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遇阳(全2册)【晋江甜文作者提裙代表作,网络原名《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
》
售價:HK$
87.8
《
通胀的教训
》
售價:HK$
75.9
《
婚礼的前一天 穗积漫画作品集
》
售價:HK$
47.1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HK$
65.8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HK$
63.8
《
峰值体验2
》
售價:HK$
74.8
《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售價:HK$
74.8
《
AI生图变现100例
》
售價:HK$
65.8
編輯推薦:
?“好奇心”系列的又一部精彩作品,一部精彩绝伦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传记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比肩牛顿的伟大科学家、现代欧洲科学的奠基者
?双封设计、四色彩插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以荷兰黄金时代的政治、地理、经济、社会等为背景,聚焦 17 世纪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生平与科学成就。全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克里斯蒂安的家族背景、成长环境切入,详细描述了他在天文学、光学、力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突破性贡献,同时穿插其与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同时代科学家的交流与竞争,展现了科学革命时期的学术氛围与社会背景。
關於作者:
作者:[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Hugh Aldersey-Williams),曾在剑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英国作家协会成员、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曾撰写了多部探讨科学、设计与建筑的著作,并且在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以及惠康收藏馆(Wellcome Collection )策划过展览。
译者简介:
王斌,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铁路史。
目錄 :
写作说明
主要人物
导言
第 1 章 沙子,光,玻璃
第 2 章 万物之专家
第 3 章 遇见天才
第 4 章 家庭生活
第 5 章 一个天才
第 6 章 转变与碰撞
第 7 章 土星
第8章 时间与随机性
目 录第9章 科学社团
第 10 章 新音乐
第 11 章 巴黎人
第 12 章 战争时期的科学
第 13 章 积怨与磨难
第 14 章 光与引力
第 15 章 另外的世界
后记
致谢
內容試閱 :
导言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作出的贡献如此之多 :他作出了重要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 ;他展示了如何用数学来描述自然的运行,无此则现代科学无法发挥作用 ;他发明和制作了一些精巧的仪器。他的故事值得讲述。如果说需要将他从历史的边缘拯救出来,未免言过其实,因为他的工作与那些更有名的重要科学人物的工作混在一起。然而,就连很多科学史家也故意忽视了他。如今还有谁听说过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难道我们不该重温约翰·格里宾的话——“若非他不幸地在科学上与艾萨克·牛顿正好活跃于同一时代”,他本可成为“那一代人中最伟大的科学家”。 这种遗忘在英语世界中并非罕见。然而这不只是疏忽,而且是非常不公正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名望实际上被牛顿高大的存在湮没了。因而撰写克里斯蒂安的故事需要秉持一种立场。科学编年史要求,被更优理论超越的理论应该被遗忘。然而,这不太符合克里斯蒂安的情况。他的大部分发现依然成立—你的指针式手表的运行应用了他的力学成果,你知道光像波一样运动。更确切地说,牛顿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至于克里斯蒂安显得黯淡无光。
因此要如何讲述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呢?我应该假装牛顿不存在吗?也许那是可能的。克里斯蒂安在荷兰共和国和法国工作。也许可以在英吉利海峡降下一场雾,从而让不列颠岛国无法被看见,并屏蔽掉那一时期的英国科学,这个想法很有诱惑力。但是,克里斯蒂安和牛顿是同时代的人 :牛顿比克里斯蒂安小 13 岁,并且多活了 32 年。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彼此的工作。他们通信并且见面。实际上,克里斯蒂安是为数不多的被牛顿看重其科学观点的人之一。
那么,也许我应该将克里斯蒂安置于牛顿的对立面。但那样做的话,讲述的仍然是牛顿的故事,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就成为对照,一种毫无情节的空洞表述。他成了一个没有解释重力、没有使用微积分、没有用棱镜分离光的人。那样的讲述会固执地坚持这些发现与克里斯蒂安的发现—离心力、数学公式、光的波动理论—之间的对等性,读起来既枯燥乏味又带有倾向性。
或者,那些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会插话说,我可以只是客观地撰写克里斯蒂安生活的故事,与牛顿有关的就带入牛顿,与他无关的就不管他。那不是最好吗?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复杂
呢?的确,克里斯蒂安的生命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弧形。1646年,17 岁的他已经展现出数学天赋,引起了当时最了不起的专业人士的注意。1655 年,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以及那颗行星的神秘光环成了他的名片。1658 年,他向荷兰共和国呈送了一个更精确的钟表设计。1659 年,他绘制了幻灯机前身的图样,并将其称为“魔幻灯”。17 世纪 60 年代末期,他在巴黎度过了大部分时间,巩固他的职业关系。在对光作了进一步研究后,克里斯蒂安证实它一定具有波一样的性质,又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做了新的实验,还改进了钟表机械装置。1673 年和 1690 年,他发表了关于时间和光的重要论文。从非凡的少年时代起,他凭借运气和才能不断进步(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日后一位科学家如是说),抓住机遇,做出令人惊叹的发现,沉下心来执着追求另一些目标,而后创作出一系列杰出的成熟力作,最终进入一段怪异的衰落期。
那将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叙述,难道不是吗?但仔细审视后会发现这样过于简单化了。克里斯蒂安的一生远非这般工整的叙事所能概括 :他同时研究多个课题,它们时断时续 ;他在此处(海牙),也在彼处(巴黎);时而健康,时而患病 ;有和平,也有战争。所有这一切让人不可能把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当作一个简单的事件序列来讲述。
克里斯蒂安还有其他的故事。他不只是被掩盖的天才。他是博学者——有强烈的求知欲且能力十足,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这个故事富有魅力,尤其在当下,想在一个专业化的细微领域成为专家都很难,博学者就像来自人类堕落之前世界的一个梦。他是通信达人、关系网络达人和外交家。克里斯蒂安的另一个故事清楚地围绕着异常吸引人的家族 :著作等身、家喻户晓、流芳百世的父亲—诗人、作曲家和执政的得力助手,还有他的也叫康斯坦丁的哥哥—接替父亲的职位,陪同奥兰治的威廉三世和平入侵(peaceful invasion)英国,并将此次冒险记录在一部引人注目的日记中。如果英国元老级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是艾萨克·牛顿和塞缪尔·佩皮斯的父亲,人们不可能设想出比这更完美的家庭组合了。
不仅如此,克里斯蒂安还是一位国际主义者,他毫不在意国家间的差异,因为那些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意义。他是在 17 世纪将科学研究构建为国际项目的一个关键人物—也许是最关键的人物。这是一个相当不同的故事。现代早期科学主要是杰出个人的事业,他们享受各地开明统治者的资助。在众多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前,科学活动当然不是在国家层面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让克里斯蒂安在巴黎的岁月变得真正非凡之处。克里斯蒂安作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才华,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法国绝大部分一流自然哲学家的认可。1666 年,路易十四的有权势的大臣让 - 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提出建立一所学术院的倡议,为法国国家的科学进步提供建议,克里斯蒂安欣然回应了这个倡议。要是没有克里斯蒂安—以及另外一两位像伦敦皇家学会的亨利·奥登伯格这样国际化的中间人—也许在更长的时间里,科学依然是局限于孤立宫廷的没有目标的娱乐活动。
荷兰,作为一个没有君主,甚至在克里斯蒂安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连执政也没有的国家,在共和国过渡政权时期,由于殖民征服和海上贸易的扩张而兴旺发达。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种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自由。克里斯蒂安无法设想一种更开放的行事方式了。然而,这一时期的荷兰共和国始终无法建立自己的科学中心,因为各个城市与省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克里斯蒂安很幸运地找到了对他如此开放的巴黎,而法国也很幸运地找到了他。
这一点格外引人注意,人们还记得克里斯蒂安声名鹊起的 17 世纪下半叶,正是宗教和政治剧烈动荡的时期,欧洲国家处于持续的战争状态。动荡加速了新观念的传播,但也为知识进步制造了现实的障碍。在不同的时代,例如,惠更斯家族熟识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分别流亡于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而荷兰培养的画家彼得·莱利和戈弗雷·内勒 来到提供更多资助的英国寻找工作。尽管 1667 年荷兰海军沿梅韦河逆流而上,放火烧了位于查塔姆的英国舰队,然而,克里斯蒂安仍为自己的航海时钟申请了英国专利。五年后,当路易十四入侵低地国家,荷兰人被迫淹没宝贵的农田以抵御法国人的推进之时,惠更斯继续与法国同事一起工作。
两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惠更斯有资格被视为“欧洲科学形成”中的主要角色 :第一,他用严谨的数学来描述物理现象 ;第二,他发挥聪明才智,为欧洲大陆的科学研究建立起制度框架。没有这两个基础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想象今天的科学进步。据说,克里斯蒂安曾说过 :“世界是我的祖国,科学是我的信仰。”