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HK$
84.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HK$
88.5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HK$
89.6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HK$
89.4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HK$
65.0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我们常会怪罪自己,给自己很低的评价,也习惯对结果做*坏的打算;倘若听到他人有所成就、受到批评、与人争执或者工作上出了纰漏,往往就觉得自己很糟糕,甚至对自己感到失望;生命中难有一刻可以安静地坐下来,试试什么也不做……一言以蔽之,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生活太多苦恼。
那么,请阅读本书吧,从此全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发现存在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我怎么都做不好”、“是不是我有问题”,这样的话语,我们一生之中会跟自己说多少次?对大多数人而言,每个人的痛苦来于——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常会怪罪自己,给自己很低的评价。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身为禅修老师和心理学治疗师二十年的丰富经验,透过学生和案主的故事,以及她自己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练习方法,教我们如何转化悲伤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關於作者: |
临床心理学家、佛法老师、在家居士,也是极受爱戴的内观老师。她是华盛顿特区内观禅修社区的创建人。她结合佛学与西方心理学,强调对自己及他人有同理心、正念,以及对周遭环境的容忍。本书系作者的成名作,曾获“美好人生”书奖,已是心灵修行与禅坐练习的畅销书,引导广大读者获得深层的疗愈力。
|
目錄:
|
推荐序:用心接纳
译者序:具足疗愈力的实修手册
作者序:"一定是我有毛病"
第一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
第二章 从迷惘中觉醒:彻底接纳之道
第三章 神圣的停歇时刻:安住在菩提树下
第四章 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彻底接纳的精神
第五章 回到身体回到家:彻底接纳的地方
第六章 彻底接受欲望:从渴望的根源处觉醒
第七章 敞开心扉,面对恐惧
第八章 唤醒悲心:成为怀抱者和受拥者
第九章 扩大悲心的圆周:菩萨道
第十章 认证我们的本善:通往宽恕与关爱心之门
第十一章 共同觉醒:修持人际关系的彻底接纳
第十二章 了悟我们的真实本性
全书译注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
你将在某个夜晚游走……
倏然间,发现自己,
即将踏上逃亡之路,
自己其实有罪:
因为你误解了复杂的指示,
你不是这里的成员,
你遗失了会员卡,
甚至从未拥有这张卡……
——温德尔·贝里
好多年来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是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在岩石上攀爬,有时或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的情节,或是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我的心狂乱纷扰,但是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稠的糖蜜间行进一样。我知道自己应该要懂得处理问题,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到达我必须置身的地方。我完全孤立,被害怕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完全陷入困境之中。全世界似乎只剩下这件事,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这个梦境恰好捕捉了“缺乏自我价值之迷惘”的精髓。在梦中,我们往往似乎是剧本中的主人翁,注定要以既定模式来回应身处的情境,浑然不知也许还有其他抉择与选项。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迷惘,受困于心头的千端万绪,恐惧可能面临的失败时,基本上也落入了与梦境同样的状态。我们活在一个完全界定且限制了生命经验的清醒的梦境里,当我们奋力挣扎,试图到达某处、试图成为更好的人、试图成就什么、试图避免犯错时,界线外的世界仅仅是衬托的背景罢了。就像在梦中,我们误以为自己的故事是真相——而且是说服力很强的现实,它耗尽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无论是在吃午餐,还是开车回家的途中,无论是在跟伴侣交谈,还是晚上念故事给孩子听,我们都不断在脑中重复播放自己的忧虑与计划,而这个迷惘的固有本质就是,我们相信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不知怎的,终究还是不可能达到标准。
与缺乏自我价值感形影不离的,是对他人与生命的疏离感。但是假使我们是有缺陷、不健全的,又怎么可能感到有所归属?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自觉愈有缺陷,就愈感到疏离且脆弱。而潜藏在自觉残缺的恐惧之下,则是更原始的恐惧,担忧生命出了差错,坏事就要发生了。我们对这种恐惧的回应,就是想要责怪,甚至仇恨我们认为是问题根源的对象:无论是自己、他人,还是生命本身。然而,即使是将憎恨指向外界,我们的内心深处仍旧感到脆弱无比。
缺乏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导致形形色色的痛苦。对某些人来说,最显著的就是呈现上瘾的症状,有可能是酒精,也有可能是毒品或食物;有些人则是对一段感情上瘾,倚赖某一个或某一群特定的人,好让自己感到完整,觉得生命值得继续;有些人则长时间劳累工作,好感觉自己很重要,这种上瘾症状在我们的文化中备受推崇;还有某些人则不断制造外界的敌人,永远在对抗世界。
这种自觉残缺、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信念,使我们难以相信自己真为他人所爱。我们之中有许多人,生活里潜藏着忧郁的暗潮,或是对能否亲近他人感到毫无指望。我们害怕,如果别人发现我们其实很无趣、愚蠢、自私,或没安全感,就会排斥我们,而假使我们不够迷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用亲密浪漫的方式来爱我们。我们渴求一种毫无疑虑的归属感,憧憬与他人在一起时可以轻松自在,全然接纳他人。然而,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却使我们始终无法尝到归属感的甜美。
当我们的生活痛苦不堪或失控时,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就会倏然倍增。我们可能会以为,生理疾病或沮丧情绪都是自己的错,是因为自己基因不良,或者是因为自制力不够,抑或缺乏意志力的缘故。我们也可能会觉得失业或离婚是自身瑕疵的一种反射,若当初能再多尽一点力,若我们能有所不同,也许一切就会顺利多了。即使我们可能也会将矛头指向他人,然而心里还是默认自己错在先,自己是始作俑者。
即使受苦或遭遇不幸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亲密的人,比如说伴侣或孩子,我们还是会将这种状态视为自己的缺失。一名接受我心理治疗的案主,她13岁大的儿子经医师诊断,罹患了注意力失调症。她为儿子遍求良方,包括就医、饮食疗法、针灸、药物治疗,再加上更多的爱心,然而,儿子还是课业退步,且在人际关系上十分疏离。他确信自己是个“窝囊废”,时常因为痛苦与挫折而大发雷霆。无论自己为了爱他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位案主仍然活在极度的痛苦中,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而且应该要更努力才行。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所呈现的不一定是明显的羞愧感与缺陷感。当我告诉一位好友,我正在写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主题,而这种倾向又是多么普遍时,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我而言,主要的难题并非羞愧,而是傲慢。”她坚称是这样。这位女士是个成功的作家兼老师,她告诉我,她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觉得很多人迟钝、无趣。由于受到许多人的景仰,这使得她恃才傲物、睥睨一切,自觉鹤立鸡群。“承认这一点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说道,“或许这就是你所谓的羞愧感吧,不过我真的很喜欢大家尊敬我……只有这种时候我才能对自己感到满意。”我这位朋友呈现的即是迷惘的另外一面。她继续坦承,当自己肠枯思竭、毫无创作灵感、自觉一无是处,或得不到赞赏的眼光时,她的确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我价值感。与其单纯地认可自己的才华,充分享受自己的优点,她还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或优越感,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
若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我们就永远无法放松下来,我们战战兢兢地监控着,不时在自己身上挑毛病。不可避免地找到毛病之后,我们就更加没有安全感,更缺乏自我价值感,如此一来我们就得更加努力了。这当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究竟以为自己要往何处去?有个禅修学生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好像在压榨自己的生命岁月,不断受想有所成就的感觉所驱使。他语带忧伤,又说道:“我觉得自己飞快地虚度生命,仿佛就要这样一路冲到死亡的终点站似的。”
我在禅修课提到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痛苦时,常注意到学生频频点头表示认同,有些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可能头一次发现,自己的羞愧感并非只是单个人的精神负担,许多人其实深有同感。课后有些人留下来讨论,倾诉道,缺乏自我价值感使他们根本无法向他人求助,也无法感受别人爱的抚慰;有些人则体认到,缺乏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常也有学生告诉我,长期觉得自己有缺陷的习性,使得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禅修是否正确,也不相信自己心灵会有所成长。
有学生曾告诉我,初踏上心灵修持之道时,他们原以为通过积极禅修就能超越自觉残缺的感受,然而,即使禅修的确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们却发现,源源不绝的羞愧感和不安全感,仍旧固执地坚守不放,好像几十年的修持根本无济于事似的。或许他们所遵循的禅修模式并不适合自己的个性,又或许他们需要额外的心理治疗,才能揭露并治愈深刻的伤痛。无论是什么原因,无法通过心灵修持来解脱这些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种基本的疑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喜乐与自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