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HK$
162.8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其实,若能以不批评的态度如实接纳,我们就能给自己满满的包容和爱,透过本书,你将能找到生命中种种痛苦的原因,学会全然与当下的感受共处,获得真正的疗愈与解脱。
|
內容簡介: |
当我们面对难关,通常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压力、不满、焦虑、沮丧、愤怒、难过,甚至躲到各种上瘾的行为中。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出故障了,找不到归属感,开始与自己为敌,更陷入不可自拔的悲伤或恐惧中。在表面的这些烦恼下,其实我们内心深处觉得孤单、不安全,认定自己的生命有问题。
作者巧妙地融合多年临床心理学专业与深厚佛学涵养,透过深入浅出的概念与故事,引导受烦恼所困的人,放下比较,卸下心防,接受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并提出一套简单原则,帮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惯性反应时能有所依赖,不再总是受外在因素影响与操控。
|
關於作者: |
临床心理学家,佛法老师、在家居士,也是极受爱戴的内观老师。她是华盛顿特区内观禅修社区的创建人。 她结合佛学与西方心理学,强调对自己及他人有同理心、正念,以及对周遭环境的容忍。她的第一本书《全然接受这样的我》曾获“美好人生”书奖,已是心灵修行与禅坐练习的畅销书,引导广大读者获得深层的疗愈力。
|
目錄:
|
推荐序:回到心的家
作者序:不管发生什么,永远热爱生命
第一部 寻找我们的依归
第一章 回到心的家
第二章 逃家:小我迷路了
第三章 禅修:通往当下的路
第四章 通往依归的三道门
第二部 真实之门
第五章 RAIN:以正念面对困境
第六章 唤醒身体的觉受
第七章 心魔:别被痴念困住了
第八章 找出核心信念
第三部 爱之门
第九章 治疗创伤恐惧的心药
第十章 爱自己:把指着自己的箭移除吧!
第十一章 宽恕的勇气
第十二章 牵手:让同理心活起来
第十三章 失去爱:分离之痛
第四部 觉性之门
第十四章 藏在觉性中的依归
第十五章 勇于面对一切的心
相关资源
|
內容試閱:
|
真希望能让你看见,
当你孤独或在黑暗中时,
你自身的存在,
绽放着多么耀眼的光芒!
——哈菲兹(14世纪波斯诗人)
推荐序:回到心的家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这是一本让我为之倾倒的书。
塔拉,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年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及禅修老师,巧妙地将灵修与科学结合了起来,加上学生、个案的故事以及她自己的心路历程,就形成了这样一整套系统的练习。而本书作为这套练习的载体,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塔拉对于生命的热爱。
塔拉将寻找生命的皈依形象地比作“回到心的家”,而本书的核心的部分是关于“回家”之路必经的三道门——真实之门、爱之门以及觉性之门,在我们通过这三道门之后,即可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皈依。本书为读者提供了26个禅修练习,从而帮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一位热爱生命的作者用充满爱的语言写下的字字句句构成了这本不容错过的好书,相信它一定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并让每个读过的人从中获益!
第一部 寻找我们的依归
第一章 回到心的家
啊,别切断,
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分离,
隔绝在星星的规则之外,
内在——是什么?
不就是那繁星点点的夜空,
群鸟急掠而过,
深邃中吹拂着归乡之风。
——里尔克
某次为期一天的静坐工作坊结束之后,即将迈入70高龄的帕姆将我拉到一旁。帕姆的先生杰里罹患淋巴癌,经过3年痛苦的煎熬后,已经来到了生命的末期。杰里要求帕姆在他临终时在一旁照顾他,给他指引和支持。“塔拉,”帕姆恳求道,“我真的需要帮忙。”
只要能帮得上她先生,不论任何事情帕姆都愿意尝试。“我真的不想让他死,”她告诉我,“不管是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针灸、中药,还是其他各种替代性疗法,能找的我都找了,而且也密切追踪每一项检查结果……我们要打倒病魔。”然后,她肩膀一松,整个人颓然倒在椅背上。“现在,我和大家保持密切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最新的状况……安排各种医疗。他醒着的时候,我总试着让他舒服点,有时还会朗读些文章给他听……”
我用轻柔的语调回答帕姆:“听起来你一直很努力,想好好照顾杰里……而且也把自己弄得很忙。”听我这么说,她微笑,表示默认。“没错,的确很忙。听起来很疯狂,对吧?”她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都忙得不可开交……但现在……嗯,我怎样都没办法枯坐一旁,两手一摊,让他就这么离开。”
帕姆沉默了好一阵子,接着才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塔拉,他现在随时有可能走……我是不是该先学一些佛教的修行方法或仪轨?我是不是该读点东西?《西藏度亡经》要看吗?……我该怎么帮助他面对……死亡?”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要帕姆先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我她有什么感觉。“我好爱他,好害怕自己让他失望。”说着说着,她竟开始啜泣。过了一阵子,她才振作起来继续说道:“我这辈子始终很怕让人失望,我猜我一直很拼命想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如今,我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很担心自己没办法让他满意。他死了之后,我一定会觉得非常寂寞,因为他要的我做不到。”
“帕姆,”我说,“你已经很努力了……但现在你不需要再做那些事了。事到如今,你不必再试着创造奇迹,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我先停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说道,“只要陪在他身旁就好。用你最圆满的当下,让他知道你对他的爱。”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教导,而这同时也是我在教导学员禅坐,或与心理治疗的案主互动时,最重要的核心:我们要深入了解,慈爱的当下才是我们真正的本质,唯有成为那个当下,才能发现真正的自由。面对必将失去的痛苦,不受时间局限的当下会为我们自己的心以及他人的心带来疗愈及平静。
帕姆点了点头。她和杰里是天主教徒,但她告诉我,从我每周的课程中所学到的专注练习,让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有了更深的体会。不过,杰里急转直下的病情如今却让她难以承受,她说:“我知道安宁疗护人员已经尽全力了,但我就是觉得这种事不应该发生——真的好累、好痛苦。谁都不应该经历这一切,完全没道理。”帕姆和许多人一样,认为病痛是种不公平的待遇,是个该奋力抵挡的敌人。生命中的种种煎熬让她无处可逃,这就是苦。
“在最煎熬的时候,”我建议帕姆,“你不妨先停下脚步,厘清内心的恐惧、愤怒或悲伤,然后对自己说‘我接受’。”这句话,是我前一阵子从神父托马斯·基廷那儿听来的,我想,对身为天主教徒的帕姆而言,应该会觉得格外珍贵才对。不论是“我接受”,还是“来吧”,都能帮助我们卸下对眼前此刻的武装,以更开放的心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帕姆听了点点头,脸上却依然带着紧绷和担忧的神情。“塔拉,我很想这么做,但是当我很沮丧的时候,思绪就会开始加速。我会开始和自己说话……也会和他说话……我怎样才会记得要停下脚步呢?”时常有人问我这个好问题。“你可能会忘记,至少不会每一次都记得,”我答道,“但这其实非常正常。你能做的只是让自己有意愿停下来,深入感受当时的感觉,然后让一切回归‘自然’。”了解之后,帕姆的表情不再紧绷。“这我做得到。我愿意全心全意陪伴杰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