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厉以宁、柳传志亲自作序
36位文化界、商界名人联袂点评推荐
第一部融合北大经济管理理论及6大行业创业实战经验教训的创业书
|
內容簡介: |
很多教人成才的书,作者未必成才;很多教人炒股的书,作者并不炒股;很多教人创业的书,作者不曾成功创业。本书的作者孙陶然是一位数次成功创业的创业者,书中的内容有关创业的方方面面,从创业目的到股东选择,从经营到管理,从找方向到项目细节不一而足,写给每位心怀创业理想或正在创业路上的读者。
|
關於作者: |
孙陶然
他系出名门——
他全省文科第四名考入北大经济管理系
他是厉以宁的学生,也是柳传志的弟子
他身经百战——
20年6次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
横跨媒体、广告、公关、消费电子、农业及金融服务业
每一次创业都是独辟蹊径守正出奇
每一家企业都在细分行业名列前茅
孙陶然创办及联合创办的企业——
《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中国第一批大众媒体电脑周刊
蓝色光标品牌顾问股份公司(300058),中国公关第一股
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永业国际(NASDAQ:YONG
拉卡拉电子支付公司,第一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中国最大的线下电子支付公司
|
目錄:
|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推荐序4
推荐序5
自序
第一部分 创业是怎么回事?
军规1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军规2
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
第二部分 创业的三大天条
军规3
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军规4
创新是最好的创业
军规5
放下身段死缠烂打
第三部分 创业人七大须知
军规6
凡事只能靠自己
军规7
领导要有预见性
军规8
心力强大者胜
军规9
要敢于冒险
军规10
相信直觉
军规11
创业要靠团队
军规12
干部要靠自己培养
第四部分 如何组建公司?
军规13
选对股东
军规14
搭好治理结构
军规15
事先要签股东协议
第五部分 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军规16
做最肥的市场
军规17
做减法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个问题
军规18
好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一半
军规19
集中兵力突破重点
军规20
先赚到钱再考虑发展
军规21
为公司找一个好的总经理
军规22
企业文化必须一开始就建立
军规23
管理是一门专业
军规24
建班子是管理的首要问题
军规25
坚持战略和定战略同样重要
军规26
打造一支铁军
第七部分 业务的五个问题
军规27
物质激励是第一位的
军规28
不要搞大跃进
军规29
先试点再推广
军规30
坚持是必须的,维持是没有意义的
军规31
成功后不折腾
第八部分 资本的五个问题
军规32
借助资本的力量创业
军规33
融资时要敢于吃亏
军规34
风险投资只是你的一段情
军规35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投资人替你决策
军规36
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
代跋1
代跋2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1 厉以宁
孙陶然同学是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身)1987级的本科生。我当时是系主任,给他们上课,还时常举办讲座。他在校期间就很活跃,还担任了班干部。记得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同学到我家里,当时我还住在中关园宿舍,他们请我给学生们准备创办的一本刊物题词,记得我写道: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如果天赋很好,可以成为某些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意在告诫他们,经济学是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科学,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有真知灼见。
今年(2011年)是1987级本科生毕业20周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探索的年代、争鸣的年代,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都在为中国的改革道路抒发己见,所以1987级是北大非常活跃的一个年级。他们在校期间跨系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尤其是学生干部之间跨系跨级的交流更是非常多。那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年代,讲座多,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加之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一级北大同学毕业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出色的企业人才,例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87级图书馆系)、本书的作者蓝色光标、恒基伟业及拉卡拉等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孙陶然(87级经济管理系)、西藏旅游股份公司创始人欧阳旭(87级中文系)、蓝色光标股份公司创始人赵文权(87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等等。
这些从北大走出的企业家身上有着很多共性。他们都崇尚创新,不屑于人云亦云,他们的企业往往是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他们都志向高远,意志坚定。这种韧劲源于北大带给他们的高远境界和深刻自信。他们往往能够坚持到最后并最终取得成功。他们都信仰正义,往往能够比同行拥有更高的道德底线并能坚守。他们也都充满理想主义,所以他们一直在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回馈母校。
我认为,从某种角度看,孙陶然愿意花时间把自己毕业20年来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来,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公益性。既然身为企业人,对社会的最好回馈就是支持和帮助有志于创业的人发展,不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从知识层面。
这本书通读下来,虽然我不并不认为陶然的全部观点都是正确的,至少不是全部经验都具有适用性,但我赞赏他勇于钻研的精神以及归纳、总结、提炼知识的能力。我想这也许和他在北大经济管理系学习到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相关。如果真是如此,那是我们这些教师最大的欣慰。
我非常欣慰北大培养了许多出色的企业家,更欣慰他们身上那种低调的北大味道。“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倾听江下涛声急,一代新潮接旧朝。”我知道,北大精神的魅力已经深深融入他们的血液,我相信未来这些他们得自于北大的精神财富会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以回馈社会,回馈北大。对这一切,我始终充满信心。
推荐序2 柳传志
我认识孙陶然是1995年,当时他和《北京青年报》一起创办的《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来采访我。当时IT业相对神秘,只有寥寥几份专业媒体报道相关内容,大众媒体上的报道几乎没有,陶然告诉我他们要开风气之先,在大众媒体上用老百姓读得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述有关电脑的一切,因为电脑必将走下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一股闯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后我们一直断断续续有接触,我关注到他创办蓝色光标公关公司、创办直投杂志、参与创办恒基伟业推出商务通掌上电脑等业务。其间,有顺有不顺。再次正式接触是2004年底,我参加联想投资的会议听取孙陶然创办拉卡拉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当时他正准备结束长达两年的休假开始再次创业,我非常赞成“联想投资”投资他,因为我知道的孙陶然是个哭着喊着要进步,而且也知道怎么进步的人,是个想干事能干事的人。
会后孙陶然送给了我一本《联想管理大纲》,让我惊奇的是,这是一本我们在1991年前后编辑的管理文件,厚厚的一本复印件上密密麻麻地被孙陶然标注了各种颜色的标记和注释,他告诉我,当年他请人复印了这本管理大纲,一直不断地钻研其中的管理理念并借鉴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之中,他说是对照这本大纲学习的管理。
虽然我知道这是他的自谦,但是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孙陶然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非常重视学习的人,从陶然写这本书也可以看出,这20年来,他在创业也在思考,而归纳、总结和提炼能力是一个领军人物非常重要的能力,联想文化非常提倡“复盘”也是这个意思,希望各级管理者能够通过复盘来不断总结和提高,从会做菜到会写菜谱,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陶然能够在工作之余整理总结出这本书,也是他对自己多年经营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一次复盘,我相信他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后来的创业者会有所启迪。陶然目前正在率领拉卡拉团队在金融服务领域大展宏图,并且有可能成为联想控股旗下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业务模块,成为联想正规军的队伍,我也在此祝愿他和他的团队能够永攀高峰!
推荐序3
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不朽的灵魂。从联想、用友、清华同方到百度、新浪、搜狐,时至今日的新浪微博、人人网、当当网、奇虎360、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中关村孕育了一大批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的成功企业,形成了“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中关村理念、“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中关村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中关村文化,中关村已成为孕育和实现科技创业梦想的摇篮。
中关村有别于其他开发区的地方,也是与硅谷最为相像的地方,就是每日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一批有激情、有理想的创业者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寻梦之旅,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10家企业从这里诞生。他们在这里搭建创业队伍、筹划市场定位、探索商业模式、研发关键技术、设计核心产品。他们用超于常人的坚定毅力、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去实现创业梦想,他们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富创造力、最为活跃的群体。
在与大量创业者的交流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创业者选择在中关村创业的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中关村是全国精英人才的聚集地。这里的科教沃土、先进思想,形成了永不枯涸的创新源泉。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很容易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合作伙伴,拜访到世界知名的科技名流,结识到享誉全国的产业领军人物。这里人才荟萃、思想迸发、激情碰撞,没有哪里比中关村更适合搭建创业班子、组建创业队伍了。
第二,中关村汇聚了全国最强大的创业投资力量。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融资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在当代科技创业的发展规律中,技术或商业模式与创业资本结合已经成为最先进的企业发展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西侧,穿过商业中心区的右侧有条沙丘路,这条看似普通的马路是美国风险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苹果公司、Google
公司、思科公司、甲骨文公司、雅虎公司的成功与沙丘路上的风险投资家们密不可分,沙丘路已被誉为硅谷高科技企业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在有些美国人看来,他们比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更受人尊敬。创业投资家们嗅觉灵敏,乐于群居,总是在一起寻找着最美味的投资机会,似乎他们到了哪里,哪里就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沃土。截至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1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资金规模达2
000多亿美元,近两年中关村企业的融资总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3。这里聚集着全国对高科技产业有深刻理解的投资机构,汇集了薛蛮子、徐小平、雷军、李开复、何伯权等一批服务于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人。中关村已形成从天使投资到PE的完整创业投资链条,中国没有哪一个区域比中关村更适合寻找创业投资的机会。
第三,北京是高端市场的中心。创业企业的产品、服务、应用在北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开拓全国市场具有战略和示范作用。北京是全国的首善之区,是政治、教育、科技、资本和文化的中心,是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些高端要素的聚集,为中关村创业企业在创新产品应用、技术改造、服务升级等方面提供了最优质、最前端、最开放的合作平台,为创业企业下一步经营战略提供了最广阔的前沿阵地。
第四,中关村是创新创业信息的汇集地。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只是一个晚上,在前一天还受众人追捧的科学技术、商业模式或产品应用在一夜之间就可能被另一种创新所替代。这已经不是一个闷头做好研发、做好产品就能成功的时代,当代的创业就像飞驰的汽车,创业者就是驾驶员。创业者需要不断提高驾驶技巧,关注瞬息万变的路况,还要与那些跑得快、跑得好的驾驶员交流分享。中关村建设了一条与世界科技潮流接轨的高速公路,创业者在这里可以获取、整理、分析、传播科技信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科技趋势和产业方向。这里建立了与国际特别是与硅谷的多层次沟通体系,为创业者掌握各种信息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中关村已成为我国高端创业信息的辐射中心,这些信息资源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创业论坛等正式交流活动,以及在公共休息室、咖啡厅等场所的非正式交流活动,甚至网络上的创业社区不断向各地传播。
第五,中关村拥有最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有人常问,为什么中关村能够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为什么中关村能够成为最活跃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引领区?为什么很多高素质人才北上南下,漂洋过海选择到中关村创业?除上述4个原因外,中关村还能为创业者提供最为完善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保障。中关村拥有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百余家,他们不但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等基础服务,更能为初创企业提供更为需要的战略咨询、融资对接、合作研发、技术检测、市场开拓等高端创业服务。中关村涌现出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常青藤创业园等建立了新型孵化运行机制的创业服务机构和“摇篮计划”、“黑马训练营”、“DEMO
CHINA”、“雏鹰500创业助推计划”、“中关村创业之星”等各种市场化创业服务项目。不仅如此,中关村还为创业者建立了全国最为完善的创业政策保障体系,中关村的创业政策和服务不是单一的,是最配套、最完善的。创业者在这里可以享受全方位服务和一系列配套政策。中关村对企业的支持从创业期、成长期到做大做强形成了系列化的支撑与服务,建立了三条快速支撑通道。一是创业期的创业孵化服务;二是高成长期的“瞪羚计划”与改制上市服务;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十百千工程”,一企一策服务,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孙陶然先生所著的《创业36条军规》回答了创业者为什么创业、如何创业等一系列问题,为正在思考要不要创业的人以及正在创业路上的人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回答。
位于首都的中关村每天都有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但都怀揣创业梦想的人来这里寻找答案。中关村已成为创新创业的圣地,中关村不是中国的硅谷,而是中国的中关村,世界的中关村!
李石柱
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推荐序4
创业:一个心智历练的旅程
这是一个缺乏创新但却不乏创业梦想的国家。当然,也许我们期望的创新精神能够从无数的创业过程中逐渐产生。“创业改变中国”,这个概念可能有些过于恢弘,但我相信创业将为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商业精神提供丰富的给养。
创业的动力非常多样,或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或源于对财富的渴望,或源于成功者的范例指引……但创业的结果大致相似,不外乎“成功”与“失败”。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联想到海尔,从瀛海威到爱多,这里有至今仍在闪耀的创业成功,也有早就淡出记忆的创业失败。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对正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而言,这些荣耀与悲伤都在别处,而它们所带来的思考一直都在眼前。
正如那句老话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创业者们该如何走向幸福?孙陶然先生在《创业36条军规》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的确,创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创业者而言,从开始创业的选择到目标的确定,从团队的搭建到融资合作,每一步的成败都将决定整个过程的成败。作为资深的创业家,陶然在书中用他的实战经历和经验,为创业之路的主要环节进行了独特的归纳和注解。
在陶然看来,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对创业的艰难有充分的预估,更要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应该遵循自己最初的梦想。如在起点没有想清楚,那根本无法掌握终点的方向。
一旦开始创业历程,作为创业者,应该知道如何决策,明了如何“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这里,陶然总结了公司创始人需要注意的7个品格,公司管理中需要注意的9个关键问题。比如,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战略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但从我的经验来看,陶然给出的答案无疑极具实战价值:“创业者必须清楚,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向前进,要集中兵力重点突破”。应该说,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其价值已经超过了创业这个范围,对于每一个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极具参考价值。每一个创业者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从无数创业者的经历可以看出,管理的成败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如果说前面讲过的梦想和个性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可以去“创”,那么管理将决定你的“创”是否可以真正成为“业”。
一般谈及创业的书籍讲完上述内容后可能就结束了。但是在陶然看来,对于一个真正想做大做强的创业公司来说,仅仅做到上述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创业初成,如果不避免误区,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对此,陶然提醒创业者切记成功后不要盲目扩张,要知道如何和资本打交道,并且对所有怀揣上市梦想的创业者提醒道:“上市是企业的成人礼,但上市之后,考试才真正开始”。
创业有道。某种意义上讲,《创业36条军规》是一本创业者的行动指南。36个创业之道独立成篇,而又串联起一个创业者从梦想的开始到上市道路上所有重要的步骤。当然,创业的过程纷繁复杂,其中不免需要机缘巧合,不免遇到世事沧桑,这36条“军规”肯定不是创业成功的全部“秘方”。但我相信,只要遵循这36条“军规”所蕴涵的创业之道的精髓,机缘就不只是巧合,世事也不仅是沧桑。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是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如同书中所述,创业者有时往往没有退路,有时必须超越自己。在我看来,无论成功与失败,这样一个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其实更有价值,因为这些都将成为创业者一生的财富。这个心智历练的过程将与公司成长的过程一样精彩!
陈彤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
推荐序5自那个多事之夏认识陶然,转眼已20多年了,我们是同学,也是同事,我们曾经共居一室,也曾经一起创业,曾经共同大醉之后抱头痛哭,也曾经喝下绝交酒分道扬镳。陶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我说过“我爱你”的男人,我们不是朋友,也不是哥们儿,按照我们自己的说法,我们是既志同道合又臭味相投的兄弟,我们是兄弟,可以托妻寄子,我们是刎颈之交。
陶然才子,一向喜欢写文章,也写诗,在北大就是校刊的大记者,激扬文字除了提点世人各种道理之外,也是泡妞利器。不过写书出书倒好像是第一回,也就有了我这人生中的第一个序。
创业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自己15年前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业者,因此深知创业之艰辛;近日听闻北大同学—中国新首富李彦宏先生所言,99%的创业者将以失败告终,深以为然。我一向是不劝人创业的,做职业人有什么不好?做老板看着风光,其实是为所有员工打工,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甘苦自知。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体系迟迟不能建构完善和我们文化中这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大大有关系。
但是有一种人,骨子里面就是不安分,你教他做职业人他永远不甘心,天生就是要创业,纵横捭阖的,陶然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创业36条军规》谈不上字字珠玑,却是陶然兄20年创业之路和着血和泪的经验大成,对于那些心不自安,渴望创业的陶然的同道中人来说,此书将大有裨益,遇到什么疑难困惑,拿出来翻翻,不一定有现成的答案,但是一定会有感悟。
《军规》的内容,以我自己15年的创业经历印证,绝大部分都是真理中的真理,但是认识真理易,坚持真理难。我也借这个机会算是搭陶然的便车,和读者们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先说说战略。诚如陶然所言,创业者都怀揣梦想和激情,如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情况下不必选择创业,但是梦想要变成现实,战略是首要大事。战略是决定企业能不能真正长大或者基业长青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遗憾的是,中国的许多企业或者是创业之初忙于生存压力,或者是目光短浅只想今年赚多少钱明年赚多少钱,往往缺乏对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的关注。蓝色光标是幸运的,1996年成立时,虽然只有十来个人,七八条枪,但是我们几个远见卓识的董事就为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迄今这个战略仍在指引公司的发展。蓝色光标15年来能够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关系30强、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领导品牌,乃至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公共关系行业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上市公司,战略明晰居功至伟。上市之后,蓝色光标连串并购引来诸多关注和各种议论,我们是创业板300多家公司中最快把超募资金用完的,为什么?无他,战略耳。上市之前公司董事会就已经明确了通过并购快速扩张,打造中国的超级传播集团的战略,后来的事情只是坚定地执行战略。我经常被问到为什么蓝色光标能够发展这么快,为什么我们能够第一个上市,我们和同行相比有什么不同,我总是把战略放在第一位上。战略决定方向,决定你的彼岸在何处。
再说说专注。专注其实是战略的一部分,专注还是多元首先是由战略决定的,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企业史上专注或者多元都有不少成功案例;只是一般意义上而言,由于资源有限,专注比多元更容易取得成功。以蓝色光标所在的传播行业而论,绝大多数品牌都是专注在细分市场,公关公司就做公关,广告公司就做广告,活动公司就做活动,大型企业中全球似乎也只有奥美是例外,扛着整合营销的大旗,业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从结果看还算是不错。蓝色光标自成立之始就非常明确地专注于公共关系业务,这是我们战略的一部分,15年来我们心无旁骛只做了这一件事情,总算天道酬勤,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上市之后一方面是通过积极并购,在传播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布局,另外一方面对于旗下任何一个单一品牌,我们仍然强调专注,集中所有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一个细分市场做深做透,不是补短板而是把自己的长板做到尽可能长。专注的道理其实大部分人都明白,问题是企业许多时候会遇到诱惑,比如说某个客户和我们说:你们服务得不错,干脆我们把广告业务也交给你们吧。这个时候我们有几种选择:告诉客户我们不做广告业务,但是我们可以帮着推荐专业的广告公司提供服务;我们先把业务接过来,再分包给其他广告公司做,从中赚取差价;我们成立一个广告公司,自己来做这块业务,利润最大化。手边的钱,你赚不赚?这就是考验,而真正的考验通常会伴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抗得住诱惑才有可能讲专注。
最后,陶然可能不爱听,但我还是要说:是否要创业首先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战略规划要决定的事情,创业不是好玩儿的事情,而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除非你作好了虽万劫不复依然无怨无悔的心理准备,否则不要轻言创业。但是如果你真的已经想清楚了,那么就一往无前,演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精彩是一定的。上路的时候,别忘了带上这本书。
赵文权
蓝色光标品牌顾问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自序
写这本小书的缘起是两个非常偶然的因素。
一个机缘是牛文文《创业家》杂志搞的黑马成长营。我因为是创始人俱乐部的发起理事,并且和周鸿一起担任第一届联席主席,被老牛拉着做了第一批黑马导师。其实我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做别人的“导师”,本人平生也是最反叛“导师”的,但是老牛同志认为我们这些人必须把自己创业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拿出来和创业者分享,这个理念我是非常赞成的,能够让年轻人少走我们走过的弯路,这是善事,于是就答应了。后来黑马成长营访问了拉卡拉并请我讲一次课,因为准备时间比较紧,我就根据创业路上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写了36句话,命名为“创业36条军规”和大家作了一次分享,这就是军规的由来。
另一个机缘是微博。我也是被牛文文拉着开的微博,于是就顺手把每一句话加了些注释发在了我的微博上,没想到被很多人转发,也引来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大家鼓动我写成书等等,后来就有了中信出版社的约稿,有了今天这本书。
这是缘起,我之所以愿意抽出碎片时间来写这本书,也有几个考虑:
一方面,今年是我大学毕业20周年,想留下一点儿纪念。1987年我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当时的我们满怀经天纬地之志,一心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无奈求学期间世事多变,1991年毕业之时,我因学校某领导的作梗被分配回长春老家,但我不甘心被命运摆弄,毅然放弃分配放弃户口开始了“北漂”生涯,进入四达集团从合同工开始做起,用了10年时间成为恒基伟业公司(由四达集团改制而来)的第二股东、董事、常务副总裁,其间又创办和联合创办了蓝色光标等公司。人生的第二个20年,我过得可谓是波澜起伏。
另一方面,这20年下来,我创办和联合创办了6家公司,横跨媒体、广告、公关、消费电子、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每一家公司都是另辟蹊径开创了领域内全新的产品或者模式,而且都做到了细分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这里面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复盘,我也愿意将它们归纳、总结、提炼出来,供创业者同行们参考。
这本书能够成稿,我要感谢很多人。
首先要感谢《创业家》杂志的牛文文社长的“教唆”、中信出版社的蒋蕾和袁博的工作、热心的齐妙小姐的联络以及TT小姐的诸多精彩建议,没有你们的支持这本书不可能如此顺利出版。
我还要感谢过去20年里我创业路上的那些同伴们,赵文权、许志平、陈良华、吴铁、张征宇、宋建元、范坤芳、赵明明、冯庆宇、李明、刘峻谷、黄明、孙积慧、吴子申、戴启军、徐氢、陈灏、张卿等等,没有大家一起奋斗,就没有我为之自豪的这些成功企业。
其次、我要感谢那些在我生命的每个阶段启迪我、支持过我的同学们、朋友们,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们,多年以来,因为工作关系我照顾你们太少,你们为我付出太多,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够真正践行自己倡导的六分之一生活理念,有更多的时间和你们在一起。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热爱绘画的大女儿Amy,她动手帮我画了一幅精美的插图作为本书的点睛之笔,让我实现了和女儿“同场竞技”的小梦想。
孙陶然
2011年12月于北京,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创业是怎么回事?
第一部分
军规1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人们总是看到成功者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准备充足,如果靠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去创业,往往碰到困难就退却。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条,创业只是其中一条,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蔡文胜
天使投资人,4399游戏董事长
微语录
#昆仑的仑#:
创业是件很难的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事业心、境界、心理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创业是一场持久战,会深深地影响你和你最亲近的人的生活,请想清楚再出发。
1?创业是件很难的事!
#昆仑的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创业是人生大事,想清楚再出发,创业比打工难百倍,每个成功者都是九死一生的幸运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市场需要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本分。
创业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如此幸运,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严峻。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2?创业者要过非人的生活
#昆仑的仑#:作为创业者,你要给投资人、合伙人、下属、员工、朋友等所有人交代,你永远无人可求助,你永远得撑着最后一片天,这就是创业者的生活。
创业者的时间表上没有生活时间
正如歌词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周鸿祎也曾经讲过,每个创业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作好准备,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开玩笑,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呢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创业者永远停不下来,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很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一次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宁旻告诉我,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会给部下许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至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就兑现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创业者要给所有人交代
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动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作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以信心,越是艰难时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鼓劲儿。
3?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适合创业
#昆仑的仑#:我认为有事业心的人80%以上事业心是天生的,他们从小就充满正义感和争强好胜之心,不能容忍自己在同学中沦为平庸。对于没有事业心的人基本上可以放弃期望,能力可以培养,事业心基本上不可能培养。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实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成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而更多是系统导致的结果。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顶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样。打工你只要干好你那个环节就好,而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最后,他们往往缺乏过程感。这点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过去的成功往往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到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时候,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300万美元。于是他回国考察市场,向很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趁回国热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他越能发挥的人。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开始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你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一个巨大的责任,会让你陷入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境况。后来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在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
创业绝对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事情,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2011年《创业家》杂志黑马大会上,我和薛蛮子及雷军一起担任评委,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明天生命终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人,你就应该去创业。
创业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军谈起营销,他说他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天的时间站在人家的软件店里,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一二三,店面广告一二三。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个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我花了一笔钱跟一个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人家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然后自己从方案的结构、思路、逻辑上分析,硬是从一个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如何策划营销。当时关于广告的书很少,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功广告80例》,里面每个案例都被我用自己总结的营销框架推演过。
柳总(柳传志)讲过,成功的领军人物应具备4个素质:(1)目标高远,意志坚定。(2)心胸开阔,情商要高。(3)企业利益放第一位。(4)学习能力强,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4个素质:(1)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做命根子来做。(2)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3)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4)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应届生尤其不适合创业
金融海啸时,很多人呼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说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除非是极个别的天才,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进入一家大公司,接受正规化的职业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再出来创业,则从管理经验、人脉、眼界上都有好处。
我回想自己的经历,比较遗憾的就是未曾在大公司打过工,导致很多的管理方式需要自己去悟,去偷师学艺,虽也有所成就,但毕竟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可以选择,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即可,不必读研究生,除非你想做学问。走出校门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我不赞成在大公司待太久,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的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军规2
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
对于创业者而言,梦想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矫情人生的装饰品,而是创业的深层理由,是创业中的矫正器,是创业航行中的灯塔。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时刻主宰着你的人生。
王利芬
优米网创始人、总编辑
微语录
#昆仑的仑#:
不要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不要为谋生而创业,更不要为那些华丽的大道理而创业,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创业想得有多神秘、多么高不可攀,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成功失败都是一种人生体验,要学会享受创业过程。
1?创业是什么?
创业就是一个逐梦的过程
#昆仑的仑#:我理解的创业是:(1)对某某方向有痴迷的梦想。(2)在个人兴趣、个人特长及市场需求之间找到一个“产品点”。(3)组建一个团队。
(4)调动团队内外的全部资源围绕这个“点”死磕。
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当我们抱着儿孙玩耍时,我们讲不出自己当年的故事。人生更大的悲哀,在于当我们濒临死亡时,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去做。我曾经写给我的孩子三句话,其中第二句是:Just
do it(尽管去做)。做你喜欢的事,做你想做的事。第三句是:So
what(那又怎样)?只要是你喜欢的事情,只要不违背社会道德底线,放手去做好了,成败又如何?人生本就是一种体验,重要的是享受过程本身,不论酸甜苦辣都是生命的意义。别理会那些所谓青年导师的说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乔布斯说:“人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
伟大的创业都源于伟大的梦想,如果你有梦想就去创业吧。如果你不喜欢创业,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要去做。过去20年,我自己亲自操盘和参与过的每一家公司(这些公司都做到了行业数一数二的位置),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梦想。
? 1995年,我和《北京青年报》合作创办《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
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在信息时代,电脑不应该只是大企业里面只有穿白大褂的“专业人员”才能操作的设备,电脑应该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的生活用品。所以我们必须“在老百姓喜欢看的媒体上,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用他们能看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有关电脑的一切”。于是就有了《电脑时代周刊》,这应该是中国第一家大众媒体的产经周刊,一举开创了全国大众媒体开办产经周刊“由薄变厚”的时代。
? 1996年,我发起创办蔚蓝轨迹广告公司。
那是因为我和孙积慧(现任垄上行新农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认为中国大陆应该有本土的4A广告公司。台湾最强的4A公司都是以本土公司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大陆的广告市场当然也不应该是海外公司的天下。虽然后来由于经营的原因,公司一度辉煌之后逐渐转型了,没能实现我的梦想,但是1998年我主持恒基伟业时,商务通掌上电脑的全案企划均出自该公司之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家广告公司就没有商务通广告的辉煌。
?
1996年,我和赵文权(现任蓝色光标品牌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许志平(现任蓝色光标品牌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良华(现任智扬公关首席顾问)、吴铁五人发起创办蓝色光标公关公司。
那是因为赵文权和我都坚信,品牌及公关服务将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需求,而外资的公关公司在中国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中国需要本土的公关公司。2010年2月26日,蓝色光标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公关第一股。
? 1998年,张征宇和我等7人创办了恒基伟业电子产品公司。
那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应该有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掌上电脑,高端的商务和政务人士应该“抛开兜里那翻得破烂不堪的电话号码本”。同时我也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在涉足过媒体、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之后能够担任一次甲方。于是我答应了张征宇先生的邀请,与他一起和宋建元、赵明明、范坤芳、李明、冯庆宇一起创办了恒基伟业,我作为第二大股东担任董事、常务副总裁,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商务通全中文掌上手写电脑推出后迅速风靡全国,一时间“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语,也算创造了中国营销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 2004年,我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吴子申先生的永业集团。
那是因为吴子申先生有一个梦想,他要依托内蒙古的矿物质资源和内蒙古大学、北京农学院等一批老专家的科研成果,解决动植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我支持他的梦想,愿意帮助他创业。2009年12月,永业国际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 2005年,我和戴启军创办拉卡拉电子支付公司。
那是因为我们发现银行的缴费长队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梦魇,同时电子支付的烦琐体验让所有的人望而却步。我们梦想要解决银行排队问题,要让支付更便利,让生活更便利。
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招人、用人、管理人、开除人,你还必须面对研发、制造、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同时你也躲不开工商、税务、融资……
很多人往往因为有一技之长就想创业,其实专长和创业完全是两码事。对于一个厨师而言,打工是做菜,创业是开餐厅。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打工是写代码,创业是办公司。开餐厅也好,办公司也罢,都远比做菜和写代码要复杂很多。所以,不是会做菜就可以开菜馆,不是懂技术就该办高科技公司。
创业是跑长跑,创业路上等待你的将是无穷无尽的挑战,所有的路都是没有走过的路。即便是对于连续创业者,一次新的创业也是一次全新的征程。设计得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你随机应变,根据市场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一切都充满未知,比的是耐力、智慧和运气,这也正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之外,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发现哪条路走不通,最终找到一条走得通的路你就成功了。
2?创业没有什么高不可攀
#昆仑的仑#:不要把创业想得多么高深莫测,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如果你有梦想,如果你天生为创业而生,那就开始行动吧!开始你的浪漫寻梦之旅,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去解决用户的需求,调动你的全部热情和资源打开突破点,去体会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吧!
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喜欢使用各种绚丽的词汇来描述创业,例如“伟大事业”,其实根本不必如此,不要把创业想得那么高深莫测,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有的人是为户外而生的,他喜欢一个人背着行囊去跋山涉水。对他而言,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在野地里煮一包方便面。
有的人是为创业而生的,他们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更不满足于20岁就看到60岁的工作,他们宁愿食不果腹也要去选择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生活。
有的人不喜欢创业,不想担那么大责任,甚至打工时宁愿工资低一点也要压力小一些。大家喜好不同选择不同,都是一种活法而已。不管你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日子每天要过,事情每天要做,年龄每年要长,不用想那么复杂,也不用给自己界定太明确具体的成功时点。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创业,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创业。创业是和平年代最靓丽的生活方式,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你会体会到酸甜苦辣,不管成功或者失败,你都会有非常丰富的体验。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是创业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创业要趁早!
人生不过百年,20岁之前基本上在学习,50岁以后精力越来越少,中间30年扣除吃饭睡觉游戏的时间,真正能干点事的时间其实是很少很少的。不要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想做就立刻去做吧!有创业梦想就去闯荡吧!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失去的只是画地为牢和坐井观天,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去改变,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更美的,丰富的经历才是更美的。
从开始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会享受创业过程。创业路上充满未知,不论是顺利还是波折,都是一种体验,要学习享受这些体验,等到退休的时候回味这些体验。千万不要有等创业成功后享受生活的想法,一旦你开始创业,你永远不可能有满足的那一天,除非你退休,否则你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停不下来。
创业要趁早,因为我们在没有太多的人生成见与拘束时,会充满创造的激情与勇气。有权威研究表明,在硅谷有47%的企业是由年龄不到30岁的创业者创立的,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其创始人的年纪反而越年轻。事实上,美国市值超过5亿美元的初创企业中,有67%的创始人年纪都低于30岁。
创业是一个体力活儿,熬夜、加班是平常事,尤其是创业初期,雇不起人也雇不到合适的人,很多事都需要创业者亲历亲为,对体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越早行动,体力精力越好,越多的时间在手,到达胜利彼岸的机会就越大。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创业也是一个道理。当青春消逝,不管是精力还是激情都开始走下坡路时,创业的难度就更大了。
现代社会一切都是快节奏,你的想法可能很快就会有别人也想到,早一点开始没有坏处。不要幻想把一切准备好再出发,因为你永远都准备不完,创业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3?关于创业的三个错误观念
#昆仑的仑#:不要把上市当做创业的目标,实际上99%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如果你有创业梦想,just do it,即便失败了,so
what?
不要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
现在很多创业者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甚至把何时上市当做创业目标,这固然有社会浮躁的一面,也是因为资本的介入把回报的贪婪传染给了创业者的缘故。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上市绝不是创业的目标,甚至很多企业根本不适合上市,能够上市的企业只是极少的一部分,99%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
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中小板加创业板一共不到4
000家,全世界的企业在美国各级市场上市的也只有6万多家,而中国和全世界的企业数量万倍于此。
不要为了就业而创业
创业比打工难百倍。打工只要专才就可以了,而创业需要的是全才。打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创业是在社会的最底层行走。
打工是当孩子,创业是当家长。当孩子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存,有父母为自己铺垫好方方面面的环境;当家长,没有人照顾你,你必须照顾别人,再苦再累也得忍着,再大的问题也得去想办法,天塌下来也不能躲,必须站在那里撑起一片天。
因此,将“创业”当做“就业”,实在是错得离谱!对大多数人而言,选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打工是本分。对于打工者而言公司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没前途,第二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也没前途,第三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有前途,第四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有前途。第四种公司充满活力,个人能力也可以尽情施展,是最佳的打工选择。
如果你想过很舒服的日子,最好不要创业。在第三种和第四种中选择一家公司去打工可以收入稳定,生活体面。
不要为了那些美丽的大道理去创业
经常听到有人大讲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业,为了给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而创业,我认为这些人如果不是唱高调就是走火入魔了。这些都是创业成功之后的“果”,绝非创业的“因”。
如果你不是一个天生喜欢创业生活方式的人,如果你没有创业梦想,千万不要创业。
一旦开始创业,就意味着你要开始承担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公司一开门你就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投资人、对企业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有了责任。如果公司做大了,你又增加了社会责任。如果一不小心跻身行业龙头企业的行列,你又多了份行业责任。企业越大你的责任越大,这些责任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就能承担得起的,只有那些怀着创业梦想的天生创业者才可能担负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