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印度的典藏、寓言、传说等等也传入中国,佛教经典中多用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奥的佛理,《百喻经》就是这样的佛教著名经典之一,它包含了98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之后都有一段简明扼要的话,根据这个故事来揭示一个关于佛教的哲理。由于它是用寓言故事阐明某种道理,所以《百喻经》又被人们称作“东方的《伊索寓言》”本书在佛经中属于譬喻类,每篇由“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法”是这个故事寄托的教诫。本书的特点是以讲笑话的方法阐明佛理,如同把苦药和石蜜掺和在一起,虽减少了蜜的甜味,但更重要的是让人吃了治病的药。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同先服泻药,再以油酥滋润身体。
在今天看来,我们要根据这些故事看它们能揭示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期望由此能对现代读者起到一定的人生启示。
|
內容簡介: |
《百喻经》全称为《百句譬喻经》,是由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与卷首引言、卷尾侮颂共同组成。其中每一篇都是先讲故事,再作比喻,阐述出一个佛学义理。《百喻经》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久弥新。其内容寓意深刻、妙趣横生,本册既是将《百喻经》蕴含的深刻道理以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更多的人从先圣先贤的智慧中得教受益。
|
關於作者: |
刘韶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晓明,男,1958年11月出生,安徽淮南人。历史学博士,教授。
|
目錄:
|
愚人食盐喻过度就是苦
愚人集牛乳喻把牛奶存在牛乳房里
以梨打头破喻自以为是的傻瓜
妇诈称死喻女人的反复
渴见水喻喝不完就一口不喝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再杀一个儿子凑担子
认人为兄喻钱就是哥哥
山羌偷官库衣喻颠倒衣裳
叹父德行喻赞美不要过分
三重楼喻不打基础不行
婆罗门杀子喻愚蠢的证明
煮黑石蜜喻越扇越热
说人喜嗔喻现场证明
杀商主祀天喻向导不可杀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愚笨的国王
灌甘蔗喻错误的方法得恶果
债半钱喻如此辛苦为哪般
就楼磨刀喻想求方便却更麻烦
乘船失钎喻刻舟求剑
人说王纵暴喻暴虐与愚蠢
妇女欲更求子喻杀子求子
人海取沉水喻价值判断失误
贼偷锦绣用裹破烂喻锦绸包破烂
种熬胡麻子喻炒熟的种子
水火喻不争气的水与火
人效王眼喻愚蠢的拍马屁
治鞭疮喻盲目模仿
为妇贸鼻喻好心办坏事
贫人烧粗褐衣喻妄求多福
牧羊人喻骗局的成功
雇倩瓦师喻只会破不会做
估客偷金喻贪心者的下场
斫树取果喻砍树摘果
送美水喻改名自慰法
宝箧镜喻自己吓唬自己
破五通仙眼喻只要眼睛
杀群牛喻追求完整
饮木筒水喻令泉水止流
见他人涂舍喻好东西未必好
治秃喻治人先治己
毗合阁鬼喻人比鬼精
估客驼死喻本末颠倒
磨大石喻没有意义的勤奋
欲食半饼喻只要结果
奴守门喻死抠字眼
偷嫠牛喻如此破案
贫人能作鸳鸯鸣喻该叫时不叫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动物的思维
小儿争分别毛喻不答之答
医治脊偻喻笨办法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个与五个
伎儿作乐喻空快乐与空报酬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害己之人出自门下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头尾争胜
愿为王剃须喻只要自己喜爱的
索无物喻“无物”也是物
蹋长者口喻拍马不可性急
二子分财喻绝对平均
观作瓶喻忘了正事
见水底金影喻水中捞金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弟子造人
病人食雉肉喻只吃一次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鬼是人造出来的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对方是鬼
五百欢喜丸喻一切凭运气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知识与操作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饼比老婆更重要
共相怨害喻一宁愿自己先死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祖传秘诀
尝庵婆罗果喻全部都要尝一尝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绝对中立
米决口喻死要面子活受罪
诈言马死喻黑马白尾巴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下级的对策
驼瓮俱失喻往死里救
田夫思王女喻一厢情愿
搏驴奶喻公驴身上找奶
与儿期早行喻白跑一趟
为王负机喻拿与挑之间的选择
倒灌喻自己治病
为熊所啮喻有毛的都是熊
比种田喻笨蛋种田
猕猴喻胡乱报仇
月食打狗喻受冤枉的狗
妇女患眼痛喻免除痛苦的方法
父取儿耳蛸喻耳环与儿子
劫盗分财喻不公平和运气
猕猴把豆喻为了一粒豆子
得金鼠狼喻正可反,反不可正
地得金钱喻不要得意忘形
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欲望与失望
小儿得欢喜丸喻各取所需
老母捉熊喻好心人上当
摩尼水窦喻错误理解
二鸽喻恩怨雌雄鸽
诈称眼盲喻代价要有限度
为恶贼所劫失氍喻朋友更害人
小儿得大龟喻杀它反而活了它
偈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