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編輯推薦:
荣获2018年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艾尔-罗德汉全球跨文化理解奖
荣获2018年高地图书奖
荣获2017年苏格兰蓝十字协会年度图书奖
荣获2017年英国爱德华斯坦福杜尔曼旅行写作奖
卡萨波娃写了三部诗集、一本小说和三本回忆录,她显然在字里行间展现了敏感细腻的描述才能然而,她还拥有一种天赋,它只属于优秀的旅行作家:她能适时地瞄准那些反映当地状况的人物。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卡萨波娃深入地方挖掘细节,同时又能以足够超脱的态度去看待事物,而非加以评判。她观察、倾听、叙述,而非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歪曲故事。她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信使。在当前世界难民危机的形势下,《边境》一书提醒我们,穿越边境的人绝不仅仅只是数字。他们是人,承载着一些值得倾听的故事。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这是卡萨波娃的第三部作品,它以深刻博学、机智诙谐的方式生动揭示了一段隐秘的历史她轻巧而精准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脱离众多主题的各自特性,展现了一种令人艳羡的和谐关系这是个令人惆怅的奇迹,卡萨波娃写道,至今仍然零
內容簡介:
卡帕卡卡萨波娃(Kapka Kassabova)在这部非凡的叙事报告文学作品中,回到阔别25年的保加利亚,探访它与土耳其和希腊的边界。在她儿时,有传言说那里的边境地区虽然满是士兵和间谍,但相比柏林墙,它是进入西方的一条捷径。她记得自己在黑海之滨的红色里维埃拉玩耍度假时,区区几英里之外就是一道带电的铁丝网,上面的倒钩,指向国家内部的敌人。
卡萨波娃还发现了一块被历史不断塑造的地方,她在书中对蹈火者、走私者、寻宝猎人、植物学家和边境守卫等进行了细腻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穿越土耳其边境的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然而,那里似乎还有着非人的力量:密林中藏着众多温泉和色雷斯人墓地,远古世界、时间循环和万物有灵论的吸引也从未远离。
《边境》既是一部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的旅游叙事作品,也是一部冷战秘史,从侧面审视了困扰欧洲的移民危机,是对内外地理环境的一次深刻而诡异的探索。
關於作者:
卡帕卡卡萨波娃(Kapka Kassabova)
1973年出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1992年时跟随家人移居新西兰,现居苏格兰。曾经出版小说《和平别墅》(Villa Pacifica)、回忆录《无名之街》(Street Without a Name)和《十二分钟的爱:探戈故事》(Twelve Minutes of Love: A Tango Story)。
【译者简介】
马娟娟,浙江人,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曾在新闻媒体长期从事国际新闻工作,译有《软实力》《战略:一部历史》《以色列总理私人史》等作品。
目錄 :
地图
前言
边境
疯狂山脉之一
第一部分 繁星满天的斯特兰贾
庞蒂克大道
红色里维埃拉
斯特兰贾
山谷村
圣泉
万物始于泉水
切什玛
散淡之徒
415
心头的铁丝网
克里昂(1961~1990)
猫神之墓
凉水泉
朝圣者
赎罪
一百二十宗罪
社会主义人格
冲向铁幕
龙
火球
第二部分 色雷斯走廊
色雷斯
鸽子之友
祖国
话语之间的女孩
睦邻
一个跳舞的神甫
大马士革玫瑰
你若是真
通道
人人光顾阿里的店
安提卡大道
桥的故事
幽灵
库尔德爱情故事
少女泉
鸡块餐厅
第三部分 罗多佩关口
罗多佩家园
永住的村庄
审判崖
踏上自由之路
双城记
兹拉马
梅塔克萨斯防线
疯狂山脉之二
垂死挣扎
高山旅馆
棕熊
森林女神
烟草
徒步一周的女人
第四部分 满天繁星的斯特兰贾
西南风
河畔
开纳吉
快乐的修道士
永恒轮回
善意的海妖
Muhhabet
最后的牧羊人
恶魔之眼
解除魔咒
內容試閱 :
摘自《边境:行至欧洲边缘》前言
本书讲述的是在欧洲边缘之处边境上的人的故事。那里是保加利亚、希腊和土耳其三个国家交会聚拢、各奔东西的地方。那里是欧洲味开始的地方,也是某种味道消失的地方,而后者并不一定就是亚洲味。
这是它的大致地理位置。然而,地图能讲述的仅此而已,只有身临其境才会发现那里还有浓荫密布、不知年岁的古老森林。这是我最终要去的地方。也许,所有边境都是无意识的存在,毕竟那里人迹罕至。然而,我要讲述的这条边境却回荡着海妖一般诱人的声音,它的特殊之处源于三点:①那里冷战的遗迹犹存;②它是欧洲最辽阔的荒原之一;③自从大陆诞生,它便是大洲的会合之处。
我们这一代东欧人成长于柏林墙倒塌之际。我从小在保加利亚长大,当时恰逢布拉格之春,正如这场运动的口号人性化的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所言,这条边境恰在我的童年投下阴影。因此对我而言,边境之旅自然相当具有诱惑力。只要靠近它,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控制不住地想要摆脱什么,越过什么,想要越界去做点什么。身处边境,你能感受到它在轻声召唤:来吧,跨过去,你敢不敢?无论艳阳烈日,还是夜幕遮蔽,跨越边境都是件恐惧与希望并存的事。不知面目的摆渡人在某个地方等待,有些人刚刚靠近边境就断送了性命,而幸运的人则在边境的另一侧获得了重生。
警力充足的边境往往最凶险:在这些地方,权力突然之间有了形体相貌、意识形态。与边境明显相关的一种意识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边境是国与国之间的分界线。但现实中,还有一种隐藏更深的意识形态中央集权主义(centralism):认为权力中心可以牺牲边缘地带,安然地掌控一切;凡是主流视野以外的,都是应该被忘却的。边境地区往往就是存在于主流视野之外的边缘地带。
说来也怪,正因为身处一个没有边境线的岛国,才更促使我踏上这次边境之旅。我生活在苏格兰乡村,如果把爱丁堡、格拉斯哥看作中心地带,那么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边缘;而如果把伦敦作为中心,那么我所在的乡村就更加边缘了。苏格兰传统上是一块充满多样性的自由之地,一块遍布岛屿的奇特之地。但在苏格兰,打着人性化旗号的企业官僚时代已然降临,每天都有中央集权向偏远地区施加压力,每天都有森林遭到砍伐,取而代之的是采石场、看上去纹丝不动的风力发电厂,以及并不带电的高压线铁塔。怪诞的荒原上出现了一块块享受利润补贴的荒地。目睹苏格兰高地遭到无情摧毁,我不禁对自己出生的巴尔干边缘心生好奇。我离开那里迄今已有25 年,很想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
假如我们将政治边境分为软和硬两种,那么这本书中讲述的边境具备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硬度。保加利亚占据北方,希腊和土耳其镇守南方,这里曾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国家同西方北约成员国的分界线。简言之,它是欧洲最南端的铁幕, 是被三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占据的草木丛生的柏林墙。它曾经是一道夺命墙,至今仍然令人生畏、敏感棘手。
现今,希腊和保加利亚都是欧盟成员国,两国的边境地区也因此变得柔软起来。土耳其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希腊边境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坚硬,却获得了一种新的硬度,它的标志是一道道崭新的、用来阻挡中东难民潮的金属铁丝网。我行走到那里时,正遇上难民大量涌入。全球性迁移与全球性壁垒、新国际主义与旧民族主义我们这个世界核心的系统性疾病已经从一处边缘蔓延到另一处边缘,因为如今再也没有什么偏远之地,除非你真的迷失在森林里。
然而,这趟旅行背后的情感冲动却很简单:我想看看童年时的禁忌之地,那些曾经驻扎着军队、两代人被禁止踏足的边境村庄,以及城镇、河流与森林。我心怀叛逆地踏上旅程,因为人们竟然像狗一样在铁幕背后被束缚了如此之久。我满怀好奇,一心想会一会生活在未知之地的人们。公元前5 世纪,希罗多德(Herodotus)曾经写道:至于欧洲从来没有谁能够断定,它的东边和北边是不是大海。即便到21 世纪初,他也许还会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这一部分欧洲大陆。出发时,我和其他普通欧洲人一样,和这条边境上三个国家的城市精英们一样,对这片区域抱有一种集体性无知。对于从未在此生活过、从未踏足此地的人来说,它无异于另一个国度,有点像过去的世界,因为人们的行事方式是如此不同。
无论何时,一提到巴尔干,人们就难免老生常谈地将之比喻为桥梁,而其最真实的体现莫过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那是我们习惯上所谓的东西方之间的日常通道。
然而荒谬的是,这一切始终隐藏于全球矩阵的隐秘之处。我穿越的地方风景美到令人窒息,却只有植物学家、鸟类学家,走私犯、偷猎者,以及英雄人物和迷途之人才会踏足其中。再有,就是当地居民。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我认为,历史首先是由那些并非身在其中的人书写的,二者也许是一回事。我的内心有一种渴望:想要直面当地的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吃饭,学习他们的语言。边境地带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现代的神话,它们像磁铁一样从精神上吸引着我,住在那样的地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谁也无法逃脱边界的羁绊,它存在于自我和他人之间,意识与行动之间,梦境与清醒之间,生与死之间。也许,生活在边境地带的人对阈限的空间别有一番认识。
我在书中描述的旅行线路跟随着自然界的轮廓,在边境地带之内画成了一个圈。我从黑海之滨,谜一般的斯特兰贾谜脉(Strandja)边缘启程,那里是地中海和巴尔干气流相遇的地方;然后一路向西降落到色雷斯平原(plains of Thrace),那里是交通要道和贸易走廊;我穿过罗多佩山脉(Rhodope Mountains)的一道道隘口,那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拥有传说,每一处村庄都大有文章;旅程最终回到了起点斯特兰贾与黑海。
书中的人名除了个别以外,都使用了化名,这既是出于个人隐私考虑,也是为叙述方便,偶尔我还会将地理学或生物学内容融入其中。我本该用更多的篇幅来描述这自然的馈赠,然而本书专注的是人的故事。在人的故事中,边境无处不在可见与不可见的,软的和硬的但人们眼前古老的荒野却有着尽头。也许正是因为这条边境依然荒凉,我才得以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灵魂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