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HK$
96.8

《
黛莱丝的一生(诺奖得主莫里亚克钟爱之作,当婚姻变成“枷锁”,人生如坠漫长黑夜)
》
售價:HK$
52.8

《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四):20世纪早期音乐
》
售價:HK$
261.8

《
数据资本大时代
》
售價:HK$
86.9

《
鲍文家庭系统治疗 (美)默里·鲍文
》
售價:HK$
152.9
|
編輯推薦: |
1.精选二年级18节家常课,率先实践二年级修订版教材,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新旧教材过渡。
2.教材简析—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全流程呈现家常课实施过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徐斌关于二年级修订版教材的18节家常课。每节课包括四个部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1.教材简析。主要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课程内容的要求出发,对比“2011版课标教材”和“2022版课标教材”的异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学流程的安排与预设。教学实录。完整呈现全课的真实过程。教学反思。从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的对照思考出发,着重阐述上课之后的教学体会与感受,并分析得与失,思考教学策略的改进。
本书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实践新教材,在新旧对比中完成教材过渡。
|
關於作者: |
徐斌,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学教育专委会理事,江苏小学数学专委会常务理事,苏州大学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教育bu“国培计划”首批特聘专家。
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比赛第一名,全国小学数学创新课评比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应邀到各地讲学600余次。教育事迹曾在《人民教育》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曾七次连载了“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出版有专著《徐斌与无痕教育》等及“中国名师”系列教学光盘。创办的教育公众号“徐斌无痕研究”具有一定影响力。
|
目錄:
|
上册
1 相差关系实际问题 / 003
2 认识乘法 / 027
3 5的乘法口诀 / 053
4 认识平均分 / 076
5 认识除法 / 102
6 奇妙的七巧板 / 127
7 9的乘法口诀 / 146
8 乘法口诀表 / 170
9 有余数的除法 / 194
下册
1 数量关系:倍 / 225
2 时间在哪里 / 250
3 认识三位数 / 275
4 用算盘表示数 / 303
5 繁星满天 / 329
6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358
7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383
8 两位数乘一位数 / 407
9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435
后记 / 459
|
內容試閱:
|
自 序
2005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随后,我基本上以“五年磨一剑”的节奏,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出版了《追寻无痕教育》《徐斌与无痕教育》《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三本专著。除了“五年一本”,这几本书还有一个共同点:每本书中均收录了五年期间上过的重要公开课。伴随着2022版课标教材的启用,我于2024年出版了《我的家常课(一年级)》,由此开启了“家常课”系列研究之旅。
诚然,公开课的教学和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公开课毕竟“奇货可居”,如果我能持续研究并出版“家常课”系列,是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
家常课,顾名思义,指的是教育日常中常见的、普通的、接地气的课堂。它不同于那些精心包装、精致绝美的观摩课和示范课,而是一种更加贴近实际教学环境、反映一线教学状态的课堂样式。家常课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和朴实,这与我一直追寻的无痕教育有共通之处。无痕教育的本质正是“见素抱朴”和“道法自然”。
家常课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一是自然性。家常课没有过多的包装和修饰,也没有提前很长时间刻意准备,而是根据现有的教学进程,主要依托教材编排来组织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自己一直带的班级、熟悉的教室里进行常态的教学,教师不紧张,学生也放松。
二是实效性。因其家常,故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实际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充分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展开教学。家常课上,面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教师可以一带而过;发现学生有了学习困难,教师就重点关注;遇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则放慢脚步。一切,是那么和谐、有效。
三是实践性。不仅教师本人易于开展家常课的教学实践,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同事也能够常常参与研究。家常课中的教学问题常常更具针对性和典型意义,便于大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因此,对家常课的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扎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家常课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也应重视家常课的教学研究,并将家常课当作公开课,详细记录家常课背后的思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这句话给了我出版本书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本书收集的是2024—2025学年执教二年级数学中精心选择的18节家常课。这18节家常课,呈现的是“相约星期二”——我的数学家常课开放日的真实记录。
这18节课的呈现体例都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简析”,主要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课程内容的要求出发,对比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和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异同之处,然后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学流程的安排与预设,一般分为复习铺垫、探索新知、练习应用和总结拓展几个环节;第三部分是“教学实录”,完整呈现全课的真实学习过程;第四部分是“教学反思”,从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的对照思考出发,着重阐述课后的教学体会与感受,并分析得与失,思考教学策略的改进。
为便于一线教师了解这18节课的研究过程,每节课“教学反思”后附上了我的教案手稿和上课照片。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在微信公众号“徐斌无痕研究”中发布教学散记,时时记录自己的上课、备课感想。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真正的好课应该产生于自己任教的班级,自己一直带的班级。毕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互相联通的艺术。”
上好家常课,幸福每一天。
是为序。
徐斌
2025年5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