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中国历代君王实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陵寝布局和规格与礼制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分析陵、寝、庙三者的关系,以及墓葬、陵园、石刻建筑的构造,展示了两千年来陵寝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对时代划分与特点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中很多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本书先有日文版,由西岛定生监译(尾形勇、太田有子译)的《中国皇帝陵寝的起源和变迁》(学生社,1982年),后来由著者增订出版中文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这是新中国学者*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开发表的学术专著,被认为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创举。
|
內容簡介: |
由杨宽*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精杨宽*作集》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收入关于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研究的四篇文章,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
關於作者: |
杨宽(1914-2005),原上海市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转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始专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国历代尺度考》、《西周史》、《古史新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等。
|
目錄:
|
上编 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
日文译本序
一 前言
二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之际
1 殷周时期的墓葬
2 坟丘墓的出现
3 坟丘墓的普及
4 坟丘墓普及的原因
5 墓的名称的变化
6 陵 出现的原因
三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从战国中期到西汉
l 庙、朝、寝、宫
2 宗庙的寝
3 陵与庙、寝的结合
4 陵与庙、寝结合的原因
5 寝的所在地点
6 寝的机能
7 陵寝制度和礼制
8 秦的陵寝制度
9 中山王墓与陵寝制度
10 秦始皇帝陵和寝
11 墓側的寝 的起源
12 宗庙制度和陵寝制度
13 陵寝制度和墓祭
14 寝 的设备
四 陵寝制度的确立时期东汉
1 上陵之礼和陵寝制度
2 明帝的上陵之礼
3 上墓 的礼俗
4 推行上陵之礼 的历史背景
5 宗庙制度的改革
6 陵寝规模的扩大
五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
1 曹魏时期
2 晋代陵墓的构造
3 南北朝时代的陵墓
4 北魏的陵墓
5 永固陵的构造
6 北魏陵寝制度的特色
六 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唐宋和明清
l 唐代的陵寝制度
2 昭陵的构造
3 唐代陵园的发展
4 北宋的陵寝制度
5 北宋的上宫
6 北宋的下宫
7 南宋的陵园构造
8 明清陵园的特色
七 历代陵寝制度和身份等级制
l 汉代坟墓的高低问题
2 坟丘的形制和等级
3 唐代陵墓的各种形制
4 唐代坟丘的高低问题
八 代表等级地位的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刻群
l 霍去病墓前石刻
2 东汉时期的状况
3 东汉石刻的特色
4 南北朝的石刻
5 唐代皇帝陵前的石刻群
6 石刻群和身份等级制唐与宋
7 明代以后的石刻群
九 结语
日文译本后记
中编 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 前言
二 再论古代墓地上建寝 的制度
三 再论先秦墓上建筑
四 古不墓祭 问题的讨论
五 周武王上祭于毕 是否墓祭的问题
六 殷墟王陵东区排葬坑的祭祀对象问题
七 墓祭的起源和祭坛的设置
八 上冢的礼俗和上陵之礼
九 西汉中期以后坟墓前的祠堂建筑
十 东汉墓前石祠及寝 的建筑
十一 先秦、秦汉之际陵寝布局的变化
十二 汉代祠堂前的阙的建筑
十三 汉代阙前的罘□建筑
十四 墓前神道上华表石柱的起源和演变
十五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
十六 墓碑的起源及其发展
十七 再论封建时代坟墓的等级制
十八 陵区的形成及其发展
十九 唐宋以后陵园建筑的演变
二十 西夏陵园的布局
下编 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
一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
一先秦墓上建筑不可能用于祭祀
二先秦墓上建筑当即陵寝 的寝
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
一秦始皇陵园是在战国君王陵寝制度的基础上
创设的
二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特点及其由来
三秦始皇陵园布局对西汉陵园的影响
三 秦汉陵墓考察
一秦始皇陵园的布局
二西汉诸帝陵园的布局
三东汉诸陵的位置和象庄的石象
四 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
一殷墟排葬坑 是否用于墓祭 问题
二墓上建筑的用途问题
三对三点评论的答复
附表一 西汉帝陵后陵规模表
附表二 东汉陵寝规模表
附表三 南朝陵墓现存石刻表
附表四 唐代陵寝规模表
附表五 唐陵原有石刻和现存石刻表
附表六 唐昭陵已定位的陪葬墓和现存碑刻表
附表七 北宋陵寝规模表
附表八 宋陵石刻存毁状况表
|
內容試閱:
|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4坟丘墓普及的原因
坟丘式墓葬为什么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之际逐渐增多,到战国时代普遍推广呢?看来和当时社会变革密切有关。主要由于下列四个原因:
第一,由于贵族的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原来贵族实行宗族的集体墓葬制,既有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关系
安葬的公墓(《周礼middot;春官middot;冢人》),又有国人集体安葬的邦墓(《周
礼middot;春官middot;墓大夫》)。不论公墓或邦墓,每个人的安葬都必须按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着一定的规格
和位置。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发生变革,社会组织发生变化,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
始兴起。在同一墓葬区里,就出现贫富悬殊、身份高低不同的交错排列情况。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交往加强,东西南北流动的人增多,每个宗族或家族的墓葬就
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出现分散各处的现象。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有些人就像孔子所说的,为了便于识别起见,墓葬就采用各种不同的坟丘形式。
第二,随着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出现,家族私有财产的继承制逐渐代替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制,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因而重视已故家长的丧葬之礼,重视对祖先坟墓的建筑。《荀子,礼论篇》之所以特别重视丧葬之礼,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荀子认为礼就是讲究养生和送死的道理的,他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丧葬之礼是讲究送死的,他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像)其生
以送其死也。就是说要像侍奉活人一样去送死人的丧葬。因此他进一步认为,能做好这点,就是礼义之法式也;如果与此相反,厚其生而薄其死,是奸
人之道而倍(背)叛之心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于亲长的叛逆行为。基于这样的理论,荀子不仅主张讲究棺椁和随葬品的制作,也还主张重视墓圹(墓穴)和
坟丘的建筑。荀子说:故圹垄,其貌象(像)室屋也。就是说,建筑墓圹和坟丘必须像替活人建造住的房屋一样讲究。荀子这种主张,代表了战国时代统治者的
看法,因而建筑高大的坟墓就成为一时的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