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新变化,也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注意。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各个政党的活动构成了他们对政党的最初看法。在已知的最早的马克思的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尽管他还没有摆脱黑格尔的影响,把国家和法看作是人类理性的化身,但对政党已经认识到它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这一思想在恩格斯那里更为明显。在 1842 年写的《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国内危机》和《各个政党的立场》等文章中,恩格斯甚至在这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党派、国家还有法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他还预见到工人政党将成为英国政坛上的重要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