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一、当代文学大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中篇小说代表作
《妻妾成群》是当代文学大家苏童的成名代表作。苏童曾于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二、苏童惊艳文坛、蜚声海内外的震撼之作
《妻妾成群》一经发表,使得苏童在文坛上声名鹊起,也奠定了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006年本书入选由《亚洲周刊》与全球各地的学者联合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18年被评为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ZUI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小说被翻译成英、法、意、挪、西等语言风靡海外。
三、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作品
1991年,本书由张艺谋导演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巩俐主演,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第3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美国国际影评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四、一个阴郁、颓败、凄迷又诡秘的故事,见证女性生命如昙花般地绽放与凋零
|
內容簡介: |
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作品
《妻妾成群》是当代文学大家苏童的成名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富商陈老爷娶了四个女人作太太,在阴森诡秘的陈府里,几个女人明争暗斗,都只为了争夺这个男人的一丝宠爱。十九岁的女学生颂莲嫁到陈府时天真而孤傲,不甘寂寞且又渴望追寻自我,然而她却不得不卷入到女人的战争中。在见证了陈家女人的悲惨命运后,颂莲ZUI终被摧残成了疯子。小说借这个大院里一夫多妻的故事,以纤巧而华美的文字将几千年来女性悲惨命运凝缩其中:女人如果将自己依附在男人的身上,就永远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1991年由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
關於作者: |
苏童
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长篇小说《米》《菩萨蛮》《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黄雀记》等。
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
2015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三十年来,苏童以充沛、稳健的创作姿态活跃于文坛,不仅是当今文坛重要的作家,也是颇受读者欢迎、国内外评论界极为关注的作家之一。苏童
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长篇小说《米》《菩萨蛮》《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黄雀记》等。
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2015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三十年来,苏童以充沛、稳健的创作姿态活跃于文坛,不仅是当今文坛重要的作家,也是颇受读者欢迎、国内外评论界极为关注的作家之一。
苏童擅长以儿童视角、女性视角去捕捉声色光影,准确地把握女性微妙的情感,被称为ZUI会写女人的男作家。
|
內容試閱:
|
自 序
我的写作忽疏忽密,持续有些年头了。谈创作,有时有气无力,有时声如洪钟,也谈了好些年头了。但给自己的书写自序,上一次似乎还要追溯到二十年前。我不知道我后来为什么这样抗拒写自序,就像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那样热衷,我也不清楚自序的用途,究竟是为了对读者多说一些话,还是为了对自己多说一些话。
一般来说,我不习惯在自己的作品结尾标注完成时间,但我在头脑一片空茫之际,罕见地自我考古,找出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小说集《少年血》,我意外地发现那本书的自序后面标记了一个清晰的时间:1992.12.28。自序提及我当时刚刚写完了一篇名叫《游泳池》的短篇,而篇末时间提醒我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快要庆祝1993年的元旦了。我想不起关于《游泳池》的写作细节了,能想起来的竟然是那些年我栖身的阁楼,低矮的天花板,狭窄的楼梯,有三处地方必须注意撞头,我习惯了在阁楼里低头缩肩的姿势。那些寒冷的冬夜,北风摇撼着老朽的木窗以及白铁匠邻居们存放在户外的铁皮,铁皮会发出风铃般的脆响。有时候风会从窗缝钻进来,在我的书桌上盘旋,很好奇地掀起稿纸的一角,我抹平稿纸,继续写。我想起我当时使用的一盏铁皮罩台灯,铁皮罩是铅灰色的,长方形的,但灯光很温暖,投射的面积很大,那时候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但我写作的时候,手大部分时间泡在那温暖的光影里,并不冷。说这些我有些惭愧,感慨多,并非一件体面之事,但我想把如此这般的感慨体面地修饰一下:写作这件事,其实可以说得简单些,当时光流逝,写作就是我和岁月的故事,或者就是我和灯光的故事。
前不久听一位做投资的朋友概括他们考察项目的经验,说种种考察最终不外乎考察两点:一是你去哪里,二是你怎么去。会心一笑之间,忽然觉得这经验挪移到写作,一样的简洁可靠,创作其实也是一样的。你要去哪里?我们习惯说,让作品到远方去,甚至比远方更远;让作品到高处去,甚至比天空更高。这都很好,没有毛病。我们唯一的难题是怎么去,这样的旅程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确定的路线图,只有依靠一字一句行走、探索,这样漫长的旅程看不到尽头,因此,我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将写作持续一生。
里尔克曾经给年轻的诗人们写信告诫:以深深的谦虚与耐性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开朗的时刻,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无论是理解或创造,都一样。这封信至今并不过时,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收到了这封信,我们很多人愿意手持这封信写作、生活,无论那个豁然开朗的时刻是否会来到,深深的谦虚与耐性都是写作者必须保持的品格,当然,那也是去远方必需的路条。
苏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