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編輯推薦: |
怀旧的主题,魂牵梦绕的儿时生活,是一代人的记忆。离开纷杂的都市,回归乡野闲适的生活,是不少人求而不得的梦。求而不得的不仅仅是旧时时光,还有我们的心。
☆谁不曾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谁不曾有过童年不足为外人道的糗事、趣事?
书中展现的作家的童年趣事也是你我他的童年,是一代人的深刻记忆。
☆求而不得的不仅仅是旧时时光?
久居纷杂的都市,回归乡野闲适的生活,是不少人求而不得的梦。求而不得的不仅仅是旧时时光,还有我们的心。本书能给读者一份安宁、闲适和美好,聊以慰藉不能回的遗憾。
☆翻开本书,圆梦进行时
本书优美的文笔、熟悉写的图片传递着美好的意境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向往。能引发一代人的共鸣,同时也能给未有这种经历的读者朋友,尤其是学生带来新视野。
|
內容簡介: |
本书结合童年记忆,讲述乡情民俗。还原乡野生活的悠闲与质朴,淡定从容,随意随缘。趣味横生、饱乡情的文字风格展现出淳朴自然的乡土人情,让人读来不禁怀念悠长而美好的过往岁月。能引发一代人的共鸣,同时也能给未有这种经历的学生带来新视野。
|
關於作者: |
月满天心,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职业作家。已出版《诗经里的滚滚红尘》《千年烟月在》《长相思不相负》《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一轮圆月耀天心》《茶缘心语》《美人醉》《走婚时代的爱情》《从前日色慢》等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各类文字500万,多部小说签约影视剧。
|
目錄:
|
农事:四季情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002 ... 花生的一生
011 ... 剥玉米
018 ... 鬼子姜
023 ... 大麻子
028 ... 晒秋
034 ... 甜甘蔗
039 ... 间苗
044 ... 小拉车
050 ... 豌豆
生灵:春告鸟
鸟是世间的精灵
064 ... 蛇雕大战
069 ... 胡巴剌子
073 ... 灵鸟抽签
078 ... 麻雀
084 ... 燕子来时
089 ... 布谷
094 ... 王刚哥
乡野:草木缘
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万物共生,草木,是曾经的记忆,也是生命的自由
100 ... 马兰头
104 ... 毛毛草
109 ... 麦秸秆戒指
113 ... 芦苇翩翩
118 ... 金雀花
122 ... 花之露
127 ... 蚂蚱菜与青麻菜
长大:慢时光
鸟是世间的精灵
136 ... 自行车趣事
141 ... 方宝以及卡片
145 ... 代课老师
151 ... 聊斋
156 ... 诡异野兔
161 ... 走冰
167 ... 冰花后·雾凇里
172 ... 荒坟里走出一只动物
177 ... 抓蝌蚪
人们:人世间
人生一世,春花秋月,终不过:犹陪落日泛秋声
184 ... 易姓
189 ... 来历不明的女人
193 ... 一对怪夫妻
199 ... 早嫁女
204 ... 酒叔
211 ... 屠夫
214 ... 逃生
217 ... 逐花人
味道:食物事
味蕾是一个动词,带领我们一路走向来处
230 ... 大渣粥
234 ... 井拔凉
241 ... 饽饽篮子
247 ... 豆豉
251 ... 芥菜疙瘩
255 ... 芫荽
259 ... 点心?蓼花糖
264 ... 散状?年糕
269 ... 望莲
日子:发月长
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岁月,是变幻场景听雨的过程。
276 ... 编织
280 ... 车辙
284 ... 缝被子
287 ... 煤球
293 ... 下雨的日子
298 ... 扫帚?扑蜻蜓
303 ... 扫雪
306 ... 盖房
|
內容試閱:
|
花生的一生
谷雨之后种花生,种之前有个重要且简单的工作,小孩子可以参与将--将准备的花生剥开,挑圆润饱满的花生仁做种子。那些瘪的小的,不能用,剥开来随手就吃了。干了的花生仁,越是瘪小的越香甜好吃。随剥随吃,活儿干完了,肚子也圆滚滚了。
花生选种子好挑三个肚的,实在没有,也要挑两个肚的,一个肚的再饱满也不考虑,基因不行。如果家里的花生不够格,那就榨油,再出门买好的来做种子,种子关乎收成,是马虎不得的。
田地里土翻过之后,如果下一场雨就好了。等土半干不干的时候,沿着垄挖排排小坑,每坑两三粒种子,需要人端着一盆花生种子,弯腰向小坑里洒。这个工作无法实行机械作业,全靠手工。好在在我们这儿,花生虽好,却不是粮食,也非过日子的必需品,所以不愿意多占耕地,都是小面积种植,不会费太大力气,一天半天就都种好了。
优良的种子遇到湿润的泥土,三五天时间就生根发芽,很快会有两片嫩嫩的小叶子拱出土壤,像刚刚来到世界的小朋友,胆怯又新奇。
等叶子都拱出来,一排排迎风招展,绿意盎然,意味着种子都优良,全部都生根发芽,以后就不用管了。花生耐旱,整个成长期几乎不用浇水,反正总会下几场雨的。
花生在秋季收,秧及小腿,从夏天的郁郁葱葱到干枯泛黄,意味着深埋土中的果子成熟了。秋收是一年中忙的时候,面积的玉米需要收了,芝麻需要收了,棉花需要收了,各种庄稼都需要赶着收回去。花生也不能多等,看似安全的地下,也有不见的危险——田鼠,花生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在忙碌的秋收间隙收花生,或者一个中午,或者傍晚, 或者收完玉米,在运送的间隙,用四齿耙子沿着垄挖一遍,将花生根部挖蓬松,一地的花生秧好像凭空长高了一截,然后徒手拔出来。四齿耙子齿与齿的间隙很大,只会松土,不会伤到花生的果实。用手轻轻一提就提上来了一大串,甩一甩土,收拢,码在车上拉回家,堆在院子里,等闲下来再慢慢将果实摘下来。收花生的过程,常闻女孩子惊叫连连。因为泥土深处,随着花生的忽见天日,常常也伴随着蚯蚓和各种虫子。虫子是田野的点缀,也是田野的主人,无论怎样大力用农药,都无法彻底消灭它们。
收花生经常赶在中秋节,走亲戚的时候,常见人家月台上堆了一大垛刚收回来的花生秧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进出都会摘一把,边走边吃。
丰收的花生沉甸甸坠在秧子的根部,一串又一串,混着泥土。拿起一把,在砖石上“啪啪啪”摔一顿,大部分经过短暂风干的果实就掉了,这时候再将秧子上的小果摘一摘,摘完果实的秧子就可以扔一边晒干了做柴烧。花生, 一定是一边摘果一边吃的,我们都有经验。生吃的话,小果好吃,找那种有点瘪的剥开,一吃一包甜甜的汁水。太饱满的熟透了,有点涩,也不够甜。煮熟了吃,就是饱满圆润的更好吃。大锅里放水烧开,新摘的花生井水冲洗几遍倒进锅里,放一些大盐粒等,木柴大火烧几个滚开,花生就煮熟了。煮熟的花生糯软、清香,散发着食物好时候的香气,可以配馒头吃,超级美味。
收获的季节,摘几把毛豆和花生同煮,做零食也好,大人下酒也好,香气浓郁。
金圣叹在临死的时候说:花生粒和豆腐干同时嚼,有火腿的味道,真实。
收拾花生总在晚上,这点小事不舍得占据白天珍贵的秋收时光。40瓦的小小门灯打开,光晕昏黄,像是给黑夜缀上了一枚纽扣,连方圆一米都照不到。院子里黑乎乎的,倒是有一轮月亮又大又亮,垂挂在深蓝的天空中,宛如一颗明珠,给夜色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白天忙碌一天了,晚上谁还愿意干活儿?于是孩子们都猫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我爸妈各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月台上开始摘,他们总有办法把我们都吸引出去——讲鬼故事。很快几个小脑袋就凑过去,一边听故事,一边摔花生。夜凉沁沁的,到了午夜露水就下来了,月亮却朦胧了许多,那些鬼故事就更逼真了,我们又怕,又想听。后上厕所也不敢了,我爸就站在院子里陪着,一个个上完飞跑回房间,他断后插门。有时候也听收音机,一家人一边摔着花生,一边听评书,单田芳的声音和摔花生的“啪啪”声在夜空里格外地响。
我对摘花生记忆深刻,因为偷看《红楼梦》。这两件事在以后的岁月里连成了一体,无论看书或者摔花生,总会翻起那一晚的记忆。
二年级的那年秋假前,我借到了一本《红楼梦》,放假时人家忘了让我还,我激动不已,将书抱着飞速回家。 我必须要在短短七天假期内把这本书看完,开学人家肯定会要回去。但是秋假本来就是干活儿的假期,太忙了,没时间看。晚上吃完饭,我抓紧时间猫起来看书。晚饭后是摘花生时间,全家人都到院子里去了,我磨蹭着不肯出去。我妈高声叫了我几次,又骂了两句,我依然不为所动。
那时我已经看到黛玉死去(高鹦续本),宝玉初闻黛 玉已死,大叫一声失去意识,魂魄往阴司寻访黛玉。路上遇到一人问他阳寿未尽来这里干吗,他说:“寻访故人,姑苏林黛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 ”然后自袖子里掷出一石,一下子把他打醒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心口堵上了一块大石,一口气憋在那里,难受得要命,再也看不下去了。昏昏沉沉的,房间幽暗,充满恐惧,我觉得我像黛玉非魂非魄的凄凉远去, 也像宝玉求而不得的心捽欲绝,哀哀无助不知如何是好。 院子里一家人一边说笑一边干活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我把书丢在那里,狂奔到院子里,坐在家人中间一声不响地干活。爸妈弟妹他们都在身边,好受了一点,谁知道我妈忽然说:“够晚了,回去睡觉吧,明天再弄。”我说:“再干一会儿吧。”我害怕一个人进入寂静的黑夜,他们都没理我,站起来回屋去了,我也赶紧跳起来回屋去。那天晚 上的恐惧感包裹着我,我一直跟在我妈身后转悠,直到上床睡觉。
第二天心里好受一点了,那种憋闷、恐惧、心碎感依然存在。为了彻底摆脱这种可怕的感觉,我吃完晚饭马上跟他们一起到院子里摘花生去了。那一晚,我干活超级专心,摘了一筐又一筐。很快,花生就摘完了。晒一晒,干了收进口袋里,扎紧,收到高处,就再也吃不着了。
第二年,同样的季节,晚上摘花生,我一边心里想着黛玉的决绝离去,一边怨恨着宝玉的绝情——怎么可以真的跟宝钗过起日子来呢? 一直排斥后面的内容,就再也没有心思接着看。长大了知道我看的那段已经是续书,相当欣慰。
物资匮乏的年代,花生是可以当一盘佐酒菜的。
家里忽然来了客人,总要准备三五个菜下酒,孩子们就被打发去剥花生。一粒粒花生像红衣少女一样,端坐在 盘子里。剥够一盘子即可,小孩没资格吃。
锅里放油,油温放花生粒,小火慢炒,油温渐渐升高,慢慢搅拌。炸完了收进白盘子,捏一把盐撒进去调味,盐遇到热油,“嚥啦” 一声,互相成全了。炸花生粒是手艺活儿,火不能大,火一大就醐了。外面蝴,里面生,看起来丑,吃起来怪,会被人笑话。炸好的花生米,又香又脆, 下酒绝佳,没人不爱吃。
过年的时候,家里没有零食,我妈会拿一簸箕花生出来,带壳炒了当零食,炒的花生脆香。
有一年我爸爸他们冬天闲着没事,开始炒花生卖。花生不能直接炒,要先炒沙子,沙子热到烫手,将花生倒进去,用木掀翻搅,高手炒出来的花生外表看起来和生的一样洁白。剥开品尝时才发现花生仁是酥的。我爸他们几个人晚上炒,凌晨用自行车驮两大麻袋炒好的花生,一路骑到北京城卖。有时候批发,有时候摆摊卖。北京人有钱,买炒花生当零食吃,通常很快就能卖完。骑自行车回家,百十里地,一天一个来回。
乡下种花生并不是为了当零食解馋,而是为了榨油。 早些年我们那儿大多吃棉籽油,种花生的少,花生油就更珍贵了。后来棉花总是减产,种棉花又麻烦,种棉花的人渐渐少了,于是开始用花生或者葵花籽榨油吃。花生油醇厚营养价值高,炒菜也更香,比葵花籽油高一个档次,能常年吃花生油的人家,是让人羡慕的大户人家了。
如果有一段时间家里青黄不接了,会搬一袋花生到集市上卖。花生是很好卖的,又比别的作物贵。
花生质量好的话,谁买了去做种子,就又开启了花生们轮回的一生。
中秋或者除夕的夜晚,一家人不睡,我爸妈都会出一个保留节目——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猜猜是啥?
谁都知道,花生嘛。
花生的一生,就是这么多彩又低调,珍贵又平凡,成 熟季,它们默默隐藏在泥土里,但我知道,它有无数用途和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