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HK$
53.9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HK$
108.9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1.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改革成就和未来发展
2.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姚洋、黄益平等北大国发院经济学家发力,央行行长等政策制定者,聚焦中国经济问题,包括国企改革、对外开放、空气污染、医疗、农业、财税、养老、地方债、市场准入等民众、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功过得失?又将迎来哪些挑战?应如何从经验教训中探明未来发展的道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众多学者,联合央行、国务院、社科院以及商界等各领域专家直言改革的功过得失,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建言献策,襄助中国继续腾飞。
进一步深化改革绝不是容易的事。在劳动资源方面,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提出中国仍然需要依靠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国企改革来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前所长陈小洪指出,国企改革方案设计及实施要考虑中国国情路径依赖。在医疗方面,国发院教授雷晓燕提醒,医药卫生体制系统性改革需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提到社保时,国发院教授赵耀辉担心中国社会保险过于慷慨,财政将来面临巨大的亏空。在金融方面,央行行长易纲认为,构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必然要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对于营商环境,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直言企业发展没有那么多弯道,鼓励企业家带领企业奋起追赶。对于民众担心的地方债务,北京大学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双林表示,中国地方政府不会破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功过得失?又将迎来哪些挑战?应如何从经验教训中探明未来发展的道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众多学者,联合央行、国务院、社科院以及商界等各领域专家直言改革的功过得失,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建言献策,襄助中国继续腾飞。
进一步深化改革绝不是容易的事。在劳动资源方面,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提出中国仍然需要依靠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国企改革来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前所长陈小洪指出,国企改革方案设计及实施要考虑中国国情路径依赖。在医疗方面,国发院教授雷晓燕提醒,医药卫生体制系统性改革需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提到社保时,国发院教授赵耀辉担心中国社会保险过于慷慨,财政将来面临巨大的亏空。在金融方面,央行行长易纲认为,构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必然要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对于营商环境,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直言企业发展没有那么多弯道,鼓励企业家带领企业奋起追赶。对于民众担心的地方债务,北京大学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双林表示,中国地方政府不会破产。
改革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强调,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参与其中。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赞同,发展的动力还看人民的智慧。
对于未来,林毅夫肯定,在接下来的10年内,中国依旧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不会停下改革的步伐。2019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总结、分析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前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
|
關於作者: |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前所长
胡大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黄季焜: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林双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前所长
胡大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黄季焜: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林双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
刘国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季刊)》副主编
徐晋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
张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兼联合创始人
张维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张燕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赵耀辉: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其仁: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云杰:海尔集团总裁兼董事局副主席
|
目錄:
|
序言
第一篇 改革的逻辑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林毅夫
经济改革中的理念、领导力与思想市场 张维迎
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 姚洋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张燕生
中国靠什么实现了快速增长和贫穷逃离 刘国恩
第二篇 改革的方略
改革开放中的管制改革:从制度经济学分析 张帆
40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奇迹 余淼杰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汪浩
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逻辑与未来 蔡 昉
国企改革的进展和未来 陈小洪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改革 黄季焜
中国财税改革回顾与展望 林双林
中国林权改革历程的回顾和分析 徐晋涛
改革开放与北京空气污染治理 胡大源
改革在路上: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雷晓燕 傅虹桥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积累与管控 林双林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 赵耀辉
第三篇 改革的未来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易纲
成本的博弈 周其仁
新时代的营商环境更需要企业家守正创新 陈春花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隆国强
成功都是过去式,改革永远在路上 周云杰
改革40年:大象感冒,不能只拿小勺喂药 周其仁
超越中国奇迹 黄益平
别把创新不当回事 周其仁
发展的动力还看人民的智慧:中国产业集群崛起背后的故事 张晓波
|
內容試閱:
|
序言
从1978年到今天,改革一直是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从中央高层到媒体、公众讨论的热点,这样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对于改革,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怎么思考?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对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发院)的老师们而言,学术是他们切入议题的出发点,由此,他们对改革的追问直击核心议题的本质,避免使用加速倒退停滞这样简单的措辞为改革泛泛定性。《改革的追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出版这本书缘起于国发院的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始于2017年国发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林毅夫、易纲、隆国强、黄季焜、蔡昉等多位知名学者分享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总结。论坛举办以后,从2018年
春季学期开始,黄益平老师牵头组织了更多的国发院老师就改革开放40周年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心得。这个主题作为朗润格政论坛的特别系列一共举办了十多场,议题涉及金融、养老、财政、环境、林地、政府治理模式等,深受听众好评。
王贤青带领国发院传播中心的同事们认真整理了相关报告,同时又增选了周其仁老师的两篇独立演讲和一篇访谈,一起结集成《改革的追问》,承蒙中信出版社出版。李力行老师帮忙校对了其中的不少文稿,蒋少翔和胡晓雯为格政系列报告的组织做了细致入微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国发院对于改革议题的关注和研讨由来已久。周其仁、张维迎、宋国青等前辈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深入参与了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工作,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发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立之后,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国发院教师积极为改革建言献策,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许多重大改革。《改革的追问》既呈现了国发院前辈经济学家最新的研究心得,也涵盖了中生代学者的声音,还有余淼杰、雷晓燕等新一代经济学家的观察思考。除经济学文章之外,本书还收录了陈春花老师的一篇管理学文章,进一步扩大了本书的视角。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够感知到国发院老师们独立思考和不断追问的精神,甚至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看世界的方法的话,那将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四十不惑,改革已经年过四十,但我们感到疑惑的东西依然很多。本书收集的文章,为读者理清了改革的一些头绪。
首先,改革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既体现在行业层面,也体现在区域层面。比如,徐晋涛老师分享的林地改革就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简单翻版,各省的进度和方案都不一样,而且到今天依然在改革的路上;在金融改革方面,黄益平老师告诉我们,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节奏与方案各异。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产品市场的改革比较到位,而金融、劳动力、土地、电力、供水等要素市场的改革就滞后很多。在区域上,东中西部的市场化水平差异很大,东部走在了前列。
其次,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问题和方法时刻都在变化,利益攸关方时刻都在博弈,2018年民营经济再次受到高度关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本人也深度参与了这次讨论。4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从最早被否定,到邓小平对傻子瓜子的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 ,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宪法地位,民营经济历经磨难,终得凤凰涅槃。然而,过去20年,围绕民营经济的争论一直未见停息,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讨论此起彼伏,最终演变为2018年上半年的民营企业退场论以及下半年的56789自己人的戏剧性变化。同样事关民营经济,但每次讨论的焦点都有所不同。沿着这个方向追问下去,关于民营经济的讨论又与国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还远远没有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
最后,改革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和开放总是并列出现,足以说明问题。美国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总是伴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当中国从人口大国变成经济大国,尤其是当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的时候,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早已经不是40年前所能相提并论的。我们今天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全球各国非同寻常的关注,而中美关系又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关键一环,处理好中美关系,能够让中国获得更加融洽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
面向未来,我们最可靠的选择可能依然和40年前一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改革成为常态并不是坏事,改革是中国持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国发院以推动中国进步为己任,《改革的追问》也是我们推动中国进步的工作的一部分。
当然,推动中国进步不是仅仅靠一两本书就能完成的,而是还有更多、更艰难的工作要做。更何况,一本书的容量本身就非常有限,国发院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无法收纳进来,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我们的研究。
本书取名改革的追问,就是希望能唤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对改革面临的议题,尤其是难题,敢于追问,并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公共讨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共讨论不仅能帮助我们分辨真伪,走近真理,还能更好地凝聚共识,促进改革落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