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为名
》
售價:HK$
57.2

《
时刻人文·1723:世界史的10扇窗(从全球史中的10位人物,管窥18世纪世界的格局与变化)
》
售價:HK$
74.8

《
躺椅和舞台
》
售價:HK$
93.5

《
唐密复兴与持松法师
》
售價:HK$
217.8

《
甲骨文丛书·日本社会的历史
》
售價:HK$
119.9

《
最后的捕鲸部落
》
售價:HK$
63.8

《
清朝十二帝
》
售價:HK$
86.9

《
未生(星云奖 银河奖大师作品 )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一个清朝士人的生命轨迹,一种文人精神的生动呈现
|
內容簡介: |
洪亮吉,清朝中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一生跌宕起伏,映射出18世纪后半叶的复杂社会图景。从科举之路的艰辛到官场生涯的险恶,再到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伊犁,洪亮吉的人生轨迹如同那个时代的缩影。最终,他得以赦免归来。回到家乡后,他投身于著书立说,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洪亮吉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他的诗歌和文章,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本书通过对他的作品和生平事迹的细致分析,展现了乾嘉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生存状态及社会意识。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片冈一忠,筑波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官印制度研究》《清朝新疆统治研究》《洪亮吉:清朝士大夫的生存之道》等。
译者简介
张珺,东京大学东洋史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与中日贸易,长期关注近代中国的能源供给问题。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东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前 言 1
序章 时代、制度、地域 1
清朝的统治 1
乾隆帝的治世 3
清朝的军事力量 4
清朝的统治机构 6
文官的登用考试——科举 10
官、兵的俸禄 15
胥吏、幕友 17
士大夫 18
江苏、常州、阳湖 21
第一章 在外家的生活——乾隆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29
祖 先 29
洪亮吉的诞生 32
在外家的生活 33
黄景仁 43
结 婚 44
第二章 作为生员——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 46
在朱筠幕下 46
汪 中 50
支持者 51
汪苍霖 57
着眼现实社会 61
奢侈与风俗之乱 68
《服食论》《廉耻论》《寺庙论》 71
母亲之死——乾隆四十一年 76
第三章 作为幕友——乾隆四十四年至五十四年 79
佣书生活 79
在毕沅幕下——西安 86
黄景仁之死 93
王芑孙之眼 96
在毕沅幕下——开封、武昌 97
北上途中诗二首——《闸官诗》与《宜沟行》 101
第四章 初入官场——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 104
进士及第——翰林院时期 104
北京的天空——和珅专横 111
受命贵州学政与次子之死 121
贵州学政 125
《意言》二十篇 131
离开贵州——苗民起义 137
第五章 《征邪教疏》前后——嘉庆元年至三年 142
新皇帝的北京 142
洪亮吉与和珅 150
朝鲜王朝使节眼中的乾隆帝与嘉庆帝 151
张问陶《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 152
《征邪教疏》 155
第六章 《极言时政启》——嘉庆四年 161
乾隆帝驾崩与嘉庆帝亲政 161
和珅之死 171
洪亮吉回京 173
《极言时政启》 180
法式善的“维新”论 186
第七章 作为更生居士——嘉庆四年至十四年 191
发配伊犁 191
在伊犁的洪亮吉 195
流放百日后的释放 198
更生居士 205
地方社会的指导者 212
妻子之死 217
洪亮吉之死及其评价 222
终章 生活在清中期的士大夫 226
附录一 《极言时政启》 233
附录二 洪亮吉略年谱 248
参考文献 254
后 记 263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洪亮吉(1746—1809)成长于18世纪下半叶的清代中国,是一名乾嘉时期的士大夫。他六岁丧父,经历一番苦学,终于在四十五岁时以一甲第二名(榜眼)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后担任贵州学政。洪亮吉在辞章、经学、历史地理学、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领域见长,且著述颇丰,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在思想行动方面,他因为对政治直言不讳的猛烈批判,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晚年,洪亮吉回归故里,在经历了十年娴然自适的生活后,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落下了帷幕。
洪亮吉不是醉心写作的学者,为官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业绩。虽有一篇极言直谏的上书,但并不能涵盖他思想的全部。
清代以来,对于洪亮吉的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他的诗文才能。洪亮吉一生作为诗人、散文家而赫赫有名。如今品评清代诗人时,洪亮吉也有一席之地。二是关于他对政治的批判,即作为直言敢谏之士的洪亮吉。尤其是在嘉庆四年(1799)的名篇《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全书简称《极言时政启》)中,他点名批评当朝文武官员,陈言政治革新毫无进展。结果触怒了嘉庆帝,被发配到伊犁。不过,他在伊犁仅仅停留百日, 就得到了赦免。相关的记述散见于他那时的笔记中。此事亦可参见20世纪20年代成书的《清史稿·洪亮吉传》,全文约有八成是对《极言时政启》的引用。由此,这一事件开始广为人知。三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因写作讨论人口、土地与粮食问题的《意言》,他被奉为“中国的马尔萨斯”。在探讨现代中国的人口政策时,洪亮吉的观点再度被提起。
从以上三点来看,洪亮吉展现了多方面的才能,活跃于众多 领域。不过,作为诗人,人们对他的评价要稍逊于袁枚、蒋士铨、 赵翼等人。就人气来说,也不如黄景仁和张问陶。第二点、第三 点涉及时政,在清史上也未曾受到过正当且正式的评价。所以, 或许可以说对洪亮吉的人物评价不无偏颇。
本书以描述洪亮吉的一生为目的。他一生中著书三十种,创作了将近五千首诗歌,并留下了大量文章。本书主要从洪亮吉自评为“仆诗如激湍峻岭,殊少回旋”(《北江诗话》卷一)的诗文中, 选介关乎他成长过程重要节点的作品,以追溯其情感与意识的变化。同时,洪亮吉曾言及“诗虽小道,然实足以觇国家气运之衰旺”(《北江诗话》卷六),所以通过他的诗作,以及与上述第二点、第三点相关的文章,或许能够了解他所生活的乾隆中期到嘉庆初期(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历史特点。
在进入正文之前,有几条凡例需要说明。
关于名字。洪亮吉初名为“莲”,字为“华峰”,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名为“礼吉”,乾隆四十五年(1780)又改名为“亮吉”,字改为“君直”,又字“稚存”,后者用得更多。他号“北江”,晚年自称“更生居士”。本书中统一称为“洪亮吉”。
关于年月日的表述。洪亮吉生活的18世纪的中国社会通用阴历,且用虚岁计算年龄。原则上使用常用汉字进行表述。
关于洪亮吉的著作。洪亮吉的大部分著作收录在光绪年间刊行的《洪北江全集》中(参照卷末的参考文献)。本书的引用主要基于该全集。另外,全集中未收录的著作则引用各个刊本。全集中收录的诗作约有四千九百一十首,按时间顺序辑录于四部诗集中:十三岁至三十四岁(乾隆二十三年至四十四年),《附鲒轩 诗》八卷,五百六十九首;三十四岁至五十四岁(乾隆四十四年至嘉庆四年),《卷施阁诗》二十卷,一千八百七十六首;五十四岁至五十八岁(嘉庆四年至八年),《更生斋诗》八卷,八百八十七首; 五十九岁至六十四岁(嘉庆九年至十四年),《更生斋诗续集》十卷,一千五百七十八首。从幼年时期到流放伊犁之前(嘉庆四年)共有两千四百四十五首,流放伊犁之后至临终时共有两千四百六十五首。
此外,关于书中相关人物的生平,考虑到其繁杂性,本书仅作最基本的记述。虽未将出处一一标明,但主要参考《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史列传》和《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