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5.4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9.4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編輯推薦: |
《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知识与抒情的关系是贯穿宋代史学史与诗学的核心问题,宋以后诗学史上的唐宋诗之争可以说是抒情与知识对立与融合的历史。
|
內容簡介: |
《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以知识与抒情为中心论述宋代诗学的历史进程及理论系统。自晚宋以來,宋代诗歌史被认为经历了沿续唐人传统、背离唐人而自成一统、再到回归唐人传统的过程。诗歌史上从唐到宋的转变,在诗学思想史的意义上乃是一种从抒情为本到知识为本的转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知识性转向有两个脉络:一是思想史的,是一诗学史的。诗学史的转折在杜甫,思想史的转向在韩愈。韩愈“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之说,涉及道德与文学(包括诗歌)的关系,引出作者的道德修养问题,而知识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亦由此引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被解读为知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其影响于后世主要在诗歌内部各层面。以上两个脉络到宋代,尤其是在黄庭坚,便交汇在一起,既强调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道德是诗歌的根本,也强调知识是诗歌的审美基础,形成了中国诗学中的一套知识论述。诗人的道德及审美修养的核心是知识;作为诗歌内容的意与审美形式的词都以知识为基础;诗歌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也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理学家强调诗歌的道德基础,强调诗歌的义理价值,而在程朱一派,道德修养也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可以说,从江西诗派到理学家,所涉及诗歌的知识问题是全面性的,知识成为诗歌的根本,借用刘克庄的话来说就是“以书为本”。
南宋初年,江西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而嘉定以后,理学的影响如日中天。在以上双重影响下的诗坛,崇尚知识、义理,诗歌知识化之风甚盛,也刺激了抒情传统的反弹,诗坛开始重建抒情传统,于是而有一系列的抒情传统的新论述。在宋代诗歌史上,“四灵”诗派是以学晚唐著称的。“四灵”宗晚唐的诗歌史意义就在于重建唐诗传统,而其诗学思想史的意义则在于重建抒情传统。就其与江西诗派的关联来说,是从学问回归抒情;就其与理学关联的脉络来说,是从道理回归抒情。总之是从知识取向回归抒情传统。“四灵”在当时颇有影响,但也受到了批评,一是指责其不学,二是指责其无理,即排斥知识,未能处理好抒情与知识的关系。晚宋刘克庄、严羽等人便重新思考知识与抒情的关系。刘克庄主张抒情为本,以景物抒情,但同时主张在不妨碍抒情的情形下,运用典故,试图调和知识与抒情,融合唐、宋传统。严羽则主张,知识只应该作为诗人的修养,而不应该出现在诗中,换句话说,要以宋人式的知识基础作出唐人“兴趣”化的作品。严羽指出的途径是“妙悟”,即以知识为基础又超越知识。严羽实质上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调和了唐宋,影响深远。
宋代诗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知识论述,也重建了抒情论述。本书在梳理宋代诗学之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力图呈现以上论述的理论逻辑与结构。
|
關於作者: |
张健,1964年生,籍贯安徽,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2年至2005年间,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沧浪诗话校笺》《元代诗法校考》《王士禛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笺证》《清代诗学研究》,辑校《珍本明诗话五种》,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清代诗学研究》《元代诗法校考》分别获北京市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清代诗学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沧浪诗话校笺》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古籍工作委员会“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
目錄:
|
知识与抒情目录
绪论
一知识与抒情
二宋代诗学的知识转向及知识论述
三重建抒情传统与抒情、知识关系的重构
第一章重建文学的道德基础
一礼乐崩坏与文化重建
二苏轼的道统论述与“古文家”的思想史地位
三文道关系的重建四“孝友忠信是此物之根本”:黄庭坚关于道德、学问与文学关系的论述
五从“立身之道与文章异”到“文如其人”
第二章审美重建与晋唐传统
一对晚唐五代的审美批判:格韵卑浊
二审美重建与晋唐精神
三格与韵:新审美标准的确立
第三章命意布置与书本事料
一立意与命意:思想主题优先
二命意与布置:意义的内在逻辑与叙述结构
三从草木鸟兽为料到以事为料
第四章句律精密与规模波澜
一命意与句法
二炼字三规模与波澜
第五章浑成境界与昆体工夫
一道德工夫与文章工夫
二黄庭坚的工夫论述
三工夫论之观念框架的转变及其再展开
第六章文道关系的再调整:理学家的文道论述
一贯道与载道之辨:文学家与理学家的文道观
二“有德者必有言”:理学家文道关系论述及其经典基础
三存养工夫:知识作为道德的基础
四道统与文统的合与离
第七章从言志到明理:诗歌的义理价值与知识基础
一分裂的诗歌观念:尊诗与贬诗
二“雪月风花”与“天理流行”
三“吟风弄月”与“曾点气象”
四朱熹“以理为诗”及其《斋居感兴》的经典化
五景物“把做道理看”与理语、理趣:理学家观物方式的诗学影响
第八章删后无诗与下学上达:理学家的诗歌史论及诗学工夫论
一“自从删后原无诗”
二朱松:汉魏晋与唐诗的高下
三朱熹的三变说与尊古贬律
四陆九渊述诗之源流
五朱熹的学诗工夫论
第九章回归唐诗与抒情传统的重建
一朱弁:重建钟嵘的抒情论述
二张戒:言志为本与咏物为工
三“四灵”:回归唐诗传统与抒情传统的重建
四叶适:“合周程、欧苏之裂”与尊唐崇律
五晚唐体的流行及其批判
第十章抒情传统的重建与价值格局的调整
一“合周程、欧苏之裂”:理学与文学之分裂与融合
二“洛学兴而诗律坏”与诗律重建
三“风人之诗”与“文人之诗”:抒情与知识的对立与融合
四尊古与崇律之间
五本色与大家:多元价值标准的确立
六功夫与路径
第十一章以知识途径造抒情境界:重建抒情之道
一四人论诗与当代诗学问题
二严羽:“辨白是非,定其宗旨”与“以禅喻诗”
三禅道与诗道:禅与诗的真理与价值问题
四诗道的展开
五诗道在妙悟
六参诗与悟入:功夫与境界
附录 严羽与王埜、戴复古等论诗考
参考文献
作者小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