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变频正弦混沌神经网络分析与设计
》
售價:HK$
63.8
《
人性、股市与兴衰周期
》
售價:HK$
72.6
《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
》
售價:HK$
96.8
《
海德格尔文集:宗教生活现象学
》
售價:HK$
151.8
《
案析口腔黏膜病学(第3版)
》
售價:HK$
391.6
《
光年
》
售價:HK$
79.2
《
面向2035特种加工技术路线图
》
售價:HK$
96.8
《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聊出来的三国”系列在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中的人物聊天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线,以聊天为点,还原了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建安十三年》作者锋云诚意之作!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刘备及其追随者们如何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的曲折创业期,赤壁获胜后借失荆州、夷陵惨败、北伐南征的艰难守业期,以及蜀汉政权汉中失利、成都出降的无奈败业期。
★以历史对话为中心,既有明确的主题,又有深刻的分析;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深远的影响;既有原文节选,又有现代启示。让我们在倾听古人聊天的同时,又能与古人聊天,令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颠覆传统的历史叙写方式,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轻松读三国。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刘备及其追随者们如何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的曲折创业期,赤壁获胜后借失荆州、夷陵惨败、北伐南征的艰难守业期,以及蜀汉政权汉中失利、成都出降的无奈败业期。
“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留下的聊天记录并不多,但几乎每一次聊天都意义非凡,都意味着一些变革的发生。与太史慈的一番对话,为何觉醒了当时的平原相?青梅煮酒畅饮间,刘皇叔为何惊慌失了态?“隆中对”是知名的,但为何又是致命的?刘琦求计诸葛亮,上楼抽梯为哪般?对于鲁肃“借荆州”的创新提法,孙权为何点头称是?取益州与守信义这一对矛盾,刘备如何由庞统的“权变”理论中找到解决之道?白帝托孤中暗藏着何种转折?《出师表》中埋藏着哪些精妙设计?对于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为何诸葛亮的评价是“悬危”?为何与后主的一番对话后,大将军姜维竟然大气不敢出,自此常驻沓上?乐不思蜀中,又掩藏着刘禅这个亡国之君怎样的秘辛?
在这段纷繁的历史之中,每一段的聊天均含义深刻,影响至远,但这些聊天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如何有意无意间促成了改变?作者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
關於作者: |
锋云(青年历史学者)
生于孔孟之乡,
学于清华北大,
行于庙堂江湖,
醉于经史子集。
|
目錄:
|
引言? 兵革之外
篇? 天地英雄
第 1 章? 剩者为王:从幽州到荆州
1.1 涿郡少年的自我预言——刘备对话叔父 // 007
1.2 平原国相的自我觉醒——刘备对话太史慈 // 012
1.3 徐州新主的内引外联——徐州使者对话袁绍 // 016
1.4 落魄枭雄的绝佳人缘——吕布对话袁涣 // 020
1.5 青梅煮酒的英雄交锋——刘备对话曹操 // 024
1.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关羽对话张辽 // 030
1.7 髀里肉生的荆州岁月——刘备对话刘表 // 034
1.8 有事没事,找找猎头——刘备对话司马徽、徐庶 // 037
第 2 章? 如鱼得水:从隆中到赤壁
2.1 致命的“隆中对”——诸葛亮对话刘备 // 051
2.2 上楼去梯为哪般——诸葛亮对话刘琦 // 059
2.3 此一时,彼一时——刘表托孤刘备 // 063
2.4 做大事以人为本——刘备对话手下 // 067
2.5 柳暗花明又一村——鲁肃对话孙权、刘备 // 070
2.6 英雄无用武之地——诸葛亮对话孙权 // 074
2.7 我的别名叫“留备”——刘备对话周瑜 // 079
2.8 荆州险中求——刘备对话庞统 // 082
第 3 章? 得益失荆:从荆州到益州
3.1 大业相反乃相成——刘备对话孙权、庞统 // 093
3.2 借把快刀杀张鲁——张松对话刘璋 // 100
3.3 上中下策任你选——刘备对话庞统 // 105
3.4 天赐良机取汉中——刘备对话法正 // 112
3.5 不拘一格用人才——刘备对话魏延 // 119
3.6 芳兰生门必须锄——刘备对话张裕、彭羕对话马超 // 131
3.7 关羽听我的——刘备对话诸葛亮、费诗对话关羽 // 137
3.8 以关羽的名义——刘备对话赵云、黄权 // 150
3.9 蜀将的异国际遇——曹丕对话黄权、虞翻对话麋芳、孙权对话张裔 // 154
3.10 蜀汉的制度转轨——刘备对话诸葛亮 // 163
第二篇? 蜀汉兵革
第 4 章? 鞠躬尽瘁:从南征到北伐
4.1 收拾人心——诸葛亮对话杜微 // 171
4.2 执法如秤——诸葛亮对话法正、蒋琬 // 176
4.3 分合有常——诸葛亮对话邓芝,邓芝、宗预、步骘、朱然对话 孙权 // 190
4.4 唇枪舌战——伊籍对话孙权、薛综对话张奉 // 197
4.5 攻心为上——诸葛亮对话马谡、孟获 // 201
4.6 临表涕零——诸葛亮与《出师表》// 207
4.7 兵出祁山——诸葛亮对话魏延、邓芝 // 216
4.8 致命短板——诸葛亮对话郝昭、曹叡对话张郃 // 225
第 5 章? 妄自菲薄:从蒋琬到姜维
5.1 生前身后——费祎对话魏延、费祎对话孙权、诸葛亮对话李福 // 231
5.2 自知之明——蒋琬对话诸人 // 240
5.3 三座大山——司马懿对话郭淮,司马昭对话武陔,郭淮、陈泰、邓艾对话众将领 // 245
5.4 沓中种麦——姜维对话刘禅 // 257
5.5 生死汉中——王平对话诸将 // 264
5.6 因馀之国——高贤卿对话伏愚子 // 269
5.7 备而禅之——谯周对话杜琼 // 274
5.8 不战而降——谯周对话刘禅 // 278
5.9 胆大如斗——姜维对话锺会 // 281
5.10 谁扶阿斗——刘禅对话司马昭、孟光对话郤正 // 286
后记 // 295
参考文献 // 299
|
內容試閱:
|
引言
兵革之外
这本书之所以叫“蜀汉兵革”,源于一个“霸”字。曹刘孙三家虽然各自称帝,但按照中华大一统的观念,严格来说,他们成就的并非帝业而是霸业,他们也并非帝王而是霸主。而如果要对他们的霸业加以区分的话,那蜀汉无疑就是“霸”字中的那个“革”字。
首先,从地理方位来看,按照上北下南的说法,偏霸西南方的蜀汉无疑与“霸”字左下方的“革”字相对应。其次,从政权性质来看,蜀汉是个由一帮以刘备为首的雇佣兵逐步发展起来的军事集团,那时老兵又被称为老革,一群老革通过一路兵革打出一个政权,也的确当得起这个“革”字。后,也是重要的,这样一群成长在北方幽燕大地的老革后竟然一路南下成了巴蜀之地的主人,其间必然一路波折、一路变革,而正是这些变革成就了这一政权。当然,这些变革必然少不了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刘备以及他的那些聊天。
与曹操如豪雨般密集的聊天记录相比,“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留下的聊天记录并不多,但几乎每一次聊天都意义非凡,都意味着一些变革的发生。担任平原相时,面对太史慈的求救,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带来了刘备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此走上了“信大义于天下”的独特竞争之路。陶谦去世后,正是众人拥戴和劝进式的一番群聊,使刘备以一方诸侯的身份崛起于徐州。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那次聊天,刘备的一番韬晦之辞,既让他躲过了一劫,也让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曹的不归路。与诸葛亮在南阳草庐中的那次聊天,毫无疑问让刘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到了一个美丽新世界。白帝城中的那次聊天,则开启了蜀汉帝国翻天覆地的制度转轨。一次聊天,一场变革,刘备做到了。
同样,与曹操找人聊天是为了求计问策不同,刘备在聊天中的发问往往并不是在寻找答案,而更像是在确认和求证自己内心中的答案。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不是在问孔融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而是在让太史慈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江湖名声。一句“袁公路近在寿春,……君可以州与之”,不是真的让大家把徐州交给袁术,而是向大家求证对抗袁术的可行性。一句“卿居之欲云何”,不是真的考验魏延承担镇守汉中重任的能力,而是想让大家通过魏延的回答明白自己选择魏延的正确和英明。一句“谁可代者”,不是真想让李恢推荐出一个担任庲降都督的合适人选,而是在试探李恢本人是否有意又是否适合担任庲降都督。如此看来,刘备虽然“喜怒不形于色”,但心思却十分细腻。
与曹操通过别人的回答来修正自己的行动不同,谈话前就心有定见的刘备往往很难再听进聊天中新提出的不同意见。借荆州前,即使诸葛亮等人反复劝谏,刘备还是执意亲自前往东吴“求取荆州”。只是在成功得到荆州并从庞统那里确认了风险之后,刘备才心有余悸地认为那是“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关羽丢失荆州后,即使赵云等“群臣谏者甚众”,刘备却“皆不听”,执意踏上了东征的不归途。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慨地说了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由此可见,有时候刘备的执着已经到了诸葛亮也劝不动的程度。
当然,刘备也不是总提假问题,真遇到没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也会真的虚心求教,并且还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寄寓刘表后,面对人才缺乏、思路匮乏、事业困乏的局面,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结果得到了“此间自有伏龙、凤雏”的满意答案。随之,刘备三顾茅庐,诚心向诸葛亮询问“计将安出”,终于得到了一张“跨有荆、益”“结好孙权”的战略蓝图。
虽然刘备留下的聊天记录并不多,其中自己表态发言的更是少,但在这少之又少的主动表态中却不乏让人难忘的经典话语。长坂坡前,面对蠕行的队伍和将至的追兵,刘备一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不仅坚守住了自己的原则立场,而且赢得了士心民心。借荆州后,刘备一句“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不仅复盘了当初的形势和判断,而且留下了“英雄所见略同”这样一个成语。取益州前,刘备一句“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不仅表明了与曹操死磕到底的态度,而且阐述了自己差异化竞争的原则。取汉中后,刘备一句“芳兰生门,不得不锄”,不仅让张裕脑袋落地,而且让蜀中士人不寒而栗。白帝城中,刘备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不仅牢牢锁住了诸葛亮的心,而且成为后世绕不开的话题。如此看来,刘备也算得上是制造热点的高手了。
与刘备的言简意深不同,“开诚布公”的诸葛亮是一个聊起天来言繁意浅的人。在三国的所有对策中,“隆中对”是长缜密的,在这场事关未来的聊天中,刘备只是串场似地说了三句话,而诸葛亮却洋洋洒洒说了十句话。在那场促成孙刘联盟的聊天中,诸葛亮更是抽丝剥茧、引经据典,生生与孙权交锋了三个回合,留下了长长的一段聊天记录。在那篇可以看成与刘禅书面聊天的《出师表》中,诸葛亮更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仅 “先帝”就被提到了 13 次。其实,不是诸葛亮不会说短话,而是担心自己说短了别人理解不透或者认为自己藏着掖着。如此看来,高智商也有高智商的短板,开诚布公也有开诚布公的苦恼。
实际上,虽然诸葛亮说话唠叨,但有些话却是怎么聊也不会说出口的,比如“隆中对”中的道德悖论,再比如《出师表》中的制度囚笼,这些秘密一旦点破,破茧而出就变成了作茧自缚了。该聊的一定要聊透,不该聊的半个字也别吐,聊天就是这么有意思。
好了,不多剧透了,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详聊蜀汉的兵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