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
投资你自己
》
售價:HK$
120.9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
网格本·飘(全两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售價:HK$
206.8

《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售價:HK$
93.5

《
DK艺术百科(典藏版)(全彩)
》
售價:HK$
184.8

《
心流2.0: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
售價:HK$
64.9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HK$
240.9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颠覆传统财富思维的实用指南。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财富积累背后的认知逻辑,帮助读者打破贫穷循环,实现人生逆袭。
书中不仅剖析了贫穷的本质与成功的路径,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财富增长策略,从人生规划到决策智慧,层层递进,引导读者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的方向。
无论你是迷茫的年轻人,还是渴望突破现状的奋斗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财富与成功的大门,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人生进阶手册!
|
內容簡介: |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财富、成为有钱人。但是大多数人成长于普通家庭,接受着平凡的教育,他们对财富缺乏认知,他们缺少一个有钱人给他们当老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查阅了古今中外大量参考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成功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财富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网,财富是鱼,认知带来财富,人们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本书是帮助年轻人提升认知,改变思维习惯并创造财富的指南。
本书分为:财富、格局、心智、规划、选择、运气六个核心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提升认知来实现财富积累和人生的逆袭。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财富积累的指导书,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心灵之作。它告诉我们,获得财富不是偶然,而是认知升级后的结果。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打开视野、打破常规,最终实现人生的飞跃。
|
關於作者: |
孙仲基,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成长类公众号《升值计》创始人,教育品牌升值学院创始人,成长社群“熵学院”创始人,高价值IP策划导师。
|
目錄:
|
自序 你的认知决定你的财富
第一章 财富:富有是你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1. 贫穷:只能是年轻人的专利/003
2. 循环:穷二代怎么跳出贫穷循环/006
3. 周期:人生只用富一次/016
4. 本质:聪明人和有钱人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027
第二章 格局:在成功之前想象成功
1. 进化:是降维打击还是精益求精/039
2. 教育: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可以成功/044
3. 命运:逆天改命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049
4. 努力:捅不破窗户纸的人一生都在无效努力/056
5. 代际:十年寒窗苦读真的赢不过几代人的努力吗/060
6. 逆袭:年轻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070
第三章 心智:先聪明后有钱
1. 误区:聪明的人为什么会犯错误/.081
2. 自我:智商在人的成功中起多大作用/084
3. 智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智商比你高/089
4. 升值:在高度不确定的时代, 如何确定地升值/096
第四章 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不值得过
1. 开端: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109
2. 曲线:普通人人生成长的J 曲线/118
3. 生意:你应该建立的人生操作系统/128
4. 杠杆:让你的财富滚雪球的三种杠杆/134
5. 升维:多赚10 倍才能解决问题/138
第五章 选择:决策才是顶级智商
1. 判断:判断力为什么是顶级能力/147
2. 战略:一生仅有一次的选择怎么做对/155
3. 自在:不为掉地上的冰激凌哭泣/160
4. 策略:赢继续,输就变./166
5.识人:看懂一个人就是看懂一个人的欲望/171
6. 预期:有钱人都喜欢To B/175
第六章 运气:概率是数学与人性的叠加
1. 幸运:越厉害的人越敬畏偶然/183
2. 幸存:精英是怎样炼成的/188
3. 极简:有钱人是怎么做事的/192
4. 好运:一路顺遂的人都有哪些特点/198
后记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创富时代,我们同样有幸生活在一个机会涌现的时代,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辛苦努力地工作,省吃俭用地生活,却依然没有办法致富。那些财富,那些机会,仿佛与这些人没有什么关系。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友好、努力工作,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好员工、好丈夫、好妻子,然而他们却似乎天生与财富无缘,不仅他们如此,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也如此。
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循规蹈矩地做事,一成不变地生活,一如既往地重复。他们追求稳定、舒适、知足的生活,他们对于财富没有认知。因为对财富没有认知,他们跟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怎么去创造财富。
我在2018 年开始写作“升值计”微信公众号,在此以前,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认真地创作这个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我接触了大量的读者,在了解了他们的人生以后,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在妨碍很多人创造财富?
我查阅过大量的心理学书籍,阅读过很多社会学论文,并开始自学经济学,为40 万粉丝排解人生和财富的疑惑。在接触了几万名粉丝的提问后,我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套方法帮助很多人升职、改变,同时也开始让我实现财务自由。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认知创造财富,而有钱人的认知,真的跟你不一样。
很多人都被头脑中的认知限制住了。当他们想要获得财富的时候,他们仿佛处在一个深井之中,四面都是墙壁。
很多人对财富、对社会、对人生、对选择的认知是非常陈旧的。这导致他们获取金钱的方法都来自被动的工作,而不是主动地创造。这些陈旧的认知或许来自他们的父母,或许来自他们的老师,或许来自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也试图去改变,试图去精进自我、追求财富。但是因为自己认知受限,他们出现了认知偏差。世界是个狩猎场,当你的认知出现偏差时,世界有一万种方式宰割你。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
财富的创造过程是:先有认知,然后迭代。先从0 到1,然后从1 到10。
有钱人是怎么获得财富的?或者说,怎么让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快速地变富有?
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让这个家庭租一个富人区的房子。
美国某实验团队选定了五个城市,把每个城市的1000 户贫困家庭从贫民区搬出来,发一笔搬家代金券,这笔代金券只能用来支付房租。他们把搬出来的家庭分成两组:一组随意搬迁不受限制;另一组必须搬到中等收入以上的富人社区。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居住环境对一个家庭的经济能产生什么作用。也许你明白了,这就是一个美国家庭版的《变形记》。
这个实验进行了10 年。10 年之后,统计结果终于出来了,你猜结论是什么?
非常令人失望,结论是完全没有什么用。
搬到富人社区的家庭和随意搬迁的家庭,以及留在原地不动的家庭,经济状况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家庭收入总体没有变化。
团队认为的富人社区对人的正面影响完全没有出现,结论令人沮丧。
有几个学者不死心,决定继续跟踪这些家庭。几年以后,他们再次统计结果,结论令人大吃一惊:那些搬到富人社区的家庭,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还是没有变化,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在大学入学率和个人收入方面,远远超过留在贫民区的家庭。
这说明什么?说明如果你搬进富人社区,虽然对你没有什么用,但是你的孩子的命运很可能就改变了。
租住在富人社区的贫穷孩子,改变最大的是什么?就是认知。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句话听起来很搞笑,但是这句话隐藏着关于财富的惊天秘密。
世界上的人分三种:第一种,吃过也见过;第二种,没吃过,但见过;第三种,没吃过,也没有见过。
见过,代表你已经走完了从0 到1 这个过程,剩下的只是从1到10 这个过程。最可怕的就是没有见过,无从下手。
只要见过,你就能照葫芦画瓢。但是,要做到照葫芦画瓢,你至少要先见过一个葫芦。
见过就是认知。为什么搬进富人社区的贫穷家庭的孩子,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因为他们见过富人是怎样赚钱的,做什么工作能赚钱。
有钱人的认知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认知本身就是财富。
美国篮球运动员巴克利去富人学校的时候,问孩子们:有多少人想要成为职业运动员?只有不到10% 的孩子举手。他又问孩子们:长大想要做什么?他们想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当他去全是穷人孩子的学校,问同样的问题时,90% 以上的孩子想成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运动员和明星。
可是美国有3 亿多人,只有约400 人在NBA 打球,想成为其中一员,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努力才行,概率是极低的。显然成为工程师、律师要更容易一些,更容易获取高收入。但是,很多穷人家庭的孩子却无法认识到这一点。
普通人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眼界。
普通人最大的困境是什么?是当走到一定程度,发现无路可走。
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在我父辈亲戚中,没有一个是上过大学的。我从小接触过的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老师,一种是公务员。而当我不想选择这两种职业的时候,我就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这种无所适从,让我迷茫了很久,我需要停下来,探索新的方向。
一个普通人,如果每一步都不停止,大概率会拥有一个理想的向上曲线。只要不浪费时间,他基本能拥有财富和幸福的人生。
前提是不浪费时间。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停下来,为什么要停下来?因为只有停下来才能升级认知。
很多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不清楚社会的运行规律。这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是给孩子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2018 年有一个家长禁止孩子看电视、看新闻,结果孩子拿到高考作文题目后傻眼了,作文要写共享经济,这个可怜的孩子连
共享经济是什么都不知道。
普通人最大的困境是不知道未来怎么走,环顾四周都是漆黑的墙壁,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一束光。
普通人最需要的是:先见过,后吃过;先看到,后做到;在成功以前,能够想象成功;在有钱以前,能够想象有钱;在变成富人之前,学会像个富人一样思考。
当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只能踏踏实实找一份工作,然后兢兢业业地干,比如孔子,当会计就老老实实把账管好,管畜牧就用心把牛羊养肥,这个时候,最高级的品质就是靠谱。过去的贵族也好,官员也好,今天的企业老板也好,领导也好,不需要你提意见,不需要你规划,你即使心里有一千个不满,一万个主意, 都老老实实憋着,把手里的活干好,没有人相信你的能力,你先要证明自己。
普通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是卖力气挣钱,最怕的就是不服气。像某个刚入职名企两个月的实习生,给老板提意见,上万言书, 老板批复 :“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去医院治疗;如果没病, 建议辞退。”想一步登天就是这个结果,在你还没有足够的资历和口碑之前,你的话就是没有人听。
这时候,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金融也好,互联网也好,干什么职位,销售专员也好,土木工程师也罢,都是一样的。这时候你要么是“员”,要么是“师”,或者给你个好听的头衔“×× 经理”,但你做的归根结底就是力气活。有些年轻人不服,跑去创业,创业之后就会发现,能够压榨的只有自己,手下一个靠谱的都没有,自己只能拼命干。自由职业者也是这样,甚至可以说, 自由职业者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职业。
二十多岁是普通人积累资本的时候,谁靠谱谁就能出头,谁努力谁就能出头,谁耐得住寂寞谁就能出头。这个时候,有四个字很重要:勤扒苦做。靠谱有两个含义,一是努力,二是克制欲望。克制欲望也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不要到处浪,管住嘴,管住表现欲;另一个是不要过度开支,别被消费主义洗脑,要开始储蓄。注意,是储蓄,不是理财,不是投资。
到了三十多岁,就要像孔子一样“三十而立”了。三十岁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并不是说,你昨天还是29 岁364 天,过了三十岁这天就一定要“立”,没有这种道理。能不能“立”,取决于你的背景,也取决于你二十多岁时的积累,有人可能二十七八岁, 有人可能三十四五岁,总之是有这个阶段。当你有了一定积累, 即所谓“少有”,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闷头打工了。
人在二十多岁“无财”的时候,要有打工者思维,但到了“少有”阶段,经过前面的奋斗,你开始管理几个人,高低有个职位,就要用点头脑“斗智”了。因为你的位置和积蓄是你的优势, 你过了“不拼命干活就会饿死”的阶段。同时也是你的陷阱:你的年龄到了三十多岁,体力精力已经开始拼不过年轻人了,拼命干也是不行的。古人到了三十岁就开始呈现老态,甚至开始出现病痛死亡,现代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但三十五岁职场出现危机是必然的,所以有了积累以后,要勇敢地进入“头脑赚钱” 的阶段。
这个头脑,并不是指“脑力”劳动,程序员也是脑力劳动, 但还是处于“作力”的阶段,并不是“斗智”。什么是“斗智” 呢?是根据你之前积累的口碑、经验、客户资源,开始拥有自己一生的事业。对孔子来说,他选择了教育,创办私立学校。这时候的思维模式应该是老板思维。
要么开始创业,要么有一份兼职,要么学会理财,总之你要有工资以外的现金流。如果说普通人二十多岁最重要的美德是靠谱的话,那三十多岁时最重要的就是整合,是把资源整合起来的能力。如果打工,也要用你的经验和能力,开始扩大话语权,赢取高职位,这时候,你不是毛头小子,你可以提一些意见,也有人开始听取你的意见。
为什么二十多岁的时候不让你理财,只让你储蓄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积累。比如你在二十多岁有十万元,你要把十万元翻倍需要多少年呢?十万元的理财收益只有4% ~ 5%,收益更高的话,本金会有风险。所以翻倍大概需要14 ~ 18 年。因为投资有个“72 定律”,用72 除以你的利率,就是你翻倍的年限,这还是考虑到复利的情况。十万元翻倍很难,这时候你如果把精力投资到工作上,光是升职加薪,十万元很快就赚到了。所以二十多岁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卖力气。到了三十多岁,就不要卖力气了, 你的职场天花板大概率已经来临,再卖力气,已经没有“边际效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