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将国学领域中地位最高的“四书三玄”包含在内:《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论语》,以讲座式的雅俗共赏风格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娓娓道来,学理与实用并存,帮助读者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中理解古典智慧的精髓,完善自己的人生。
作者傅佩荣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及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傅先生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大师,继而执教欧洲,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教养,集四十余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打通通往古代思想之路。他态度严谨,著述甚丰,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大师。
“四书三玄”本来包含七本书,但因为《大学》与《中庸》篇幅太少,两者经常合为一本,结果就成了六本书。我为“四书三玄”作了“译解”,同时也陆续出版上课讲解这些经典的详说本。许多读者说,他们从详说本获益更大,因为我在讲解时,引述不少故事、案例、个人经验与心得,使枯燥的原典变得较为活泼有趣,至于可读性更是显而易见。
《大学》与《中庸》是这一系列研究中最后完成的两本。我
|
內容簡介: |
《大学》、《中庸》的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
中庸》是作者傅佩荣集多年研学中西哲学和古典文献的心得,通过授课讲解的形式,引述故事、案例、个人经验与心得,使枯燥的原典变得较为活泼有趣,帮助读者跨越时代的差异,去领会古代先贤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以其智慧和教诲来指导当代的人生。
|
關於作者: |
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
学术专长:儒家、道家、易经、宗教哲学,学贯古今中西,站在中西文化至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天空》,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主讲《老庄的智慧》,上海卫视文化中国主讲《人生困惑问庄子》,山东卫视新杏坛《孔子九讲、孔门弟子、易经与人生、孟子的智慧、论语300集》
2008年获21世纪经济报道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文化类),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身心灵整合导师、哲普大师”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
傅教授治学严谨,其学识融贯古今中西,创见迭出。他多年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已重新译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展现温故而知新的哲学智慧,对于经典的当代诠释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有《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成功人生》、《易经入门》、《国学的天空》、《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著作共一百余种。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成功人生》获台湾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至今在台出版图书逾百种。
长期以来,傅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普及,引领听者解读中华经典。推广国学的现代诠释。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辽阔深远;打通各个精神领域,打通中西哲学;真诚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清晰的道理,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从而把国学讲得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并为当代人提供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
目錄:
|
自序
大学
大学第一讲
大学第二讲
大学第三讲
大学第四讲
大学第五讲
大学第六讲
大学第七讲
大学第八讲
中庸
中庸第一讲
中庸第二讲
中庸第三讲
中庸第四讲
中庸第五讲
中庸第六讲
中庸第七讲
中庸第八讲
中庸第九讲
中庸第十讲
中庸第十一讲
中庸第十二讲
中庸第十三讲
中庸第十四讲
中庸第十五讲
中庸第十六讲
|
內容試閱:
|
大学第一讲
古代有大学,相对的,也有小学。小学所教的是洒扫应对进退。每个小孩都会慢慢长大,在融人社会前必须在家庭、学校与别人相处,需要学习基本的生活规范,还有“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孔子小时候,念过乡村的学校,这是属于小学的范围,到十五岁就可以上大学了。但是大学并非每个人都能念,只有那些将来要当政治领导的贵族子弟以及民间的俊彦之士,也就是少数特别杰出的年轻人才能有这个机会。古代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让人受过大学教育之后能够做官,知道做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何种修养。所以一般人都知道《大学》有“三纲八目”,最后是要治国、平天下。
大家对于《大学》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耳熟能详,至于这本书的重要性何在?我先把它的背景大概说明一下。
《大学》的背景
古代有五经,《易经》、《诗经》、《书经》之外,还有《礼经》与《乐经》。《乐经》已经失传了,《礼经》包括三部分:
《仪礼》、《周礼》与《礼记》。仪礼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各种仪式,包括男子二十岁加冠的冠礼、结婚的婚礼、丧礼与祭礼,还有同乡的人喝酒、读书的人见面等礼仪,这些都是仪礼的范围,细节非常琐碎。周礼是周朝的各种制度,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业都在内。但是时代递演之后,制度大多已经更改,所以《仪礼》和《周礼》,一般人不太能够理解,到汉朝时很多人已经弄不清楚,今天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它们。《礼记》是把礼的精神,做比较完整的说明,反而流传了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