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史学的性别
》
售價:HK$
80.2
《
中国女军史
》
售價:HK$
151.0
|
編輯推薦: |
1.对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关键问题的深度阐释,让企业、机构、个人看到更清晰未来;分析十四五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点,阐述如何突破当前发展的瓶颈与障碍,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解答众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疑问:如何理解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怎么保持发展定力,应对不确定性?
3.关于中国经济,林毅夫是不可错过的经济学家:2020年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与会9位专家之一;发展中国家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第 一人,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 多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之一,2018年12月22日获评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
|
內容簡介: |
林毅夫纵论中国经济,阐述十四五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关键点
中国经济如何突破瓶颈与障碍
打通淤点堵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
作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有可能保持8%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这个判断的背后,是作者对当下中国面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的认知。
中国如何继续后发优势?新工业革命中国又应当如何参与并引领?如何理解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突发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林毅夫教授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落脚,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启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金融如何推动增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等,都做了深度解读,让企业、政府、个人,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未来趋势。
|
關於作者: |
林毅夫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
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现任全国政 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曾任十一届人大代表,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 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 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并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著有《从西潮到东风》《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作品,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
目錄:
|
代序 经济学家别辜负中国这个研究富矿 V
第一章 中国成就来自何处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 003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019
回望中国民企发展40年 023
第二章 中国发展的启示
中国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033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崛起的中国学什么 036
中国经验有助于世界消除贫困 039
第三章 中国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
十九大后中国新发展理念解读 051
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 057
中国经济学家要有更大的格局 070
第四章 如何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为何要研究新结构经济学 077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 079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 093
怎么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100
第五章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看增长
如何理解新结构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119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134
因势利导与反弹琵琶并用,发挥成渝优势 142
第六章 金融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149
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156
第七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历史必然
新发展格局是必然和共赢的战略选择 187
双循环提出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194
中国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领新工业革命 203
第八章 十四五当迈向更高处
当前形势下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213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216
经济结构转型与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 222
保持发展定力,实现逆势增长 231
激励企业实现绿色工业化 238
第九章 全球合作带来共赢
世界经济新动向 243
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251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及中国应对 255
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60
我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三点看法 2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