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編輯推薦: |
★名家解读名家,阿伦特重构康德美学(康德粉丝必读!)
★ 阿伦特收官大作未竟部分的前奏(阿伦特粉丝必读!)
★ 阿伦特的备课稿,文科教员需要看的讲稿典范(人文学者应该读!)
★ 标新立异,提出人类精神自由的保证在于判断能力(惊讶!)
★ 本书中的观点驳倒了阿伦特早期作品中对于同一问题的观点(有看头!)
|
內容簡介: |
系统思考人类的精神活动,是汉娜阿伦特晚年收官大作《心智生活》的旨意,遗憾的是,终篇《判断》未及展开,阿伦特便辞别人世。本书汇编了阿伦特关于判断问题的核心文献,并对她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方向作出了解读。
如何摆脱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虚无?
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学为入口,阿伦特认为:只有作出判断,只有对公共世界里上演的事件运用我们独立的判断能力,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具有意义。
政治地思索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动。
|
關於作者: |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责任与判断》《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罗纳德贝纳尔(Ronald Beiner)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责任与判断》《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罗纳德贝纳尔(Ronald Beiner)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
目錄:
|
中文版前言(罗纳德贝纳尔)
译者序言
原版序言(罗纳德贝纳尔)
《思索》后记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1970年秋社会研究新学院课程讲稿
想像力
1970年秋社会研究新学院研讨课笔记
汉娜阿伦特论判断(罗纳德贝纳尔)
附录
康德著作年表
阿伦特著作年表
译者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我最初萌生念头想要将汉娜阿伦特的康德讲稿完整地编辑出版时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曾在她编辑出版的《心智生活》卷一中收入了该讲稿的一个极为精简的删节本,人们几乎还很难想像,这将给阿伦特的研究圈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就如阿伦特政治思想的研究者们业已广泛认同的那样,《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一书的出版,确乎极大地激励了新一代学者对阿伦特研究的更深投入。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曾告诫我说,玛丽麦卡锡阿伦特的遗作执行人并不看好出版康德讲稿完整本这一想法:在麦卡锡看来阿伦特尤为青睐的出版人威廉乔万诺维奇[William Jovanovich]也这么看,这份讲稿远非精修之作,出版该讲稿,既不会提升阿伦特的功绩,也不会为她的声誉锦上添花。但我始终相信该讲稿的哲学意义重大,并因此而设法说服了麦卡锡。回过头来看,我的观点似乎才是正确的。康德讲稿不仅仅激发了大量的、饶有兴味的批判性文献,而且,除了在英语哲学世界,也在其他语言的学术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的众多外文版本包括眼下这部中文版在内的纷纷面世即为明证。我很欣慰地说,所有这些肯认,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希望。
非常感谢这部全新的中文版,让我因此有机会再次阐明,据我的理解,在阿伦特将判断作为人类的一种至为关键的能力所作的解释中,最为突出且重要的论题是哪些。要充分领会阿伦特在她对判断的最后说明中究竟试图要达到什么,我认为,我们就得将之放置在她政治哲学的整体这一更大的事业之中来考虑;这样,我们将会看到,康德讲稿中所表述出来的关于判断的运思,与她的政治哲学的核心紧密相关、严丝合缝。本书最后部分我的阐释文里,我解析了为什么我会认为,在1960年代所发表的有关判断的文论中与在《康德讲稿》中以及倘若阿伦特健在而能够亲自执笔那未竟的《判断》一书的话,那么也在该书中,阿伦特所关注的东西,前后之间有一个重要转变。实际上,人们可以说,在诸如文化的危机和真与政治等文章中所尝试表述出来的判断观念之所以被康德讲稿中的判断理念所驳倒,恰恰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是她核心的政治哲学的完成,而她早年的那些运思则不是。
那么,这一核心的政治哲学是什么呢?判断又是怎样将之完成的呢?对此,关键的作品当然是她的理论巨著《人的境况》。据我理解,在汉娜阿伦特看来,人类生活的首要事业是战胜我们的有死性,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为的就是要证明,我们并不仅仅是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过客,草草登场,倏忽间又仓促退场。我们得找到某些出路,能让我们感到我们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稳固地存于此世。制造一个耐久的、可触摸的共享世界,让我们扎根于某些不那么转瞬即逝的东西上,诸如此类的劳作work部分地做了这样的事。但是,归根到底,使我们自己不朽的这一事业,关键还是得靠行动action那种展现令人记得住的言辞words与令人记得住的行止deeds的行动来完成。不过,只有当此类的言辞与行止能够经由故事的讲述也即,以某种历史判断的形式而被转化为render令人记得住的【东西】,这些言辞和行止才能令人记住。下判断之所以构成了心智生活的巅峰,正是因为它救赎了行动所具有的这一意义生发功能。
《人的境况》一书论辩的核心要旨之一在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是将人类经验主体化/主观化subjectivize,而这一日益加剧的倾向,致使人类被剥夺了他们最深层次的需要。从我们自己之中抽离出来,进而将我们自己嵌入一个有着共享的经验、共享的语汇、共享的景象的公共世界之中,这才是我们身为人类的最基本需要;只有一起投身于那些在我们的公共世界里上演和发生着的故事之中,才能给生存赋予意义,否则我们的生存无非是乏味而平庸的沉闷苦工,寡淡而无聊。相比而言,现时代的生活是极端私人化的;我们的文明就是在全力迫使作为个体的我们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与精力统统投入到生产和消费中,让我们不断地去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性命令并在私人或家庭消费的领域里确保我们的物质性生存。当我们把自己的能量和精力悉数投放在私人关切上,那么,我们对一个由话语discourse与活动activity所构成的公共空间的经验就被挤压出局,这就致使我们被剥夺了人类生活中那些最为人性化的层面。由此说明了,针对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连同自由主义对一个由个体决断与个体之目的选择所构成的空间的坚决护卫,阿伦特的立场为什么主要是批判性的,因为,从阿伦特的视角看,自由主义或多或少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从理论上将那些把生活圈定在一个尤为现代的社会中的界限正当化。
面对现代性的主体化/主观化压力,汉娜阿伦特要设法捍卫公共性这一理念或者说生活的主体间intersubjective经验这一理念,不难看出,康德讲稿的基本规划,在她为此而倾注的殚精竭虑的努力中,为何如此至关重要。即使上述极为简要的勾勒,也足以清晰地揭示出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何以对阿伦特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康德在那处理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了阿伦特自己的核心关切:如何才能确保一个由种种共享的外观和主体问判断所组成的、可能的公共领域,以此来对抗主体化的威胁。那我们可能也会这么想:要化解主体主义/主观主义subjectivism灾危,另有一个更为简易直接的药方,即某种这样的哲学,它断言在人类需要,或人类欲望,或人类兴趣/利益之中有着一种客观上共享的结构,换言之,也就是某种关于人类之客观自然/本性的理论。但是,阿伦特确信,求诸任何奠基于自然/本性的有关人类意旨的确定构想,都会给人类自由的范围设置令人难以接受的限制。这就再次解析了为何阿伦特会如此心仪于康德:康德关于美和崇高的主体间经验之根由的先验考察,旨在救赎一个由此世的诸多外观所组成的共享领域,而且,这样的救赎,并不会为了驳斥主体主义而非要在人类本性/自然中寻求什么客观根由。人们若是不大了解《人的境况》一书所铺陈出的理论语境,那就一定会极为困惑:为什么阿伦特如此执著地坚持认为而从表面上看,她的这一坚持恰与康德自己的文本相左,与政治哲学的首要问题直接相关的是《判断力批判》,而且仅有《判断力批判》才与之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